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体
-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为实现滑坡体的整体位移监测,结合实际生产案例,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滑坡体进行了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获取不同时期滑坡体的表面形态,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将这些DEM叠加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时期滑坡体的相对位移量和绝对位移量。由此可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为滑坡体变形监测、灾害预报以及变形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具有较大的优势。关键词:滑坡体;变形监测;三维激光扫描;数字高程模型我国是一个地理环境特殊、地质条件复杂、地
现代盐化工 2023年3期2023-09-07
- 基于不同气象条件滑坡失稳破坏机理研究
dio 软件对滑坡体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研究和治理滑坡较为重要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郭方琴等[1]利用Geostudio 软件对滑坡体的渗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滑坡体与降雨强度、持续时间的关系;陈浩等[2]利用Geostudio 软件对滑坡体的渗流特征进行模拟,分析了滑坡体与地下水位的关系;李全文等[3]研究了采用Geostudio 软件分析滑坡体时边界条件的最佳选用;冯卫等[4]将Geostudio 软件中的SEEP /W 和SLOP
陕西水利 2022年7期2022-08-26
- 某水电站近坝特大型滑坡体稳定性评价及预测
影响,近坝库岸滑坡体容易发生变形失稳。通常近坝库岸滑坡体规模大、滑速高、滑距远,加上距离坝址较近,一旦失稳,会对大坝安全造成较大影响。我国三峡、李家峡、乌江渡等大中型水电工程中,都曾发生过库岸边坡失稳[1~2],鉴于近坝库岸滑坡体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性,本文选取西部某电站近坝特大型滑坡体进行稳定性及其成因机制深入研究。2 滑坡体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2.1 地形地貌滑坡体位于拟建水电站上游左岸约2.1km,在平面上呈东北向分布、向金沙江张开的口袋状(图1)。上下游
湖南水利水电 2022年2期2022-07-14
- 基于InSAR 技术的矿区滑坡灾害形变诱因分析*
ek 峡谷内的滑坡体的运动速率和运动范围进行了研究,发现SBAS-InSAR 技术可以捕捉强非线性位移速率。戴可人等[8]利用SBAS-InSAR 技术对甘肃南峪乡滑坡灾前变形进行追溯,发现降雨是该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因。上述研究证实了SBAS-InSAR 技术在滑坡灾害诱因分析的可行性。而在矿区的研究中SBAS-InSAR 技术多用于检测矿区开采沉陷,对于由矿区开采所引起的次生灾害关注较少。本文是基于SBAS-InSAR 技术,利用二维形变模型计算获得垂直向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年2期2022-01-14
- 高填方路堤滑坡抗滑桩处治效果分析
,采用抗滑桩对滑坡体进行加固处理,并布置测点进行变形监测,统计监测数据对抗滑桩加固效果进行分析。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抗滑桩上部和下部滑坡体、上部路肩和抗滑桩的变形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准确确定经抗滑桩处治后高填方路堤滑坡体的稳定性,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滑坡体加固和监测方案,可为相关工程项目施工提供参考。1 路堤滑坡抗滑桩加固方案1.1 滑坡概况山西省某一级公路K7+380—K7+510段有一处滑坡体,滑坡体位于公路西侧,滑坡体宽度约
山西交通科技 2021年5期2021-12-28
