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妍芳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 济源 459000
肠息肉为临床常见多发于老年群体的消化道疾病,临床多采用手术切除治疗,虽然效果确切,但由于老年患者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之缺乏对疾病认知度,易产生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治疗工作开展,因此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是一种通过医护、护护之间紧密协作,将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做到无缝隙衔接的护理模式,利于保证患者接受全面、连续的优质护理,促进疾病康复[1-2]。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在肠息肉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收集2018 年3 月—2019 年4 月于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肠息肉切除术的105例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护理的53例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常规护理的52例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观察组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61~73岁,平均年龄(67.35±3.64)岁;息肉部位:结肠息肉38例,直肠息肉14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0 例;年龄62~72 岁,平均年龄(67.29±3.59)岁;息肉部位:结肠息肉39 例,直肠息肉14 例。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者;经临床症状、病理等检查均确诊为肠息肉者;精神状态良好,具有正常交流、认知能力者。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存在其他消化道疾病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对比性。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了解患者病情,予以健康宣教,术后观察病情,给予饮食指导等。连续护理2周。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方法如下:(1)术前护理:结合多媒体视频、图片等方式向患者讲解肠息肉切除目的、手术治疗过程等知识,降低患者恐惧感;根据患者性格特点、认知能力等进行心理评估,采用一对一交流方式,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必要性、安全性,并向其列举治疗后恢复良好案例,播放背景音乐,分散其注意力,指导患者调整好心态面对手术;术前深入病房,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在确定治疗方式后再次向其进行详细讲解,引导患者遵医嘱做好相关术前检查,并对患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和既往用药情况进行评估,确保患者适宜接受手术;叮嘱患者术前3 d 无渣饮食,术前1 d 进流食,告知患者做好肠道准备对治疗的重要性,并指导其做好肠道准备。(2)术中护理:叮嘱患者取下身上金属物品等,协助其取屈膝左侧卧位,并注意遮盖隐蔽处,遵照医生指示配合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将切下息肉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中送检。(3)术后护理:术后待患者准确回答问题后护送其回病房,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便血、腹痛等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叮嘱患者术后24 h 卧床休息,1 个月内避免长时间做屏气动作或用力下蹲;术后禁食6 h,无异常后可在术后2 d 指导患者进流食或半流食,忌吃粗纤维、肉类食物,术后3 周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术后注意保持肛门、外阴清洁干燥,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患者日常生活予以指导,保持合理饮食、大便通畅,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教会患者观察大便颜色、性质等。连续护理2周。
(1)护理前及护理2 周后,分别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3]评估两组焦虑程度,包含24 个项目,分值范围为24~82 分,得分越高,代表焦虑程度越严重。(2)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出现穿孔、迟发性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以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以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观察组STAI 评分为(28.41±1.63)分低于对照组的(37.85±2.97)分,且两组STAI 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TA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TAI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52)对照组(n=53)t P护理前60.38±4.35 60.21±4.28 0.202 0.840护理后28.41±1.63 37.85±2.97 20.136<0.001 49.628 30.951<0.001<0.001 tP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1/52,迟发性出血1 例)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9%(8/53,迟发性出血3 例、术后感染4 例、穿孔1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1,P=0.016)。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异常生长病变,患者多表现为便血等症状,随着年龄上升,该病发病率也随之增加,且病情严重者有恶变倾向,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和质量。常规护理多只关注患者病情,对患者心理变化不够重视,加大了治疗难度,因此探寻合理有效的护理办法对疾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是一种通过医护、护护之间紧密协作,将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做到无缝隙衔接的护理模式,利于保证患者接受全面、连续的优质护理,促进疾病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TAI 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肠息肉切除患者采用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术前护理中,通过结合多媒体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手术优势等情况,能够使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有直观了解,从而提升治疗配合度[4];术前根据患者性格特点等进行心理评估,向其列举手术后恢复良好案例,增加患者手术成功信心,播放背景音乐,能够充分放松患者紧张状态,分散其对疾病注意力,从而缓解其恐惧、焦虑程度,保持良好心态面对手术;术前引导患者做好相关检查,进行病情评估,告知患者肠道准备的重要性,同时指导患者做好肠道准备,利于手术顺利开展,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5]。术中协助患者取最佳手术体位,并注意遮盖隐蔽处,能够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利于提升护理工作配合度;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后保持患者肛门、外阴干燥清洁,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能够预防并降低术后感染发生几率;对患者有无便血、腹痛等情况密切观察,出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利于疾病康复;针对术后不同时间段饮食予以指导,利于保证患者大便通畅,避免大便干结摩擦创面引起出血,促进疾病康复[6]。
综上所述,肠息肉切除患者采用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