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敏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物流学院,成都 610103)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需求旺盛,潜力不竭、后 劲实足。作为消费者亲民的快递业,在疫情期间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张力和韧性。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截止2020年底,我国农村地区收派件数量超300亿件,其庞大数字的背后折射出农村居民持续上涨的消费能力。农村消费者对快递需求持续高涨的同时,而末端配送的效率却依旧低下,两者间呈现出不平衡、不匹配状态,存在难以化解的矛盾。因此,破解快递进村瓶颈,补齐末端配送短板,实现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转变为“零距离”配送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农村物流末端配送的优化可以从多重视角切入,既可从定性角度入手,也可从定量角度入手。梳理目前学者们对末端配送的理论研究,大致有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末端配送发展现状。王宁对农村末端配送服务体系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当前快递服务质量远远滞后于配送数量,认为这两者间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农村物流体系的完善[1]。苏丹丹、秦小辉运用大数据平台,分析出农村投递员在选择配送方式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认为配送模式的合理决策有利于提高配送效率[2]。第二、末端配送对策研究。马小飞、周莉莉认为农村快递网点的合理布局,以及采用众包物流模式,能够实现配送资源最大化利用[3]。陈怡欣、秦环宇等提出要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物流系统,并认为该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够满足多元情景下末端配送的服务需求,而且还能提升服务质量[4]。李郝则认为,农村末端配送体系的完善要从流通渠道入手,构建起城乡互联互通配送网络,优化城乡快递空间布局,以城带乡,推动城市产业链往农村地区纵向延伸,以此扩大农村地区配送范围[5]。
还有部分学者从定量角度对末端配送的优化进行探讨。王登清采用ISM解释结构模型,把物流体系发展的因素划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三方面因素,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提出针对性措施[6]。徐海文、姜晓红等采用FAHP对末端配送的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良好的服务态度能够对消费者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助于末端配送的良序发展[7]。李赵兴则采用免疫算法归纳出末端配送的核心要素,得出配送中心的优化布局有利于提高末端配送效率[8]。
综上所述,各方学者都对末端配送的优化进行深入探讨,各自从不同角度提出综合性对策。本文基于多方学者的理论研究,并结合农村的现实状况,分析当前中国农村末端配送面临的普遍性问题,采用AHP构建起多层架构模型,并对各个要素的权重进行计算和排序,最后根据权重值的高低依次制定不同的解决对策,以此提高农村末端配送运行效率。
第一、农村交通路网不完善。我国农村地区大都是围绕城市而建,呈现出中心强、四周弱的扩散格局。城市交通网络密集,配送顺畅无阻,而农村交通网络稀疏,伴随着是运输低效率、中转次数多、配送不及时等问题。交通网络的非均衡化,导致农村地区出现配送断层现象,即末端配送环节在农村地区受阻而中断[6-9]。因此,破解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应着重从农村交通网络方面入手。第二、农村快递网点分散度高。我国农村地区快递网点布局不合理,其快递网点大都分布在人员密集、交通便捷的乡镇地区,对于位置偏远、交通不畅的农村地区而言,村民要自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第三、农村快递网点设施落后。我国农村快递站点大都是随意搭建,设施简陋,缺乏正规操作,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加上农村地区人员分散、流动性强、素质教育较低等因素影响,导致末端配送治理难度极大。同时,农村快递代收、签字取件、人工身份验证等传统取件方式仍然沿用,多因素交叉叠加最终导致配送效率低下。
第一、从地理位置来看。由于农村离乡镇快递网点路程较远,导致退件程序复杂、成本较高,且农村消费者得到的反馈信息存在一定的延缓性,致使投诉周期长、维权困难,很难享有优质的售后服务。如图1所示,2018年与2020年售后环节满意度大致相同,同处于5年内最低值,进一步说明当前快递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第二、从投递员角度来看。快递行业本身就属于薄利多销的行业,投递员为了利润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通常在没有联系消费者情况下,擅自把快递投放至代收点,这种违规操作行为不仅背离快递服务业初衷,而且使得快递二次收费现象严重。第三、从企业视角来看。为了提高市场地位,目前各大物流公司都在布局价格战策略。据顺丰、圆通、韵达等多家快递企业公布的营业数据来看,今年10月第三方物流企业单票收入均大幅下降,跌幅范围在二至三成之间。收派件的价格下跌,容易引发一连串消极反应。如:价格下降,导致寄件需求上涨,快递员收派量自然而然随之增加,则意味其他客户等待派送时间被延长,无形中客户服务质量随之受到影响[10]。
图1 2016-2020年快递服务满意度(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