- 浅谈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滑坡诱发因素对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概括了常用的几种滑坡体稳定性分析方法,为滑坡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滑坡;滑坡体;稳定性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大型工程的施工以及农村大量削坡建房等,各地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例如“12.20”深圳市光明新区红坳渣土受纳场重大滑坡事故,导致30多栋建筑物被掩埋,造成7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8.81亿[1]。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复杂,主要包括地质环境条件、岩土工程特性、地
西部资源 2021年3期2021-12-20
-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近坝库岸SL3滑坡体稳定性研究
SL1~SL3滑坡体局部产生滑坡,其中SL1滑坡体后缘下滑4~5 m,SL3滑坡体发生滑坡,左岸牧道遭到破坏。考虑库区大坝的安全,2001年5-6月,建管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库区内滑坡体进行了专题勘察,提出了评价意见。SL1和SL2滑坡体距离大坝较远且水位以上无剪出口,高度不大以倾倒变形为主,不会对大坝产生不良影响,建议以巡监为主;SL3滑坡体距离大坝较近,建议对该滑坡体进行监测。2006年12月乌鲁瓦提建设管理局对SL3滑坡体设置监测点并一直监测至今。S
地下水 2021年5期2021-11-10
- 水库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工程治理
3以上,且这些滑坡体大多集中在居民和耕地区,对百姓造成较大的损失[3]。这些事故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对水库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某水库边坡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三维数值计算,然后提出相应的工程治理方案。2 工程概况水库位于云南西北部的东西向转南北向的小河沟谷中,分山岭最高2 122.30~2 054.88 m,一般为1 827.20~2 021.80 m左右,河床高程1 688~1 723 m,山顶与河床相对高差1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1年9期2021-09-27
- 新疆BEJ山口水库近坝库岸HP2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量任务、HP2滑坡体三维建模工作及监测网的布设。采用INSAR干涉雷达技术做出蓄水以来边坡位移分析报告。2020年5月~10月地质、钻探、物探及试验专业进入工区并完成勘察工作。1 研究思路从滑坡区地质环境入手,通过现场勘察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和室内外实验等手段对该滑坡的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该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并探讨滑坡的形成机理。采用工程地质分析法、极限平衡法、数值分析法及两种监测数据分析等综合数据分析,评价该滑坡体未来滑动趋势,最后提出结论及建议
陕西水利 2021年8期2021-09-15
- 基于离散滑坡位移条件下油气管道受力分析*
,不可避免穿越滑坡体,从而受到滑坡地质灾害的威胁。据统计,中缅油气管道在2014—2018年期间发生滑坡22起[1],西气东输管道沿线统计滑坡155处,涩宁兰输气管道沿线统计滑坡13处[2-3],因此长输油气管道受滑坡体影响的区段很多。当坡体稳定性遭到破坏而发生滑动时,管道在坡体滑动位移的作用下轻则会产生变形,重则会造成断裂、火灾和爆炸。为保障油气管道安全,需要对穿越滑坡区段油气管道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以往的研究成果中,陶勇寅等[4]将管道简化为弹性地基梁
石油机械 2021年9期2021-09-08
- 新疆伊犁水电站12 号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大中小型共5个滑坡体,其中12号滑坡体体积约7500万m3,是5个滑坡体中最大、最典型的特大型滑坡。12号滑坡体东西宽度1.7km左右, 南北轴线长0.8~1.1km,滑体厚度一般30~80m,滑坡体坡面起伏,整体坡度12~15°。 经现场勘察认定,12号滑坡体目前处于稳定状态,但由于滑坡体体积巨大,不排除今后在强地震作用下发生蠕滑的可能性。2 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河谷两岸Ⅵ阶地面宽0.8~1.5km, 河拔高度70~80m,Ⅶ级阶地零星分布于Ⅵ级阶地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1年1期2021-03-20
