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志河 张 曼 阮 磊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物资中心
近年来,国际经济持续低迷,摩擦不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又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简称“第一研究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变化和挑战。维护国家利益安全,对第一研究院的军事装备建设提出了更新标准,开放竞争趋势对第一研究院加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出更高要求,经济发展新常态对第一研究院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提出更大挑战。
因此,第一研究院物资供应工作围绕着成本与高效两个中心,从多方面着手,努力降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缩短供应周期。本文以非金属物资为分析样本,对现行的供需模式进行剖析,对现有的供应模式进行优化,提高物资供应效率和解决当前的物资供应痛点。
嫦娥五号携月球土壤返回地球,中国航天事业实现里程碑式进步,后续搭建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全球唯一在轨空间站)、组建中国星链、探索火星及深空探测、开发商业航天等任务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完成以上航天任务所需火箭、飞船、空间站、卫星、探测器等航天型号产品的科研生产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航天型号科研生产所需物资,成为各重大航天工程的先决条件与坚实保障。
航天型号物资,在用户需求、采购供应、厂商生产等方面具有以下特殊性:
◆ 用户需求。航天型号物资,包括金属、非金属、元器件等数十万种产品,同一航天器不同部件(火箭的逃逸塔、整流罩、载荷仓、燃料箱、氧化剂箱、发动机、尾翼等部段)需要不同物资,同一部件不同研制阶段(预研、试验、制造、测试、发射、运行)需要不同物资,同一物资在不同部件、不同研制阶段,需要不同质量性能。航天系统工程的特点,为供应链管理中物资需求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 采购管理。由于每个航天器都是集成数万种物资的系统产品,但目前航天工业仍处于科研生产状态,市场需求以政府科研探索为主导,未达到大批产的工业产品化阶段。因此,航天供应链采购管理需要数十万种的市场物资(包括许多稀缺物资),每种物资相比于市场工业产品需求量较小或极小,每种物资的供应节奏(小批量、多频次、不间断等)、质量要求较高(某些航天物资对质量提出苛刻要求,导致很多厂商生产难度加大),源头供应厂家众多(全国乃至全球数万家厂商),以上特性为采购管理工作增加巨大难度。
◆ 厂商供应。航天供应链需要众多的化工产品(包含危险化学品),由于国家环保要求加严,导致大量化工品生产厂商减产、停产,运输、仓储管理要求升级,为航天型号科研生产所需的物资连续化供应带来一定影响。
目前批生产的供应过程中,物资管理部门与用户单位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互享,物资管理部门被动的依照用户节点实施采购,信息的割裂导致需求管理出力不出效,生产急需的物资仍不断出现,难以实现进一步精细化管理需求。
非金属的供方存在规模小、厂家多、产能不稳定等问题,由于分批采购、采购数量少,供应商多要求带款提货,占用了资金和仓储资源。接到需求后需进行计划下达、寻比价、合同签订等多个流程,周期较长,属于频繁零散的小批量采购行为,这种采购模式不符合物资集中采购的最优化供应模式。
随着国家环保与安全管理升级,作为高能高耗高排这类“三高”的非金属企业面临技术升级、厂址搬迁,造成供应延长,甚至供应中断现象,给各型号科研生产带来很大风险,同时也使型号日常供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难点数量激增。
本文针对非金属物资供应的痛点,打破固有供应流程,不断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及机制,丰富了科研生产用物资的供应方式。
本文从非金属物资的供应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当前供应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管理思路,对各方面需求进行分析和主动把控,践行型号抓总力,创新性提出“航天型号物资一站式服务”的供应理念,设置专门的需求管理团队,以客户需求为牵引,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协调,细化责任,对用户及型号进行一对一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同时,与用户单位协作,共同对型号物资进行预测把控、梳理整合,利用规模效应,提高自身谈价议价能力,发挥集中采购的明显优势,降低型号用物资的采购成本,并将客户服务工作与年度需求预测、回款责任绑定,有效压缩“两金”规模,真正做到“好、快、省”,发挥好型号物资蓄水池功能。
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模式,是以用户需求为牵引,探索实践管理微改革,成立需求监控、供应协调、回款责任于一体的需求管理团队,解决用户与物资供应单位信息接口不唯一,处理用户反馈的问题时推诿扯皮等痛点,实现与客户无缝对接,快速摸清客户需求,并迅速做出供应保障。
