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琼琼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日益盛行。中国现代文学混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课前自学阶段学生自律性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带来学习效果的差异;课堂讨论环节难以形成互动和交流,唱独角戏的情况比较突出;讨论环节常常出现时间失控与问题过多等情况;学生不爱看作品,使课程的学习缺乏根基等。针对以上问题,根本的对策之一是明确师生双方在该教学模式中角色定位和各自应完成的教学任务;其次要建立完备的成体系的层次分明的学习资源库;再次要建立周密的立体化的评测体系;还可以根据课堂出现的问题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环节,如抢答制,积分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以上对策可以有效保证网络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问题 对策
目前高校文科课程多存在内容更新慢、教学方法传统、重知识传授轻能力提升等问题,当下亟需对高校文科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2011年被引入我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条切合时代需求、行之有效的改革途径。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初级知识的获得通过学生课前自学完成,而深层知识的获取与运用则通过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自习,课堂讨论,课后拓展三大环节。互联网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各有优劣,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试图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探索出全新教学模式。
一.中国现代文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常见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文、新闻、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的骨干课程,该课程在传授中国现代文学史有关知识的同时,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鉴赏力,培养综合人文素养。笔者自2015年开始在我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在线课程,推行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近5年的实践,对该模式的流程、特点、利弊等有切身的体会和比较深刻的认识。该模式优点表现为:学生不再单纯依赖课堂去获取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拓展知識面;突破师生面对面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回放等功能让学生上课时间更加灵活,有更多的时间选择余地;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资料整合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等高阶目标的达成度明显更有利;网络数据使学业评价更加公开、公平、公正。但是一个新的事物的诞生往往会经历一个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一个产生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长期的实践中,笔者发现中国现代文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前自习阶段,因学生能力或者自律性的差异带来学习效果的差异。自律性强的学生可以比较顺利完成初级知识的传授等阶段目标,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部分学生自律性不强,对自己要求不高,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没有积极进行学习,导致不能顺利完成本阶段教学目标,这必然会带来讨论阶段的沉默和“局外人”的尴尬。二、部分有较强学习意愿但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找不到重点和要点,陷入茫然无措状态。三、课堂讨论环节很难出现教师期待的“百家争鸣”场景,往往是专题汇报的学生各讲各话,某个学生一人发言之后,便寂然无声,教师再三问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等待教师的是含义不明的沉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难以形成,没有出现观点的碰撞,更遑论思维的启发,灵感的激发。“分布式认知的观点认为,一个社会的集体性知识是不可能为某一个体完全理解的,它们分布于社会中的各个个体身上。”[1]课堂讨论可以完善自我知识体系,发展批判性思维;强化责任感与团队精神;锤炼协调能力和社交技巧。[2]如果讨论不能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原定高阶能力培养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四、课堂汇报环节时间难以掌控,有的学生汇报过长,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力不均,轮到自己要汇报的章节,会花很多力气去找资料,但是非汇报章节,学习动力便不足,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便大大降低,浅尝辄止。六、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文学课,大量阅读作品是该课程的基础,但是学生们普遍不太爱看作品,很少看作品,这使本课程的根基不扎实。半数以上的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仅停留在理论的理解和记忆上。“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文学教育课程, 这门课程应该把“把文学感受与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3],如果不读作品,这门课程的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只是“看起来很美”,部分自我约束力强的学生或许可以达成课程教学目标,但是对于习惯依赖教师的学生来说,其学习效果反而不如传统课堂。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明确师生角色与各自应完成的任务、了解本课程特点与达成的教学目标、完善课前预习阶段的学习资料、建立周密的评测体系等几个方面改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常见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以上问题,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师生双方要明确新的教学模式下师生各自的角色定位以及应该完成的任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知识的当堂传授不再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变身为一个引导者和设计者,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教师对教学理念把握的深度和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前自习阶段通过自我学习,掌握知识,发现问题;在课堂讨论阶段是课堂的主角,通过课堂讨论,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在课后拓展阶段依然是通过自学来拓宽知识面,深度掌握知识,进一步提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互动主要源自对学生生命主体的尊重,旨在通过主体生命力的激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思维,促进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索。”[4]相比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完成的任务除了传统教学模式意义上关于知识传授和教学技巧的“备课”,还要作如下工作:
首先是要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资源,主要表现为:一,提供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比如提供学习导航,引导学生分清重难点和要点,找到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明白力气应该往哪个方向使,哪些材料各自应该使出多大的力气,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二,提供完备的成系统的层次分明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完备,教师要针对学习规律和课程特点,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提供课件和视频,让知识变为影像资料,吸收传统课堂的优点,以生动的方式集中讲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快速高效掌握课程内容;提供电子教材和代表作家作品,要求学生快速浏览,为本门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提供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该章节的要求和应达到的学习目标。三,提供配套习题库和试题库,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有效监督和检测,这一点对保证学习质量直观重要。四,提供拓展资料,如重要参考文献,与授课内容有关的经典论文,学生创作的优秀作业,与该章节有关的文坛轶事等。