- 一种滑坡模拟控制系统技术和应用
具体工程存在的滑坡体情况,开展相关库区库岸滑坡涌浪影响水力模型试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对国内现有的滑坡体滑坡模拟试验方法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一种“滑坡模拟控制系统”的技术及其应用,供类似工程滑坡体滑坡涌浪水力模型试验研究参考。2 国内滑坡模拟试验方法简介据有关文献的介绍,国内已开展的有关工程库区或河道岸坡滑坡体滑坡涌浪模拟试验主要有:1)碧口水电站青崖岭滑坡体滑坡模型试验[1],其滑坡体的滑动面采用水泥砂浆制作,将装载滑坡体材料(砂卵石)的滑车从滑动面下
广东水利水电 2021年1期2021-02-01
- 滑坡体对其正交下穿隧道的变形影响
中修建隧道时,滑坡体复活重新移动,造成隧道出现各种病害现象,同时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危害,对施工成本和施工期产生极大影响。部分学者已经针对这一工程问题展开了研究。许建聪等[1]在考虑降雨作用时,通过三维大变形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碎石土滑坡体的稳定性,同时还分析降雨作用下碎石土古滑坡复活破坏的过程,准确地评价该类型滑坡的稳定性。胡鑫[2]根据三交乡滑坡区的现场勘查,结合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建立了三个剖面边坡数值计算模型,对这三个剖面进行天然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年33期2020-12-29
- 基于流固耦合方法的滑坡涌浪数值模拟
遍存在的问题。滑坡体入水产生的涌浪破坏力巨大,由于波浪爬高及漫顶作用,会对库区挡水建筑物、水上航行、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1]。例如,1963年意大利的瓦依昂水库库岸发生滑坡,近3亿m3的滑坡体以30 m/s的速度滑入水库,掀起高达175 m的涌浪,摧毁了坝区的所有建筑物,66名水库技术人员全部遇难,涌浪以超出坝顶约100 m的高度冲入下游河谷,冲毁5个村镇,并夺去近3 000人的生命[2]。1961年我国发生了首例水库蓄水初期诱发的大型滑坡,湖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20年6期2020-12-10
- 基于Midas-GTS的某高速公路堆积型滑坡治理前后稳定性分析
,以某高速公路滑坡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地质勘查、变形监测手段,揭示了滑坡体的结构变形特征及稳定性。王成汤[2-3]等开展锚索抗滑桩治理堆积型滑坡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印证了锚索抗滑桩治理滑坡效果,在此基础上运用三维Midas-GT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信息化手段,李铀[4-6]等分别从滑坡体治理前后两种工况条件下,滑坡体的水平位移、塑性区塑性应力及稳定性系数进行对比验证,探讨了山陵高速公路堆积型滑坡体治理中信息化手段运用。1 滑坡概况1.1 项目简述本项目
水电与新能源 2020年10期2020-11-05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利工程滑坡体稳定性评估方法分析
施工中,常采用滑坡体稳定性评估方法完成对滑坡现象的控制工作,但往往达不到预想效果。因而,在此次研究中,将设计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利工程滑坡体稳定性评估方法,满足水利工程的使用要求。层次分析法是将与评估结果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评估方法。 采用此方法对原有稳定性评估方法进行优化,可实现稳定性评估体系化,提升水利工程滑坡体稳定性评估的精准度。在此研究中,为保证层次分析法在滑坡体稳定性评估中的使用效果,将设定评估测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0年4期2020-08-28
- 滑坡体浅埋隧道进洞分析及应对措施
左线出口处存在滑坡体,该滑坡体为中浅层滑坡,滑坡后壁较高,后缘处平台宽大平缓,局部存在微沉陷现象。滑坡体宽56米,长208米,厚度约3米,体积约3万立方米,属于浅层中型推移式滑坡[1]。积石山县有山地、高山综合气候特征和季风气候特征。年均降水量600mm,秋季7-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9%,本项目开工时间为6月份,正值当地雨季,降雨量大,滑坡体受雨水影响稳定性更差,对隧道进洞造成的影响大。2 综合分析由于受水文地质情况及季节性气候影响,对于本身即不稳
