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坪滑坡变形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2021-07-09 03:07董建辉
关键词:后缘梅子滑坡体

董建辉,邱 茂

(1.成都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110;2.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

0 引 言

滑坡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为了有效地对其进行防治,分析其变形机制和进行稳定性研究有重要意义,多年来,相关学者们对滑坡的变形破坏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朱益军等[1]结合GIS与钻孔勘探,研究了杭金衢公路K103段滑坡的蠕滑状态,提出了相应治理措施;王力等[2]通过变形监测与地质调查,研究了三峡库区树坪滑坡变形与库水位变化的关系;陈胜伟等[3]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岺水高速六活口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杨何等[4]通过变形监测及数值模拟,研究了三峡库区二道河滑坡在库水位作用下的变形机制;金斌等[5]通过数值计算与监测分析,研究了某碎石土滑坡复活破坏机制与稳定性;宋丹青等[6]使用GPS对滑坡进行连续监测,研究了水库施工工程对滑坡变形的影响;艾小杨等[7]结合地质调查与监测资料,研究了重庆云阳旧县坪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陈方明等[8]采用传递系数法,研究了滑坡在暴雨、库水变化等多重条件作用下的稳定性;韩晓极等[9]通过现场调查与工程地质分析,研究了抚顺西露天矿南帮边坡变形破坏过程;邓建华等[10]结合数值模拟变形对比与回归分析,研究了呷爬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肖拥军等[11]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黄土滑坡的变形过程与形成机制;白洁等[12]通过现场勘查与有限元法,研究了苗尾水电站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动水压力作用机制.

梅子坪滑坡体量巨大,变形机制复杂,本研究通过详细的现场地质调查对其展开分析,并同时考虑整体变形与局部变形,为该类滑坡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1 滑坡区域概况

滑坡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崇德乡海坪村一组境内,东经102°21′46″,北纬31°1′51″.区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属于邛崃山高山地貌区,区内河流切割强烈,地面起伏大,以高山峡谷为主,山脉多呈南北和北东走向,崇德河由北向南延伸.

滑坡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的滑坡堆积层(Q4del),该层主要为灰色粉质黏土夹碎石;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侏倭组(T3zh),该层主要为灰色中厚层变质砂岩、板岩,滑坡后部坎上和冲沟左侧陡坎处均有出露,岩层产状为58°∠28°,工程地质平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滑坡区工程地质平面图

2 滑坡基本特征

梅子坪滑坡从地形地貌上来看,具有较明显的滑坡圈谷形态.该滑坡后缘顶部高程3 020 m,坡脚高程为2 525 m,前后缘高差为495 m.滑坡左侧以冲沟为界,基岩出露;右侧以覆盖层与基岩山体分界线为界;后缘以陡坎为界;前缘以坡脚崇德河谷为界,主滑方向为275°.滑坡纵向长为808 m,横向最宽处为712 m,面积为35.6×104m2.滑坡体平均厚度为35 m,滑坡体体积为1.25×107m3,该滑坡为深层滑坡,按规模其属于特大型滑坡,其滑坡全貌如图2所示.

图2 梅子坪滑坡全貌

根据现场调查的地表变形痕迹,发现滑坡后部裂缝较多,变形主要集中在坡体后部.因此,将滑坡分为A(强变形区)、B(滑坡整体区)两块进行局部稳定性与整体稳定性的研究.

A区位于滑坡后部,前缘高程为2 765~2 780 m,后缘高程为3 020 m,高差为240~255 m.该区纵向长为415.45 m,横向最宽为293.12 m,平均坡度为30°,面积为8.86×104m2,体积为3.1×106m3.“5·12”汶川大地震使该滑坡体变形加剧,裂缝、错落坎等变形加大,错距大的可达2 m以上,裂缝宽为0.5~1.0 m,裂缝走向为190°~235°,且在A区前缘出现鼓胀.A区中部的一宽缓平台从上至下错落形成五级弧形阶梯状的错落坎,平面上长达100 m,方向为192°,如图3所示.

图3 A区下错阶梯

梅子坪滑坡体由粉质黏土夹碎石及碎石土组成,滑带由粉质黏土及碎块石构成.滑坡下伏基岩主要为青灰色厚~中厚层状变质砂岩夹板岩,岩层产状为58°∠28°,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梅子坪滑坡剖面图

3 影响因素分析

3.1 地形地貌

梅子坪滑坡呈东西向展布,东高西低,滑坡体在平面上呈不规则半椭圆形.滑坡后缘陡坎上部为一宽缓平台,平台长为400余米,宽为200余米,平台后部陡坎上出露基岩.滑坡体后缘及中部均有宽缓平台发育,平台前后部陡坎发育,陡坎高为8~15 m,坡体从后缘到前缘呈“缓—陡—缓—陡”状,在A区以及滑坡整体的前缘形成的陡坎临空面,为滑坡提供了地形条件,具体如图5、图6所示.