其次根据教学目标、之前出现过的问题以及可能预见到的问题,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建立周密的评测体系。比如课前自习阶段,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自我约束力不强的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设计了多种检测和监督方式,一是提供章节配套习题,让学生交叉批改,相互监督。这些习题各种题型都有,基本覆盖章节主要知识点,习题正确完成了,意味着基本知识点都掌握了;二是设置计分制,相关环节的学习效果纳入计分体系,作为平时成绩记录的凭证。三,课堂抽查作品阅读情况,让学生谈谈作品梗概,对某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回答的同学计正分,不能回答的同学要扣分,计负分。四是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公共空间答题,或是学生提出问题让大家回答,凡是答题或提出问题者,都可计分,回答得好的,计分加倍。公共空间里答题可以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五,每周由一个小组汇集平台上的答案,并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最后的结果,组长在课堂进行汇报。六,设置抢答制,网络教学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今年的大学慕课官网推出了四川大学李怡教授领衔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该视频严格按照一个知识点一个10分钟左右的短视频来设计,非常有利于课堂教学。全班同学听完视频以后,教师针对视频提问,学生抢答,答者计分,从实践情况看,这个环节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及时复习很有帮助。七,每一个大的章节结束以后,在网络测试平台提供习题,让学生进行自我测试,测试结果亦作为平时成绩的凭证之一。这个环节有利于学生及时进行复习,对所学习内容形成终身记忆。通过这三阶段立体化的周密评测体系的建立,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
课前自习阶段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抓不住重点,事倍功半。这种情况提醒学生仔细研读学习导航,分清重点、难点、要点;哪些内容快速浏览即可,哪些内容需要理解,哪些内容需要识记,哪些内容需要反复揣摩和研究。根据任务驱动型教学理念,提供任务清单,清单上的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逐步完成清单上的学习任务,可以保证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课堂讨论和汇报环节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想象中百家争鸣、畅所欲言的场面很难出现,大部分情况是作汇报的学生唱独角戏,汇报完毕,课堂一片沉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设计了“分组教学”与“交叉回答”,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必须提出一个问题,交叉回答,比如A组回答B组提出的问题,B组回答C组提出的问题,依次类推,形成互动和交流。这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课堂独角戏的局面,但是如何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热烈的发自内心的讨论和争辩,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师要就问题的设置,教学对象兴奋点的激发,课堂讨论问题的数量,如何进入教学内容所在的时代,增强时代感,如何将现代历史现象与当代进行关联,教师怎样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和补充等问题上进行深度探究。课堂讨论环节还应严格控制时间,每个学生汇报的大问题不得超过十分钟,小问题不得超过五分钟,每堂课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肯定其优点,赞扬其独特发现,纠正其偏颇,并对问题进行补充和拓展,保证课堂教学的深度。另外课堂讨论的问题宜精不宜多,一是时间不够,二是汇报时间太长,学生昏昏欲睡,注意力难以集中。有些已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解决的问题可以不讨论。
课后拓展环节的作用一是及时复习所学内容,二是对所学内容拓宽、拓深,使知识内化为能力。这各阶段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学生淹没在海量的网络资源中,不知所措,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或者受某一个兴趣点的引导,只关注某一个知识点。教师的对策是对拓展内容进行精心删选。比如讲到曹禺的剧作这一章,一是提供曹禺《雷雨》之外的经典篇章,如《日出》《北京人》《原野》等,让感兴趣的学生进行阅读;二是提供比较权威的传记,如田本相撰写的《曹禺传》,加深对曹禺的理解;三是提供最经典的论文,让学生在理解曹禺其人和剧作艺术特色的同时,进行学术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就使拓展内容重点突出,导向明确,避免出现学生不知道如何拓展的问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首先要明确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哪个阶段,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打下良好的人文根基,提高人文素养,提升诸如辩证思维,善于发现,善于质疑,沟通交流等多种能力。课前预习阶段要研读学习导航,明确学习要点与重难点,严格按照学习清单完成学习任务,这是学好课程的前提和基础,主要包含阅读作品,听视频,看课件,完成习题,在网络教学平台答题等,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思考问题是否深入是能否有效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这个阶段最难能可贵的是能否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课堂汇报和讨论环节在熟练掌握作品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提出问题,认真聆听同学的答案,并能够就不同意见进行质疑,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比如郭沫若的《天狗》,有同学大胆质疑,认为不是好作品,没有节奏感,音乐性,形同一通狂喊乱叫。反驳的同学分别从时代背景、作品主题、“天狗”蕴含的时代意义,诗歌内在的韵律等方面有理有据进行阐释,让质疑的同学心服口服,课堂上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课后拓展阶段要积极进行拓展,中国现代文学这门课程内容丰富,40个课时只能讲数个代表作家和作品,要想窥其全貌,非得进行拓展学习不可。如穆旦诗歌创作成就,不读一读李怡、易彬等名家的论文,就不能有深刻的了解。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今年新冠病毒的肆虐让课堂教学无法进行,更是让网络教学不得不全面推行。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网络教学中如鱼得水,有效保证网络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身经历,就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期待与同行进行切磋和交流。
参考文献
[1]费兹科,麦克卢尔.教育心理学:课堂决策的整合之路[M].吴庆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62.
[2]朱妍,陈少锋.中国现代文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以《阿Q正传》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01):89-92。
[3]温儒敏.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变革[J],北京大学学报,2003(05):19-21
[4]黄庭培,郑秋梅,李世宝.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互动及优化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2):54-56.
本文是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2019GB006)“高校文科課程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018年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现代文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研究项目”(w2018144).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