商品与质量 2020年7期2020-06-13
- 雷公滩水库交通隧洞上坝端出口滑坡体加固设计及施工方法
坝端出口发生的滑坡体治理的成功实例,介绍了滑坡体加固设计方案,并对山体裂缝处理、锚筋桩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岩体加固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由此体现出该滑坡体治理技术通过对围岩进行预加固处理后,使围岩提高了自稳能力,确保了围岩的稳定和开挖的安全。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指导依据。关键词:雷公滩水库 滑坡体 加固设计 锚筋桩 施工方法中图分类号:U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b)-0041-031 滑
科技资讯 2020年2期2020-04-07
- 近坝库岸古滑坡体稳定性及其对大坝安全的影响研究
m右岸的H4滑坡体约80万m3,一旦失稳,可能会危及大坝安全,造成重大事故。应老挝政府的要求,对其稳定性及其对大坝安全影响进行研究和评价。本文通过定性评价、定量分析手段,建立起一套针对库岸滑坡体失稳对大坝安全影响研究的工作模式,得到了业主和老挝政府的肯定,在当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1 H4滑坡基本地质条件滑坡体距大坝600~800 m,滑坡分布高程485~603 m,宽约140 m,长约300 m。滑坡上、下游边界为冲沟,地貌沿坡向约分布有3个平台,高程分
水力发电 2019年8期2019-11-22
- 浅谈水电站滑坡体自动化变形监测
之一,但在一些滑坡体的变形监测中,情况非常复杂,单一监测手段很难达到监测目的,所以在这些项目中,多种手段往往是结合使用的。在当今数字化、自动化测绘时代,如何把多种监测手段结合起来实现自动化,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文章介绍了水电站滑坡体自动化变形监测的实现。关键词:滑坡体;自动化;变形监测该水电站滑坡体地处深山峡谷,为典型的“V”型高山峡谷地貌,谷底狭窄,岸坡多为陡壁和陡坡,沿江有一条简易公路。测区未接通国家主电网,电力主要靠小水电供给,且无法提供持续供电。考虑
名城绘 2019年8期2019-10-21
- 浅谈松软地质滑坡体治理加固措施
隐患,本论文就滑坡体的地质地貌、形成原因、如何加固治理滑坡体进行了阐述。关键词:锚索抗滑桩;滑坡体;治理加固1.原设计情况井岗村大桥位于三明市贡川镇,大桥全长299.41米,为(l-32m)+(l-24m)+(7-32m)简支T梁,中心里程DK106+207.005,其中5#,6#,7#,8#墩左侧处于低山陡坡区段,坡面表层为粉质粘土,软塑~硬塑,厚0.7~9.4m,下伏细角砾土,中秘,潮湿,厚2.8米;粗角砾土,密实稍湿,厚2.3~6.0m,漂砾,稍密,
西部论丛 2019年25期2019-10-21
- 贵州某高速某土质边坡滑坡成因浅析
高速某挖方边坡滑坡体岩体组成及诱发因素入手,分析了该滑坡的成因,通过该滑坡的成因,提出治理该类滑坡的建议及针对该类边坡提出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关键词】 土质边坡 滑坡体 滑坡成因一、地形、地貌滑坡位于云南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呈NE向展布。地形起伏较大,河流发育,切割强烈,沟谷纵横,海拔在1500-2000m之间。海拔最高点2807.0m;海拔最低点740.0m;相对高差2067.0m。根据地貌主要内外营力的不同,划分出溶蚀地貌、溶蚀-
大经贸 2019年7期2019-09-12
- 山体滑坡泥石流对公路危害数值模拟研究
其中存在一处旧滑坡体。1981年由于持续暴雨的作用,该山体曾经发过生大规模滑动,对下游居民和设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前拟在滑坡体下游修建一条公路,一旦再次滑动,形成的滑坡泥石流会对公路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本文对山体滑坡所形成的泥石流运动规律进行模拟,通过对其运动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可以了解泥石流运动对于公路的影响并加以防治。该山体滑坡区位于山顶高程为 1040m,山坡较陡,坡度约 35°,整体坡向 342°,纵向剖面呈直线形,南高北低,横向上滑体部分低于周围围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2018-10-18
- 某滑坡治理项目施工过程中滑坡体失稳处治浅析