农村地区人口密度低、居住地分散、集聚能力弱等特点决定了农村末端配送以小货量、分散式配送为主,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另外,农村地区交通不便、配送网络复杂、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同样也制约着农村物流体系健全与发展。根据CNNIC公布的数据,截止2020年底,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0%,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网络设施分布不均、智能设备不足、信息技术不完善等因素,导致农村物流信息传递时效慢,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对于广大农村居民而言,难以获取准确及时、完整的物流信息,更无法享受到便捷通畅的信息服务。此外,第三方物流企业、消费者、商家三方之间也存在着多层数据鸿沟,信息不对称与信息孤岛现象频发,进一步阻碍着农村物流信息化的发展[11]。
除了受运输距离、运输风险、运输设备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时间成本、配送难度、经济效益等主观因素影响,在主客观因素双重叠加的影响下,导致农村快递配送范围有限。另外,京东、EMS等快递企业拥有自营配送系统,可以实现上门配送,但广大农村地区仍然依靠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出于各方面因素考虑,第三方物流配送范围一般集中在县或乡镇地区。如图2,展示了农村末端环节与消费者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乡镇配送中心一般由三通一达等快递公司所组成,它们地理位置相对分散,散落在乡镇各大位置,彼此之间存在利益竞争关系,不利于区域资源的整合。另外,农村末端配送辐射范围小,其覆盖面仅局限在交通便利的乡镇地区。而对于交通不便、路程较远的村落而言,村民仍然要自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图2 农村快递末端配送流程图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解释抽象化关系的数学模型,它能够把一些重要性程度不明确、难以决策的方案以定量的方式表达出来,剥离各指标之间深层次关系,从而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12]。
1.构造判断矩阵
同一层次中各个指标对于上一层次的某一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对比,形成判断矩阵其中aij取值如表1所示[13]。
表1 1-9级标度表
2.单排序权重计算
在构造判断矩阵A之后,对矩阵数值按列归一化,并计算出ω和λmax,权重值的计算可采用和法、幂法、方根法,本文采用幂法[13]。具体步骤如下:
②根据公式wk+1=Awk,计算wk+1的值
③精度检验。根据给定的精度值λ,当即为所求特征向量。若达不到精度要求,则返回第二步重新检验,直至符合精度要求。
3.一致性检验
(1)一致性指标CI的计算,公式其中λmax为最大特征向量。
(2)取随机性指标RI,如表2所示:若CR数值小于0.1,则一致性检验通过。
表2 1-9级RI值等级表
根据上述农村末端配送面临的诸多难题,总结提炼出影响末端配送优化的诸多因素,根据其重要程度赋权打分,然后对权重值的进行计算和排序,最后按权重高低依次制定出综合性的解决措施[14]。如表3所示,农村末端配送优化作为目标层,受5个准则层的影响,而每一个准则层同时受3个方案层影响,各层次之间关系由深入浅,层层递进,最终形成农村末端配送优化结构图。
表3 农村末端配送优化结构图及权重值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咨询物流领域相关专家,分别得到目标层对应准则层的权重以及准则层对应各方案层的权重,具体权重如下:
农村末端配送优化判断矩阵
从表3可知,一级指标中权重值依次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配送模式(0.4352)、服务质量(0.3266)、信 息 服 务(0.1366)、配 送 范 围(0.0725)、配送网点(0.0291),说明配送模式和服务质量是影响末端配送优化的关键因素,而信息服务、配送范围和配送网点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二级指标综合权重中,影响末端配送优化的重要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联盟式配送(0.2430)、配送及时性(0.1860)、众包式配送(0.1391)、货物完整性(0.1088)、信息全面性(0.0977),这5个指标在综合权重中占比77.46%,说明末端配送优化应从这些方面优先入手。其次,分散式配送(0.0531)、农村全覆盖(0.0508)、反馈有效性(0.0318)、信息及时性(0.0255)、菜鸟驿站点(0.0166),这5个指标在综合权重占比17.78%,同样也是末端配送的重要环节。最后,村镇交界带(0.0140)、信息准确性(0.0134)、公共服务点(0.0083)、乡镇全覆盖(0.0077)、超市代收点(0.0042),这5个指标综合权重虽然只有4.76%,但仍是末端配送优化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农村地区本身所固有的交通线路复杂、主体分散、配送环节长等特点决定了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因此,急需探索一种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的配送模式。可以从整体视角切入,引入联盟配送和众包配送这两种模式。联盟配送可以把农村地区分散式、碎片化的配送范围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由多家快递企业组成的联盟配送中心。如图3所示,联盟配送中心由6大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各司其职,独立运行,前台赋予投递员收派任务,后台监督其运行,在保证配送效率的同时,也降低运输风险。此外,投递员之间能够优势互补,相互借鉴,极大增强区域合作伙伴的信任。因此,在离散程度高、分布范围广的农村地区组建联盟配送中心,对于提升末端配送综合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3 农村快递联盟配送模式
