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静,朱海莉,刘 静
安阳市人民医院骨外二科,河南 安阳 455000
胫骨骨折属膝关节创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形式,常见病因为重物打击、撞击或从高处坠落。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反应迟钝,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因跌倒、碰撞等导致骨折[1]。对于胫骨骨折,临床上治疗一般以手术为主,但由于手术恢复期较长,且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手术的正常进行[2]。因此,给予胫骨骨折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保证手术效果、缩短骨折恢复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性化护理提倡以人为本,一切服务从患者出发,与常规护理不同,该模式的护理服务更具主动性,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缓解不良情绪,缩短患者恢复时间[3]。本研究将人性化护理用于胫骨骨折患者,旨在探讨其心理状态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6 年5 月—2019年5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15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5.39±2.41)岁;骨折类型:胫骨干骨折49例,胫骨平台骨折27例。观察组76例,男39例,女37 例;年龄50~76 岁,平均年龄(65.43±2.28)岁;骨折类型:胫骨干骨折51 例,胫骨平台骨折2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①符合胫骨骨折诊断标准[4]者;②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经X 射线确认者;④配合度较好者;⑤近期内未进行相关护理者。(2)排除标准:①除胫骨骨折外还有其他部位的骨缺损者;②生活不能自理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患有精神疾病或意识不清者。
1.3.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在患者入院时给予健康知识手册,辅助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并为患者讲解胫骨骨折恢复手术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给予常规用药指导;术中记录其心率、血压等,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术后指导患者进行锻炼恢复,并给予饮食指导。
1.3.2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心理护理:除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外,护理人员还要通过检查结果评估其心理状态,在与患者交流时,保持亲切热情的态度,拉近医患间的距离,提高患者的骨折修复手术及术后护理配合度;根据自身临床经验实施对症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述手术原因、手术治疗效果等,减少患者心理压力;指导患者放松训练,缓慢吸气吐出,放松全身肌肉,舒缓心态。(2)创口护理:术后对手术切口进行加压包扎,每天为患者进行3 次30 min 的紫外线照射治疗,创口处持续冰敷,促进患者血供恢复,全程严格消毒,保证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创口处如果有渗血、渗液,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注意保持创口及其周围皮肤干燥,尽量减少接触,注意调节病房内温度,防止患者出汗渗入创口。(3)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在患者伤口处疼痛时,及时冰敷伤口降低肢体疼痛感知,缓解患者骨折手术后的疼痛;护理操作时尽量轻柔,多询问患者感受,防止造成二次损伤;对于疼痛较严重患者,可以洛索洛芬钠止痛,还可通过视频、看书等,转移患者注意,减轻患者疼痛。(4)康复训练: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初期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小幅度的肢体运动,术后2 周,逐渐引导患者进行主动训练,注意锻炼适度,防止出血,术后4 周,指导其开始关节屈伸训练,锻炼肌肉及关节功能,锻炼过程中为患者按摩,缓解肌肉压力,避免经脉血栓,护理期间注意调整患者饮食,多吃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保证锻炼期间有充足的营养摄入,促进患者骨骼恢复。
(1)心理状态:以焦虑自评量表(SAS)[5]评估患者焦虑程度,该量表共包括20 个条目,共80 分,50 分以上存在焦虑情绪,评分越高则焦虑越严重;以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估患者抑郁程度,该表包括20个条目,共80分,53分以上存在抑郁情绪,评分越高则抑郁越严重。(2)康复锻炼依从性:以我院自制康复锻炼依从性评估量表检测患者锻炼依从性,包括遵循医嘱、合理饮食、关节恢复等,分为完全依从(90~100 分)、部分依从(60~90 分)、不依从(0~60 分)三个等级,该量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845,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 个月后,两组SAS、SDS 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对比,aP<0.05
时间护理前组别观察组(n=76)对照组(n=76)tP护理后观察组(n=76)对照组(n=76)tP SAS 52.28±3.42 53.68±3.36 2.546 0.012 39.23±2.52a 46.68±2.83a 17.139<0.001 SDS 56.84±3.17 56.72±3.24 0.231 0.818 38.14±1.72a 45.31±1.95a 24.039<0.001
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对比例(%)
胫骨骨折一般由暴力或积累性劳损所致,临床治疗以骨折修复手术为主,但由于该病患者通常年龄较大,身体机能衰退,对手术耐受度低,需要给予合适的护理干预[7]。传统护理方法注重患者病症的护理,但无法满足患者心理及术后康复需求,不利于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现阶段,临床多将人性化护理模式用于胫骨骨折护理中,该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注重为患者提供规范、高效的护理服务,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要求,促使其治疗信心增强,从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8]。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2 个月后,两组SDS、SAS 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较低,观察组锻炼依从性较高,表明人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胫骨骨折患者,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锻炼依从性,缩短恢复时间。分析其原因:在人性化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亲切的交流,可以拉近医患间距离,根据其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心理压力;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缓慢吸气吐出,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在手术中,护理人员会及时处理切口渗血、渗液等异常情况,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在术后对手术切口加压包扎,每天为患者进行3 次30 min 紫外线照射治疗,可以促进患者供血恢复,防止二次感染的发生。此外,护理人员会调整患者体位,并以物理冰敷的方法抑制伤口神经,可以缓解手术切口疼痛;在实施相关护理时,护理人员会尽量轻柔,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可减轻因动作粗鲁带来的疼痛;通过视频、书籍等方式可以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术后疼痛,进而提高锻炼积极性。根据患者的肢体恢复情况,逐步调整其的康复训练计划,引导患者从被动训练变为主动,可以调动患者锻炼积极性;护理人员通过按摩可以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减少患者肌肉萎缩的风险,并减轻患者痛感,有利于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胫骨骨折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