目概况1.1 滑坡体概况滑坡形成于2012年,滑坡后缘公路首先开始出现拉裂、下错变形。在2013—2015年持续降雨期间,变形加剧,滑坡后缘形成长达160m张拉裂缝。公路下沉后坡脚埋入式护脚墙发生剪切破坏,墙前排水沟鼓胀开裂、损毁严重,同时滑坡中下部地面变形、鼓胀隆起现象明显,滑坡是从后缘处开始缓慢蠕动变形,从而引起滑坡中下部变形、鼓胀开裂。由于滑坡后缘公路原有排水系统破坏,有利于汇水和雨水下渗,进一步降低土体抗剪参数,加剧了滑坡的变形失稳。该滑坡前缘剪出
重庆建筑 2018年9期2018-09-22
- 浅谈滑坡体桥梁设计防护措施
威胁和干扰。在滑坡体区域,其桥梁设计处理的难度比较大,为了最大程度地规避滑坡带来的影响和威胁,在设计中做好防護措施必不可少,本文就重点围绕着滑坡体桥梁设计防护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关键词:滑坡体;桥梁设计;防护措施中图分类号:U442 文献标志码:A0 引言随着当前我国桥梁工程的不断发展,其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进而也就导致其可能面临较多不理想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威胁,尤其是在滑坡体区域进行桥梁的施工建设,更是需要重点做好防护控制工作。对于滑坡体区域桥梁设计工作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年13期2018-09-21
- 基于FLAC-2D的蓄水过程某涉水滑坡体变形趋势研究
工程概况介绍某滑坡体位于金沙江与新滩溪交汇处,下距向家坝电站大坝39.4 km,陡崖下为崩滑体后缘,高程约为500 m;陡崖、缓坡相间,地形起伏大。滑坡体平面的面积约28.3×104m2,堆积体平均厚度15 m,主滑方向N20°E。该滑坡体前缘分布高程300~410 m,体积约70×104m3,滑坡体上部分布有大量民房,且公路从滑坡下部通过,路面高程在387 m左右。据现场调查,该滑坡体在向家坝水库蓄水前局部地段已产生变形,水库蓄水至高程354.00 m后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8年7期2018-09-01
- 云南黄坪库区滑坡运动及其失稳模式的离散元模拟
坡失稳破坏后,滑坡体入水激起巨浪而产生滑坡涌浪,若激起的涌浪足够强还可能会造成坝顶过水甚至冲毁水工建构筑物,堵塞河道、威胁船只航行及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1]。特别是正在蓄水或蓄水不久的库区更容易发生此类地质灾害。一方面,水库的修建会不可避免地改变库区岸坡原有的自然地质条件,如库岸岩土边坡的物理性质,进而影响边坡的稳定。另一方面,库水会对库岸已存在的不稳定地质体和滑坡体、崩塌体产生浸润和托浮作用,其变化往往对库岸坡体的稳定性进一步造成影响,在受到暴雨、库水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8年3期2018-07-26
- 综合物探方法在滑坡体勘察中的应用探讨
综合物探方法;滑坡体;勘察;应用Key words: integrated geophysical methods;landslide;survey;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5-0256-020 引言滑坡是目前自然界当中经常会出现的一
价值工程 2018年35期2018-01-25
- 有限元法与极限平衡法结合分析某电站库区滑坡体稳定性
分析某电站库区滑坡体稳定性陈琰(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分院,成都,610091)将有限元法与极限平衡法相结合,进行滑坡体的稳定性分析。由有限元法计算得到最危险的滑面以及破坏范围,为极限平衡法提供计算模式,提高了滑坡体稳定性分析的准确率及工作效率,不仅确定了滑坡体可能的破坏范围,还得到相应的安全系数,进而对滑坡体的处理措施提供依据。极限平衡法 有限元法 滑坡体 稳定性水库蓄水后,滑坡体前缘水位抬高11m,在库水浸泡作用下,将进一步恶化坡体
四川水利 2017年5期2017-11-15
- 浅谈某水电站滑坡体稳定分析及治理方案
摘要】某水电站滑坡体位于永久改线道路一侧,通过现场查勘,其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不确定因素多。为确保该水电站蓄水期永久改线道路畅通和水工建筑物运行安全,需制定切合现场实际的滑坡体治理方案。通过对该滑坡地形地质条件和变形特征综合分析,根据不同工况采用不同计算方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以确定该滑坡体控制工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滑坡体治理预案。该滑坡体治理后,通过变形观测及监测数据分析,目前滑坡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关键词】滑坡体;变形特征;稳定分析;工况1、滑坡体概况某