图5 A区前缘陡坎

图6 B区前缘陡坎

3.2 地层岩性

滑坡下伏基岩主要为青灰色厚-中厚层状变质砂岩夹板岩,岩层产状为58°∠28°,为反向坡,其稳定性较好,具体如图7所示.

图7 滑坡下伏反倾变质砂岩夹板岩

3.3 地质构造及地震

梅子坪滑坡下伏岩体主要发育两组结构面,J1:260°∠69°,J2:355°∠71°.其中,J1陡倾坡外,J2陡倾切坡发育,可能构成潜在滑移面.滑坡区处于达维向斜的北翼,龙门山强震带西侧,挽近期地壳强烈上升,地震活动较频繁,滑坡区动峰值加速度0.10 g.

3.4 水文地质条件

梅子坪滑坡区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及农田灌溉.

3.5 人类工程活动

梅子坪滑坡区内的人类工程活动表现为农业垦殖和民房工程建设,对于坡体稳定性均有不利影响.

4 滑坡稳定性及变形机制分析

4.1 稳定性分析

梅子坪滑坡地表整体连续性较好,地貌上连续,地表沟谷不发育.坡体地表土体较松散,内部碎石土堆积呈较密实到密实,乡村公路开挖后形成的公路边坡坡角有的高达60°~70°,但能够保持基本稳定.A区变形破坏迹象明显,错落坎、裂缝发育.根据槽探揭露,地表裂缝向下延伸深度一般为1~2 m,裂缝发育局限于浅表层土体内,A区属于浅表层土体的蠕滑-拉裂变形.从变形区域与变形规模来看,梅子坪滑坡整体基本稳定,其中A区存在局部失稳的可能.

考虑天然、暴雨、地震(烈度为Ⅶ度)3种工况,采用条分法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分别计算了剖面Ⅰ-Ⅰ′A区及滑坡整体的稳定性,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当稳定系数Fs≥1.15时为稳定状态,1.15>Fs≥1.05为基本稳定状态,1.05>Fs≥1.0为欠稳定状态,Fs<1.0为不稳定状态.

表1 滑坡稳定性和推力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表明:

1)A区沿浅层滑面在天然状况下保持基本稳定,在暴雨、地震工况下为欠稳定.

2)滑坡整体沿深层滑面在天然状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地震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3)暴雨使A区沿浅层滑带稳定性系数降低8.99%,使整体沿深层滑面稳定性系数降低8.74%;地震使A区沿浅层滑带稳定性系数降低12.05%,使整体沿深层滑面稳定性系数降低11.83%.由此可见,地震对滑坡稳定性影响比暴雨大.

4.2 变形机制分析

1)梅子坪滑坡所处斜坡为反向坡,一般情况下边坡稳定性较好.由于坡体由变质砂岩和板岩构成,岩体软硬程度有较大差异,岩体陡倾坡外结构面发育伴随地壳抬升,在浅表层发生卸荷回弹变形.特别是沿陡倾坡外节理产生的差异卸荷回弹变形明显,导致结构面的剪切应力集中,剪应变增大.同时,卸荷变形使得浅表部岩体沿陡倾坡外的节理产生弯曲—拉裂破坏,造成上覆土体下错,出现地裂缝.

2)从变形迹象位置来看,A区后缘出现了多条下错裂缝,前缘有鼓胀隆起,由于深部岩体的变形空间更小,结合滑坡整体的变形分析可知,浅表岩体的弯曲拉裂破坏主要集中在A区坡体下部.A区后缘裂缝发育,前缘被后部坡体挤压隆起,在降雨情况下,雨水沿着A区后缘蠕滑剪切带下渗,浸润粉质黏土夹碎石构成的浅层滑带,从而降低滑带土的强度,减小抗滑力,且雨水的渗入增加了坡体自重,在重力作用下A区坡体将沿着粉质黏土夹碎石浅层滑面失稳下滑,其变形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式,滑坡变形破坏过程如图8所示.

(a)坡体下伏岩体弯曲—拉裂、A区坡体裂缝发育

5 结 论

1)梅子坪滑坡下伏反倾岩体在构造作用下,产生弯曲—拉裂变形破坏,使得上部土体浅表层发生蠕滑—拉裂破坏,在A区表现较为明显.

2)在暴雨作用下,梅子坪滑坡A区后缘裂缝扩大,变形加剧,滑动面贯通,自重增加,A区坡体最终将沿着粉质黏土夹碎石浅层滑面发生失稳破坏,其变形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

3)由滑坡变形情况来看,梅子坪滑坡整体基本稳定,A区存在失稳的可能.

4)稳定性计算结果显示,A区在暴雨或地震情况下处于欠稳状态,而滑坡整体在以上3种工况下稳定性都较好.

猜你喜欢
后缘梅子滑坡体
新疆BEJ山口水库近坝库岸HP2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秦巴山区牟牛沟滑坡体治理施工技术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想念
头发
播种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
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后缘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强震下紫坪铺坝前大型古滑坡体变形破坏效应
TNF-α和PGP9.5在椎体后缘离断症软骨终板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