众包配送模式是对达达、美团、蜂鸟等配送模式的一种创新,可以把这种配送理念运用到农村地区,并对众包配送app程序进行推广,让广大农村居民充分认识到众包配送的价值[15]。如图4农村快递众包配送运行图,作为需求方的消费者在app程序下单后,形成配送订单。众包配送平台一方面把订单信息推送给各大快递网点——供给方,另一方面把订单移入至配送订单池,让农村居民通过抢单的方式参与配送。最后,配送人员在接到订单后,按照订单上规定的时间、地点及客户的要求,准时无误的将指定货物完整地交予消费者手中。在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的条件下,众包配送以其灵活性、高效性的配送方式,实现快递供给端与消费需求端的完美对接。该模式把配送范围扩散至整个农村地区,实现了农村供应链末端的延伸和整合,让广大农村居民成为配送主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图4 农村快递众包配送模式
综上所述,联盟配送和众包配送的探索与应用不仅扩大了农村地区物流规模,而且使得区域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与利用。多种配送模式并存与发展将会是农村末端配送的未来前景,分散式配送、联盟配送和众包配送三种模式相互融合,交叉运行,共同推动农村末端配送创新发展[15-16]。
首先,完善农村末端配送分拣、包装和投递操作行为。要将快递业务技能培训作为上岗要求,提高投递员规范操作能力;同时,推行产品一体化包装和绿色包装,严格按要求进行收寄行为,以降低快递破损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其次,树立服务大众意识。快递员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意识到顾客是利润增长的源泉,自始至终把客户关系的维护和提升顾客满意度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同时,完善售后绩效评价体系,把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以此改进投递员的服务质量。最后,畅通农村快递投诉绿色通道。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平台设立维权服务窗口,消费者在线上可以随时查看申诉进度,同时通过对话框咨询详细情况,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以此解决农村快递投诉难问题。
第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在交通布局上,根据农村地区现实状况,合理规划,构建适合农村地区末端配送的交通网络,以提高道路运输的通达性。与此同时,引导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向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农村地区集聚,延长农村物流产业链,扩大农村配送范围,进而辐射带动相关设施落地。第二、推动智慧化快递网点的建设。顺应5G时代要求,加大智能快递柜、自助取件等终端设施投入力度,大力推进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信息整合度高等服务网点建设,以提高货物配送效率。第三、构建以乡镇配送为主、农村自取为辅的配送体系。一方面,推动乡镇地区配送资源的整合和共同配送模式的建立,切实增强末端配送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在农村便利店、便民服务中心、休闲娱乐场所等地,扩充配送网点,提高居民自取意识,进而解决农村配送“最后一公里”的现实难题。
第一、加大新基建的投入力度。加快5G、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基建在农村末端配送中的应用,促进消费者、商家、物流企业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数据清晰透明、可视化。同时利用区块链全程留痕、可溯源等独特性质,在快递包装上加持数据追溯二维码,实现配送信息实时更新与传输,给消费者提供完整、准确及时的物流信息[17]。第二、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由政府出面牵头、各方力量推动,在农村地区建立资源共享数据库,利用GIS、卫星定位、物联网等技术在农村布局信息局域网,将农村地区村名、村户、交通路线图等重要信息纳入数据库,实现数据全程追溯可查。同时,根据客户指定的时间和位置,利用无人机、智能快递车等终端设备,开展无接触配送,进一步补齐农村末端配送的突出短板。第三、优化app服务程序。从软件方面来看,顺丰速运、快递100、菜鸟裹裹等实用智能APP要实时更新,推出功能完备、服务便捷的操作界面,从而为消费者提供质量优、内容全的信息服务[18]。从硬件角度来看,农村菜鸟驿站要设立数字化、智能化的自取设备,进一步优化取件程序,以提高快递出货率。
基于中国农村地区自身发展的特点,同时结合末端配送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运用AHP构建起多层架构的分析模型,对各指标进行细化和归类,进一步分析各指标之间关联性,从中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以此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首先,创新配送模式。在分散式配送的基础上,探索出联盟式配送和众包配送两种新模式,补齐农村地区单一化的配送体系。其次,优化服务质量。通过加强规范操作、强化投递员服务意识、以及引入快递投诉绿色通道等措施,进一步解决快递延误、包装破损、投诉难等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最后,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加大新基建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地区网络布局,扩充快递服务网点,最终在更高层面上推动农村末端配送高质量发展。
层次分析法也有不足之处。一方面,它只能在原有的指标体系范围内进行分析,没有突破其固定的界限。另一方面,AHP通过打分方式赋予权重,难免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可能会忽略其他客观因素。因此,在运用此方法时,我们不应局限于单一化的研究视角,而应该从整体视角出发,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保证分析出来的结果是具有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