水能经济 2017年10期2017-10-19
- 某水库库区滑坡体稳定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6)某水库库区滑坡体稳定性分析及对策研究史海燕1,李大乐2,杨瑞刚1(1.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长春 130021;2.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沈阳 110006)某水库区滑坡体发育于河流左岸岸坡上,地貌形态为侵蚀中低山,山体宽厚、沟谷深切,走向近南北-北北东。为了确保水库工程建设和水库运行期间的安全,为此针对水库区规模较大的#1滑坡体进行专题研究,并对该滑坡体在施工期、蓄水期和蓄水后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滑坡体对工程建设期和水库运行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7年8期2017-09-15
- 滑坡体多参数实时采集装置的研究
10225)滑坡体多参数实时采集装置的研究杨 那,丁 晗,樊昌元,张 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成都 610225)[摘 要]目前我国用于对滑坡体数据采集的传统设备,普遍存在智能化程度低、参数单一、准确性差等问题,因此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滑坡体多参数实时采集装置,其具有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和多参数等优点。通过采用ADuC847内置24位A/D转换器的微处理器,控制高精度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微小位移变化,可以使数据采集精度高达10-5,以及通过采用两个一维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07-21
- 卧虎山水库3#滑坡体成因分析及其治理措施
卧虎山水库3#滑坡体成因分析及其治理措施王和平1, 王登科1, 王 斐2(1.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3; 2.加拿大艾尔伯特大学,艾尔伯特 埃德蒙顿 T6HOC7)在分析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滑坡体产生的原因进行论证,采用EMU中的Sarma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3#滑坡体沿某一方向具备滑动的可能。采用抗滑桩与地表排水相结合的方法,使3#滑坡体得到了有效治理。滑坡;滑动面;夹泥;主滑带;边坡稳定济南市卧虎山水库库周存在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年3期2016-06-09
- 滑坡软弱层地段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关键词:隧道,滑坡体,洞口,进洞施工1 工程概况四方山隧道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境内,处于兰州至重庆新建铁路线LYS-10标段,全长7 868 m,设计时速200 km/h客货共线电气化双线隧道,最大埋深420 m。该隧道最小开挖断面积125.6 m2,最小开挖净空高度11.1 m,最小开挖宽度12.8 m,属大断面铁路隧道。隧道进口段下穿滑坡体,滑坡前缘临沟,长期受沟水冲刷,后缘为一缓坡平台,主轴方向N10°W,主轴长约220 m,滑体厚4 m~12 m,滑面
山西建筑 2016年4期2016-05-09
- 小浪底东苗家滑坡体原始状态稳定性分析
)小浪底东苗家滑坡体原始状态稳定性分析李晨, 胡江春, 刘晓阳, 郭乃胜, 林国华(中原工学院, 郑州 450007)摘要:针对东苗家滑坡体的地质条件,根据其滑坡体变形特征及多种复杂变形组合破坏形式,选用Sarma法对东苗家滑坡体在原始状态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东苗家滑坡体在自然状态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在Ⅶ度地震烈度条件下,该滑坡体将会失稳;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滑坡体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但不起主要作用。关键词:东苗家滑坡体; Sarma法; 自然状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6-01-20
- 基于geo-slope对梨园电站库区草可都滑坡体稳定性研究
