解读阿恩海姆关于艺术﹃表现﹄的理论

2021-07-11 22:45焦钰惠
牡丹 2021年8期
关键词:阿恩海姆表现性艺术作品

阿恩海姆认为:“艺术的极高声誉,就在于它能够帮助人类去认识外部世界和自身,它在人类的眼睛面前呈现出来的,是它能够理解或相信是真实的东西。”艺术的表现性存在于结构之中,每一个层级都能带给人们无限的思考与理解。本文从张力、艺术与象征等方面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表现”理论。

一、阿恩海姆的“表现”理论

表现性是知觉范畴中最有意思的一种。当透过表象去看一件艺术的本质时,便可发现表现性存在于结构之中。一件艺术作品的解析非常广泛,从本质、结构、内容、式样到最终呈现的效果,每个方面都能带给人们无限的思考。人们把事物代入自我情感活动,将表现性与个人主观能动性予以融合,通过不确定的情绪输送到思维活动中,进而开始建立自我认知,由此构建出与该事物结构性一致却又独一无二的情绪,那个事物就将它的表现性传递了出来。

不管从形式还是情绪来说,表现性的知觉具有一定的移情性,这和个体相关。艺术的传递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交互过程中必定涉及力的活动。为了获得体验感,人们常常将自己的情绪、压力、性格等转移到所观看的事物中,从而赋予它一些内容,体现出它的表达性。当人们周边出现司空见惯的事物时,人们的大脑和视觉会自动进行识别,利用大脑中的经验对其进行理解,从而产生情感,拥有个体独立的观点。例如,当人们坐在疾驰的列车中看向窗外的风景,在呼啸而过的一瞬间,人们的情绪、想法、经验会通过大脑对外界的事物进行捕捉,产生一定的情感,从而与窗外风景传递的信息一致。

当有超出人们经验范围外的事物涌入时,会激发起人们的思考,产生新的情绪,形成经验。人们必须跨越某种意识,而经验为人们提供了可能。因为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有了表达性,人们开始认识更多不会说话的“朋友”,实现了某种共鸣。

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同时它又是一条线索。通常情况下,感知是一系列快速的动作,从认识到认知、从看见到理解,这个过程其实是由力从中把表现性串联起来才实现的。针对外部世界带给人的情感反馈,艺术家可以通过艺术手法来进行表现,这是其表达个人思想与认知的方法之一。人们通过语言、动作行为、艺术等方式来表达情绪,但不是每一种情绪都能用来形容,当然每个人都是能动的,若是受个人情感的局限而不自知,或者个人拒绝与外界互动,那么表现性就不能真正地被接收。

二、结构中的“力”

结构中的“力”有着强大的能量。阿恩海姆认为,张力在表现性功能中起着基础作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任何一个物体所传递出来的感知力都是它的固有本质。任何一种外界的刺激都能被人们的感官所接收。

艺术家更多地去吸收张力带给他的经验,从而激发出灵感,再通过感官接收,与个人经验融合,进而创作出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向外界传递自己的想法或者表现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看法。

早期荷兰大师耶罗尼米斯·博斯创作的《人间乐园》是一幅超现实的作品,画面中不同的区域在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狂欢,现实中没有如此荒诞放纵的乐园,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绪?人们能感受到什么?通过力的发送以及个体的接收、价值经验与媒介的融合,人们能窥探到作者传达的是对肉体放纵的告诫。

表现性取决于知觉过程中所感知到的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人们感受到的力的结构是该物体未加修饰、最原始的本质结构。对此,人们能否加以理解与变化,取决于本质结构与个人经验是否相统一,如果二者相统一,人们会主动对该物体作出积极的回应。例如,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时,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内涵与欣赏者能感知到的情感内容是否能够达成一致,取决于欣赏者与艺术家是否能够在情感结构上保持一致。

结构上的共鸣往往需要一个链接物,或者说一种沟通二者的媒介,通过普遍性的理解使得欣赏者感知作品表达的内容。这种通过媒介建立起理解桥梁,从而唤起欣赏者与作者情感互联的因素,就是力的结构相同性。就像阿恩海姆所说:“无论是纯粹的形式,还是题材,都不是一件艺术品的最终内容。它们所能起到的作用,都是给一个无形的一般概念赋予形体。”

简单来说,当一个艺术家用苹果来进行表现的时候,苹果不是苹果,他可以是酸涩或者甜美的味道,也可以是需求与欲望的象征。人们不规定一件事物的含义,通过力的传播与接收,总能创造出无形的价值。

三、艺术与象征

阿恩海姆认为:“艺术的极高声誉,就在于它能够帮助人类去认识外部世界和自身,它在人类的眼睛面前呈现出来的,是它能够理解或相信是真实的东西。”

宏伟庞大的艺术作品不在于体积的大小,而在于表達性的深浅。人们总是能够在伟大的艺术品中感受到哲学、社会、世界的关联与深奥,也能在艺术世界里认识更多的情绪。在无序中,在艺术品静默着、不能给人们任何明晰思想的图形世界中恰恰存在着真理,而艺术作品是真理最直观的表达方式。

人们感受到的美,是作为主体对于所认识对象的范畴化和结构化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是富足、完满和安静的,也可以是骚动、混乱的。《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到:“如果一幅艺术品所再现的事实中,没有隐含着某种观念,就不能把它称为象征性的艺术品。”艺术的象征性主题是由基本的知觉式样传达出来的,它具有多样性,通过知觉的表现性传递出它丰富的含义。

阿恩海姆关于“表现性”的观点归根到底是为了让能动的视知觉唤起艺术的张力,从而让事物更具有表现性,因此才能被人们所感知,带给人们反思。单纯的某一种知觉不能一统真理,必须承认创造时的内在与外在同一性、世界的复杂性,而人们在感受过程中,也不必禁锢在生活环境或固有思维中,要站在山峰上,并且这个山峰的每一个位置的体验都是不同的。

能动性不是普遍拥有的。事物总有两面性,单独强调某一方面的经验性就会忽略另一方面的能动性。艺术在对规则的解读和重构中被人们所接收,它并不是一种直接表达,更像是等着人们通过间接的、曲折的、个性化的表现性看到其背后隐藏的真实内容。

阿恩海姆诠释了结构中的表现性,以及相联系的力、有形的作品如何存在于无形的思想结构中,从而感受到一些深刻的含义,但是这种深刻的含义似乎从一开始被创作时就已经贴上了标签,等着所有人去发现,最后得到一个统一的内容,这是忽视了外界、内在因素的一种表达。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感受的过程中还是十分精彩的,因为人们的知觉是很发达的。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可以永远伫立在高点,而忽略外界、内在的影响因素,也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永远只带给大家一种想法。

四、结语

当人们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极力想要去理解创作者的意图,以为能够感同身受才显得高深,其实不然。艺术作品的存在是为人们提供审美愉快的,无论是以糖衣掩盖药丸,还是赤裸裸的表现,都是希望人们通过这个作品去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感受审美带来的愉悦感,把最基础的情感状态转化成一种审美概念,实现共鸣。

解读阿恩海姆的“表现”理论可以发现,仅限于知觉层面的研究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针对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就像他本人说的:想要对一件作品进行更为详尽和更为系统的研究,不是仅在视知觉研究领域中所能解决的事情,还应该立足文化、立足社会。

(郑州商业技师学院)

作者简介:焦钰惠(1992-),女,河南郑州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方向)。

猜你喜欢
阿恩海姆表现性艺术作品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以摩尔雕塑为例解读阿恩海姆的空间理论
浅析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中平衡形式在《亚威农少女》中的运用及其形式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