与用户单位建立有效可行的沟通渠道,化被动供应为主动服务,共同对型号物资需求进行预测把控、梳理整合,确保用户与物资供应单位接口唯一化,有效改善用户体验,且保证信息传递唯一有效;避免供需不匹配,以及需求信息滞后和割裂问题,有效改善用户体验,并保证信息传递及时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建立和谐的物资供应生态圈。
同时,针对非金属物资受环保、禁运影响较大,标准升级换代较快等问题,制定了“非金属物资标准升级、停产、禁运反馈机制”,协助用户提前开展复验大纲更新和物资代料验证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同时,建立短线难点物资数据库,定期更新推送用户,提醒用户及时提请需求合理备库。非金属物资标准升级、停产、禁运反馈流程,如图1。
图1 非金属物资标准升级、停产、禁运反馈流程
整合各用户单位需求,实施集中式需求采购管理,可大幅缩短物资供应周期,降低物资管理成本;同时与主要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签订年度框架协议,减少合同签订次数,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确保全院主要科研生产物资有序高效供应,在抢夺供应资源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提高在市场上的话语权,使供应商在价格上做出很大让步。
年度合同的签订,也避免了供应商由于原材料涨价等原因提出突然涨价的情况,年初谈好的价格在年度合同中不能改变,合同上的需求数量为预计需求数量,实际到货节奏按照通知,这样避免了型号需求更改、取消、延后等造成的损失,同时避免了非金属物资因环保问题,导致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
图22018 ~2020年的年度需求项数与完成情况
本文依托客户为中心的供应模式,主动对接主要用户单位,根据三年滚动计划,结合院全年型号生产任务进度,对各个用户的年度需求进行预测,同时细化分析型号物资供应特点,整合各个用户单位需求,完成了非金属物资需求预测与分析。大力推动“年度需求”供应策略的执行,自实施年度需求以来,各用户单位年度需求占比逐年攀升,实施集中式需求采购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图2为2018~2020年的年度需求项数与完成情况。
航天型号非金属物资多为型号通用辅材,由于其种类繁杂、短期用量小、保质期短、运输和仓储条件要求高等特点,长期作为型号供应的难点之一。随着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导致非金属物资供应节奏不稳定。针对供应难点,本文对非金属通用物资进行管理优化。
本文依托年度需求,对型号常用物资进行识别、筛选和整合,针对保管期短、通用属性强,领用频次高的物资,进行自主备料订货。同时将备料清单提供给用户单位,共享库存信息,与用户沟通领用节奏和领用数量,根据物资保管期,动态调整库存量。通过优化管理,80%以上的型号通用物资可直接进行出库调拨,大大缩短常用物资,特别是总装辅材的供应周期,提高了型号物资供应的应变能力,对于型号通用物资,特别是总装辅材物资,基本做到随领随用,为型号任务顺利完成提供坚实保障。
通过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模式,成立需求管理团队,化被动供应为主动服务,解决用户与物资供应单位信息接口不唯一的问题,实现与客户无缝对接,解决需求信息滞后和割裂问题,建立和谐的物资供应生态圈。通过与用户协作,整合年度需求,为后续实施集中式需求采购管理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所有用户的需求进行整合确认,全年的采购业务采取了年度需求、大宗采购、框架协议采购等方式,与相应合格供应商进行三方比价和价格谈判,与用户一起压控采购价格,从源头降低了物资采购成本。在环保要求不断加严,非金属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 2019年至今,多个供应商与历史最低价格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价,降低采购成本2226.13万元。
通过对型号通用物资供应模式优化,原来非金属物资供应中的乱、多、繁、杂等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大大提高了供应效率,80%的常用物资能够做到随领随用。同时,需求管理方式的灵活性也解决了型号节奏多变的痛点,通过提前预测需求用量,加强供应商管控,精准把握各项物资的到货节奏,有效解决了型号物资积压与供需矛盾的突出问题,提高了型号物资供应的应变能力,为型号任务顺利完成提供坚实保障。
本文针对非金属物资供应的痛点,打破固有供应流程,不断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及机制,丰富了科研生产用物资的供应方式。在用户需求趋于多元化的今天,在提高供应效率,提高供应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降本增效等方面作用明显,有效解决了供需矛盾,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使航天物资供应链管理成为中国航天保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的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