电站库区草可都滑坡体稳定性研究主要研究地质工程。蔡旭宇1,2(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 2.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成都 610059)摘要:梨园电站蓄水之前,库区范围内的草可都滑坡体后缘已经开始出现裂缝。滑坡前缘地形较陡,坡角在70°左右,坡体局部已经发生了变形和垮塌。为研究梨园电站蓄水后在库水位变动条件下草可都滑坡体的稳定性,运用geo-seep/slope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滑坡内部的渗流情况,得出在不同库水位情况下该滑坡体的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期2016-01-07
- 某滑坡体的形成机制、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方案
陈新 李尚高某滑坡体的形成机制、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方案张宇 姜湘兰 陈新 李尚高云南省澜沧江托巴水电站厂房出水口对岸存在一大型滑坡体S0,总方量约260万m3。由于该滑坡体距大坝泄洪建筑物及电站尾水出口较近,因此,滑坡体的稳定性如何,是否会给电站建设及运行带来安全隐患,成为该水电站建设期必须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通过深入研究S0滑坡体空间分布特征、性状、形成机制,同时采用极限平衡等分析方法,得出滑坡体在各种工况下可能存在的不稳定滑块,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支护形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15年2期2015-12-17
- 某山体滑坡稳定性评价及分析
540001 滑坡体概况某山体滑坡位于一景区水库的东南部,滑坡体平面长约67m,后缘宽约30m,前缘宽约63-64m。后缘裂缝宽约0.4-0.5m,高差约1.2-1.3m,裂缝可见深度约为1.1-1.3m,呈圆弧形向西北方向扩展,且已贯通两侧。在滑坡体的前缘高陡边坡的顶部分布多条平行于坡面的细小裂缝,坡体前部的走廓及路面受挤压严重变形,并出现边坡垮塌现象。2 滑坡体特征分析2.1 滑坡体结构特征分析区内滑坡体岩性主要为斜长角闪岩、角闪石岩和奥长花岗岩单元。
江西建材 2015年7期2015-08-15
- 贵州省习水县桑木场背斜北西翼勘查区构造情况
背斜 向斜 滑坡体[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169-11断层本阶段填图范围即勘查区18线以西,断层主要发育于中部隆兴镇一带附近。断层断距大于30m共发现有7条,大部为正断层,并对其进行了编号。现就断距大于30m的断层叙述如下:F1:位于勘查区西部22勘探线附近荷莲寺—柴房—老房子一带,走向北东—南西向,区内长度约3.9km,倾向北西,倾角66o,地层断距20-60m,为一上盘(NW盘)下降
地球 2015年3期2015-03-26
- 在滑坡体上修建建筑物的探讨
任国锋[摘要]滑坡体大都采取的是对滑坡进行治理,采取打抗滑桩或抗滑挡墙等措施进行灾后治理,但滑坡前期造成的建筑物的损坏及人民财产的损失却无法逆转。换一种思路,如果能事先对建筑物及地基和基础进行一定的处理或加强;让它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适应滑坡的变形,这样就可以避免建筑物的损坏,也无需对滑坡进行治理;这样可以将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期对滑坡体上如何修建建筑物提供一种思路。[关键词]滑坡体 变形协调 建筑物[中图分类号] P642.22 [文献码] B [文章编
地球 2015年3期2015-03-26
- 烂田湾古滑坡体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72)烂田湾古滑坡体稳定性分析及评价应汝萍,李思嘉(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72)烂田湾古滑坡体位于大渡河大岗山水库库尾段左岸,距大岗山水电站坝址27.5 km。古滑坡体是在长期的重力作用下斜坡变形、岩体卸荷拉裂,在地震诱发时产生滑移—拉裂型破坏而形成。本文通过定性及定量分析,对烂田湾古滑坡体稳定性进行评价。大岗山;烂田湾;古滑坡体;稳定性0 前 言大岗山水电站坝址位于四川省大渡河中游雅安市石棉县,电站枢纽主要由挡水建筑物
水电站设计 2015年4期2015-02-11
- 宝鸡峡南徐村滑坡体的稳定性问题研究
