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 卉
海口经济学院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给本就表现惨淡的航空货运行业又带来沉重一击。不过,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地,海南自贸港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海南航空物流产业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机遇。2020年4月,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海南省航空货运发展财政补贴办法(试行)》,更为海南航空货运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这将更有力地助推海南航空物流走向国际竞争的舞台,将海南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面向东南亚的航空货运集散中心。
海南目前有三个国际机场,分别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琼海博鳌国际机场。其中,规模最大的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为4E级民用干线机场,于1999年5月25日正式通航。机场占地面积1140公顷,拥有1条长3600米、宽45米的跑道和1条滑行道,是全球第八家、国内首家(除港澳台地区外)Skytrax五星级机场,并连续三次蝉联此项殊荣。目前,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已经完工,新建3600米跑道1条及2条平行滑道,届时机场的飞行等级将升为4F级。
排名第二的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位于海南岛南部,于1994年7月1日正式通航,是国内干线机场之一,机场占地面积463.32公顷,拥有2座航站楼,共10.5万平方米;共有1条长度为3400米的跑道,其航班正常率居全国民航之首。
位于海南东部的琼海博鳌国际机场,是博鳌亚洲论坛的重点配套项目,拥有2座航站楼和1条长度3200米的跑道,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通航。
此外,海南在西部地区正在规划建设儋州机场,届时将形成东南西北“一岛四场”的多机场联动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
近年来,海南各大主要机场航空货运表现不俗,航空货运量快速增长。其中,海口美兰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从2010年的91667.3吨增长至2019年的175566.5吨,年均增长7.49%,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为中国最南端的开放口岸之一的三亚凤凰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从2010年的45255.6吨,增长至2019年99821.0吨,年均增长率为9.19%,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详见图1)。
2019年在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及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多重压力下,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在货邮运输量上的增长仍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239个机场中分别排在第19位和第30位,未来的发展潜力仍十分巨大。
为适应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海南在现有机场扩容,新机场谋划建设上下足了功夫。海口美兰机场于2016年1月完成了一期航站楼改扩建工程;于2015年11月开始了二期扩建项目。目前,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项目的主体工程已顺利完成,剩余塔台、西垂滑等配套工程也将在2021年6月前完工;三期扩建工程也即将展开。
“十四五”期间,海南还将大力推进三亚新机场、东方货运机场、儋州机场的规划建设,届时将完成多机场综合立体枢纽交通体系的构建。
此外,2016年起,海南两大主干机场的新货站也正式开始投入使用。美兰机场新货站总建筑面积为35961平方米,用地面积为258928平方米,设有25个进出港营业席位及10个代理人营业席位,可为客户办理国内/国际货物销售、国内/国际货物进出港保障、航空地面代理、仓储等一系列延伸业务。
三亚凤凰机场新货站于2016年2月8日正式投入营运,新货站分为上下两层,一楼为国内及国际货运区域,总库区面积达5888平方米,并预留300平方米作为检验检疫查验场所;二楼为办公休息区,聚集了机场货运部、三亚海关、三亚检验检疫局等相关部门,便于“一站式”办公。
与2018年相比,2019年海口美兰机场新增航线76条,其中国内航线67条,国际及地区航线9条。2019年,美兰机场共运营始发航线297条,其中国内航线261条,国际航线32 条,地区航线4条;通航城市149个,其中国内城市114个,国际城市31个,地区城市4个。全年共计完成旅客吞吐量2421.66万人次,航班起降16.5万架次,货邮行吞吐量32.2万吨。在全国民航业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美兰机场基本完成全年运输生产任务,旅客吞吐量排名位居国内民航机场第17位。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经过2 5年的发展,从年旅客吞吐量20余万人次到突破2000万人次。截至2019年末,三亚机场累计运行航线170条,通航城市99个,航线网络已覆盖全国主要省会城市、一二线重点城市及中国香港、俄罗斯、韩国、中亚、东亚、东南亚等地。
海口临空产业区规划图
海南航空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宏观因素的影响,本文使用PEST方法来进行具体分析。
从国际层面来看,近年来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贸易摩擦不断,对全球的经济贸易往来,乃至全球的货运行业发展都造成重大影响。
图12010 ~2019年海南省主要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长情况
据国际航协预测,2020年全球航空业净亏损1185亿美元,预计2020年国际航空货物运输量约为5420万吨,较2019年的6130万吨,下跌至少11个百分点。
从国内层面来看,2018年以来,国家政策不断向海南地区倾斜,党中央在海南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决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不仅彰显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决心,还有助于海南地区经济振兴和航空物流的长足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规模明显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区域差距逐步缩小,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韧性显著增强。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披露,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1.6万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成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首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外经贸交往、物资流动和物流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外部经济环境总体疲软的形势下,海南自由贸易港相关规划和各项政策不断落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在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对货物贸易,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等制度安排,将提振海南作为经济特区的战略地位和示范作用,对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业的发展是重大利好。
目前,成熟的机场货运都分布有PDA终端系统、射频识别、卡口放行系统、GPS信息系统等终端传感技术。海南航空物流企业应借鉴国内外发展的先进经验,加速货运、仓储及供应链等的智慧物流技术应用,提高物流效率。
