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珊珊
(徐州市睢宁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徐州 221200)
食道癌为临床常见、多发且严重的消化道肿瘤,主要特点为发病率高、预后差,主要特征为吞咽困难、哽咽感等,若未予以患者早期确诊与治疗,较易因此延误手术最佳治疗时机,进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以往临床多予以患者术前胃镜活检,但该检查方式为有创操作,并不易为患者所接受,首次是用于筛查或首检[2]。因此,临床多经消化道钡剂、CT或MRI等影像学对食道癌患者予以初步筛查与诊断。而为了提高后续治疗效果,在行食道癌诊断时,选取何种检查方法更利于临床精准判断食道癌患者病灶部位、范围、大小及转移、狭窄情况等是关键[3]。基于此,本文经对我院2018年7月—2021年1月诊治的26例食道癌患者的钡剂造影、CT影像诊断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究更为精准的食道癌诊断方法,现将结果做如下阐述。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26例食道癌患者。其中,男、女各有20例、6例,年龄最大、最小分别为89岁、46岁,平均年龄(60.83±8.54)岁;病程最长、最短分别为8个月、1个月,平均病程(3.05±2.11)个月;病变部位:5例食道上段,8例食道中段,13例食道下段。
予以所有患者钡剂造影、CT影像学诊断。
1.2.1 钡剂造影 行检查前8h告知患者禁食,将钡、水按照3:1比例进行Ⅱ度硫酸钡剂调配,在患者吞服钡剂后,经由我院自有X线机予以检查,检查时于患者站立位下正侧斜位方向行气钡双重造影即可。
1.2.2 CT 选用GE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扫描机进行检查,先行设置好相应参数,层厚、层距、电压、电流分别为5 mm、5 mm、120 kV、200 mA,行扫描时先行告知患者深呼吸后屏气,自声带至上腹部予以患者颈部、胸部等食管部位扫描,并在连续扫描时行层距、层厚增加处理,以获取有效影像,再经存储、传输至工作站行图像处理,对患者肿块情况、管壁情况、转移情况予以观察。
由2名具有丰富阅片经验的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若出现不一致处须商讨至一致方可。
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学特征予以分析,并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
经统计学软件SPSS 23.0对本次研究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6例食道癌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可见,11例早期,15例中晚期。26例食道癌患者经钡剂造影、CT分别确诊22例(84.62%)、16例(61.54%)。在早期食道癌诊断上,钡剂造影诊断阳性率81.82%高于CT的18.18%(P<0.05)。在中晚期食道癌诊断上,钡剂造影、CT诊断阳性率(86.67%vs93.33%)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如表1示。
表1 钡剂造影、CT影响阳性检出率对比[n(%)]
2.2.1 钡剂造影 食管中度狭窄,局部黏膜存在紊乱、迂回情况,且管壁较为僵硬,病变上端存在食管扩张显影情况。
2.2.2 CT 食管狭窄,支气管受压,食管壁局部增厚,管腔内肿物呈低密度影,淋巴结肿大,伴有远处转移。
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食道癌为遗传、环境、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等所致癌症。食道癌较易并发食管梗阻、溃疡等,因此较易使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呕吐、呃逆、胸骨疼痛等症状,其为严重恶性肿瘤,若病情进展至中晚期则治疗难度较大,因此须临床予以食道癌患者及早诊断,以便临床采取手术进行有效治疗。同时,也需要临床经术前诊断对肿瘤部位、大小、性质、形态等予以明确,从而予以患者针对性治疗方案,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确保患者生活质量。但因多数早期食道癌患者并无显著特异性,因此更须临床予以早期食道癌患者精准诊断,以减少早期食道癌患者误诊、漏诊可能。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像学诊断越来越为临床所广泛应用,钡剂造影、CT等影像学手段也广泛成为诊断食道癌的方法。其中,钡剂造影作为消化道影像学常用诊断方法,其操作简便且对设备要求不高、费用较低,因此较易为临床与患者所接受。临床经研究认为[4],钡剂造影在诊断黏膜层恶性病变上具有一定优势。本文经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26例食道癌患者经钡剂造影、CT分别确诊22例(84.62%,9例早期,13例中晚期)、16例(61.54%,2例早期,14例中晚期)。在早期食道癌诊断上,钡剂造影诊断阳性率81.82%高于CT的18.18%(P<0.05)。在中晚期食道癌诊断上,钡剂造影、CT诊断阳性率(86.67%VS93.33%)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这是因为,早期食道癌并不显著特异性症状,因其病变部位多位于黏膜、黏膜下层,较易引发黏膜纹理变化,经钡剂造影可将食道黏膜纹理、走形变化、小溃疡形成情况清晰显示出来,因此钡剂造影在早期食道癌诊断上具有较高准确性。此外,其还可将患者食道受累长度、食道动力学变化情况等予以精准展示,可为临床后续诊治食道癌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但其无法有效精准判断患者肿块大小、管壁厚度情况等,也无法对淋巴转移情况、管腔外邻近组织及脏器受损情况予以判断。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为提高钡剂造影检查准确性,须临床影像学医师在行检查时注意以下方面,即:备好适宜浓度钡剂,以便细小病灶也能够于检测范围内显示出来,从而减少漏诊情况;行透视时,须先行缩小光圈,沿钡剂流向进行观察,并在期间予以患者反复吞咽指导,同时行管壁扩张、收缩情况观察;在观察管内充盈缺损情况时,应先与管内空气进行区别,一般来说空气呈游动性,充盈缺损更为固定;若患者管壁存在狭窄情况,应对其僵硬程度予以仔细观察,并对浸润长度、边缘情况进行观察,以有效鉴别良性肿瘤、痉挛等,若有必要还需行低张力造影法。同时,在发现病灶后,应对病灶所处位置、形态及周围脏器关系等予以明确,若早期病灶较为微小,还需行食道双对比造影检查,以便将黏膜细微病变显示出来,便于临床更好确定患者病情。此外,为免影像学医师将残留钡剂诊断为病灶,或是误认为食道中断起第二蠕动波为早期病变痉挛等,还需影像学医师对早期食道癌病变特点、食道各段黏膜正常形态有所掌握,以减少误诊、漏诊可能。
CT影像学诊断为新型诊断方法,其设备更新换代较快,精准度与密度分辨率均较高,因此可予以器官组织直接断层成像,较易分辨肿瘤侵袭纵膈相邻器官,因此在成像清晰度上具有一定优势。此外,在经CT影像行食道癌诊断时,其可经影像将食道肿块大小、转移路径、扩散程度、周围浸润情况、组织结构间关系等准确、清晰展示出来,因此在诊断食管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浸润程度上效果更佳,可为临床后续经手术治疗食道癌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比如若经CT检查可见患者管壁厚度改变、食道存在扩张情况,并伴有积液;食道周围脂肪间隙消除,则表明患者存在病变情况,若主动脉脂肪间隙也消除,则表明肿瘤已侵袭主动脉,主动脉面积越大表明侵袭情况越重。此外,有研究发现[5],若肿块包绕主动脉面积低于1/7,可经手术予以切除治疗;若肿块包绕主动脉面积超2/7,则手术已失去效用。而经CT增强扫描还可使临床医师知晓患者病变部位周围脂肪特征,从而使临床了解患者周围脏器损伤情况。但CT影像无法有效检出食道癌患者组织结构病变情况,也无法准确判断黏膜下层早期食道癌情况,因此较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
综上所述,经钡剂造影、CT具有有效诊断食道癌,两种检查方法均具有一定优势及不足,须临床予以合理应用或行联合检查,以提高食道癌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