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不仅推动了各类要素资源实现跨地域跨国界的流通和周转,同时也带动了相应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逐步壮大,更促进了民航运输业的长足进步。
2013~2019年,我国民航货物运输总量和民航货物运输周转量均保持稳定上涨,说明国民对航空货物运输的需求不断提高。与航空物流高度相关的高科技电子、汽车配件、医药、鲜活货物、贵重物品等产业也将迅速发展,直接为航空物流业提供了大量需求,这些货物出于本身价值较高、时间敏感性强和安全性要求苛刻等特点,适用于航空物流高效率的运输、仓储、配送及供应链全过程管理和信息化服务,促进了航空货运业务量的提升。
同时,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20167元上涨至2019年的30733元,突破了3万元大关,年均涨幅保持在8.79%。人民的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和国际化,网络零售交易额及海外产品的进口需求在不断增长。而作为电子商务产业链中的关键步骤,航空快递物流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航空物流的前景一片光明。
目前,国外航空物流企业已经开始应用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实现航班收益最大化,由此提高飞机的利用率。
我国2018年出台的《民航局关于促进航空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以机场、航空公司、物流企业等为主体,加大对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现代智慧物流新技术研发应用,不断优化经营管理和运行保障体系,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目前,成熟的机场货运都分布有PDA终端系统、射频识别、卡口放行系统、GPS信息系统等终端传感技术。海南航空物流企业应借鉴国内外发展的先进经验,加速货运、仓储及供应链等的智慧物流技术应用,提高物流效率。
航空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
首先,要完善机场及其货运设施的建设。目前,海南正在大力兴建西部的东方货运机场。东方机场将配套建设高标准的货物处理设施设备,含速递营运中心、冷链中心、仓储中心、分拣中心、特种货物处理中心、海关监管区等基建设施,着力打造面向东南亚的航空物流枢纽。此外,在目前已经形成的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和琼海博鳌机场的航空网络体系中,各机场应加强航空货物操作区、货运地服保障、鲜活冷链仓储等航空物流设施的建设;建设一体化货物处理中心、完善机场货站功能;运用自动分拣设备等对航空货物进出港、分拣、包装配送、查验、报关等环节进行计划和控制,提高货运周转效率。
其次,要加速临空物流园区的建设。近日,海口美兰机场二期工程已顺利完成,标志着以美兰国际机场为核心的海口临空经济区已初具雏形。三亚也在谋划建设集航运、运输、物流、仓储、对外贸易、电子交易、金融保险、旅游于一体的开放型的临空经济区,以推动临空经济的发展。应加快完善临空物流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建立各种专业化仓库及加工流通中心,建设智能化的物流信息平台,提高航空货物的周转效率。
海口美兰机场二期工程
最后,还应大力发展各类航空货站及航空货运中心。作为航空货运市场的重要补充,应大力发展航空货运代理及相关航空货运网点的建设,将货运服务拓展到各个链条,做好基础性服务,提高物流效率。
医疗大健康产业,是海南未来发展热门之一。
《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构建“一核”——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核心;“两极”——以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为两大增长极;“三区”——全省东部、中部、西部协同发展的发展目标,大力配置资源要素,发展健康产业,重点发展生物药物和生物制品、高端医疗器械和耗材材料、医药流通,培育发展基因工程、精准诊疗技术、智慧医疗、人体医疗器官配送移植服务以及高端养生服务、健康管理工程等,这将极大地带动医药航空物流的发展。
发展医药航空物流,应建立相应的温度控制处理区和存储区,设立专门的药品库,保证温控和药品品质的稳定性,使药品保持在能承受的最佳温度之内。此外,还要注重药品的防护包装,建立传感系统来监控药品供应链各环节的状态。注意仓储、运输与配送等各物流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和检验检疫方法和效率。
海口市作为国务院批复的22个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城市之一,以跨境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大力支持在物流、仓储、通关等方面实行相关配套政策。
海南省政府也相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以海口综保区和洋浦保税港区跨境电商综合示范区为载体,建立“两平台六体系”(两平台包括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和线下产业园区平台;六体系包括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电商信用、统计监测和风险防控体系)。
借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东风,海南的跨境电商物流也将蓬勃兴起。航空电商物流,应围绕运输对象“轻、散、小”的物理特征和“电、尚、鲜”的商品特征,体现“快、智、融”的物流新特征,加速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
此外,应着重引入头部电商及快递企业建立航空物流枢纽中心和结算中心,提高国际快递处理能力,带动跨境贸易和电商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海南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大批的冷冻冷藏基础设施、冷链物流企业和冷链物流园区相继落地,越来越多的产品将走向航空冷链运输市场。
根据《海南省人口发展规划(2030年)》,2025年海南省人口将突破1200万人,2030年达1248万人。按照海南省城镇人口人均需冷链主要消费品的消费量以及消费量增长率,预测到2025年全省农产品冷链消费总量约307万吨,复合增长率为6.84%。
未来应充分利用贸易自由、运输便利自由和零关税、低税率等自贸港政策红利,依托国际航空枢纽的航空网络优势,将海南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相关产品、海洋产品、生鲜、林木、花卉、种苗、医药、低碳高端制造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向国际舞台,并将国际优质资源引入国内,打造冷链产业聚群,提供“一站式”跨境冷链服务。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不断激励下,海南未来将逐步实现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以及运输来往等的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结合相关的开放航权,进出口贸易及中转货流将逐步增多,空运的地位将显著提高。伴随着新的离岛免税政策及全货机航线航班的补贴等政策,海南面临着保税航空物流发展的重大机遇。
海南应借鉴郑州、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等地临空经济区开放的先进经验,对照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进出口货物建立保税备货模式,简化贸易监管流程,创新检验检疫工作机制,完善机场、保税物流中心、海关特殊监管区、海关、检验检疫、外经贸主管部门、第三方物流、银行、金融保险等机构协调与合作。
建设航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保税物流资源,建设保税品分仓,开展保税仓储、国际分拨与中转、流通加工、物流配送、物流贸易、物流金融等综合业务完善的空港物流产业链,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跨境物流新业态新模式。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关键之年,民航局及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将全面支持海南民航事业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航空物流企业也将布局海南,为海南打造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空区域门户枢纽做出贡献。
海口临空经济区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