8km,南徐村滑坡体位于原边渠道28km附近,于1981年10月中旬产生滑动,滑坡体挤毁了左渠道堤,填平了渠道,影响了渠道的正常运行,对其进行工程处理是必要的。2 水文地质测区滑坡体含水层主要为潜水,在滑坡体中埋深为8m~15m,在滑坡体中部有泉水出露,高程618.44m,高出渠底18.44m,该泉水与降水量关系密切,在年降水量偏多的1983年(842.20mm)和1984年有泉水流出,至1986年3月,该泉水已断流干枯。3 滑坡体的形态、结构和形成机理3
陕西水利 2014年4期2014-10-25
- 浅谈如何保证滑坡地段路基的稳定和耐久性
不可避免的经过滑坡体,如何保证滑坡体上路基的稳定和耐久,本文结合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路基稳定和路面完好。【关键词】滑坡体;设计;施工;防治措施公路路线可以经过平原丘陵,也可以跨越河流,穿越高山,各种复杂的地质地形结构都有可能经过,对于我国多山区的地形,公路经过滑坡地段的情况更是经常发生,那如何保证经过滑坡地段的路基稳定和耐久,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看法:一、滑坡的概念及分类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由于受到地下水活动、河流的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4年9期2014-10-23
- 浅谈如何保证滑坡地段路基的稳定和耐久性
不可避免的经过滑坡体,如何保证滑坡体上路基的稳定和耐久,本文结合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路基稳定和路面完好。【关键词】滑坡体;设计;施工;防治措施公路路线可以经过平原丘陵,也可以跨越河流,穿越高山,各种复杂的地质地形结构都有可能经过,对于我国多山区的地形,公路经过滑坡地段的情况更是经常发生,那如何保证经过滑坡地段的路基稳定和耐久,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看法:一、滑坡的概念及分类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由于受到地下水活动、河流的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4年5期2014-07-02
- 浅谈如何保证滑坡地段路基的稳定和耐久性
不可避免的经过滑坡体,如何保证滑坡体上路基的稳定和耐久,本文结合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路基稳定和路面完好。【关键词】滑坡体;设计;施工;防治措施公路路线可以经过平原丘陵,也可以跨越河流,穿越高山,各种复杂的地质地形结构都有可能经过,对于我国多山区的地形,公路经过滑坡地段的情况更是经常发生,那如何保证经过滑坡地段的路基稳定和耐久,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看法:一、滑坡的概念及分类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由于受到地下水活动、河流的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4年12期2014-02-10
- 卧虎山水库溢洪道左岸滑坡体稳定分析及加固
道左岸存在三个滑坡体,对分别应溢洪道进口引渠、溢洪道闸室及溢洪道泄槽,对卧虎山溢洪道工程的安全存在严重的威胁。2007年经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鉴定,溢洪道左岸的三个滑坡体需进行除险加固。1 滑坡体概况Ⅰ号滑坡体位于溢洪道左岸泄槽段,呈长条状分布,顺坡向延伸长度约 250m,宽度约 100m,厚度 20m~50m,体积约(50~100)×104m3,大致的滑动方向为21°。Ⅰ滑坡体产生的形式为整体错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左岸坡页岩存在几组原生型和构造型软弱结
科技视界 2014年33期2014-01-02
- 鹅公带古滑坡体防治方案分析*
对已发现的潜在滑坡体进行治理,特别是库岸大型滑坡体。目前,针对水库库岸滑坡的治理方法很多,包括地表排水措施、地下排水措施、削坡减载措施、反压阻滑措施、支挡抗滑措施、锚固措施、注浆改善滑带措施等,每种方法都各有利弊。对于具体的库岸滑坡而言,有时还不只是单一的处理手段,需要多方法联合处理措施对其进行综合加固处理。针对库岸滑坡而言,选择何种防治措施和手段不仅关系到工期和投资,更牵涉到日后的处理效果,如防治措施和手段不恰当,后续的补救工作成本高、难度大,因此,研究
灾害学 2013年1期2013-01-26
- 汪清至延吉路段滑坡防治措施
研究所)通过对滑坡体内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对其稳定性计算分析,建议采取如下防治措施:第一,在滑坡体前缘修筑挡墙,以防治滑坡体在开挖后发生沿岩体层面的直线型滑动;第二,在滑坡体前缘设置水平排水孔,以疏干滑坡体内靠近前缘部分的地下水;第三,在滑坡体后缘附近设置截水盲沟,用以排出滑坡体后缘裂缝中的水,并防止滑坡体以外的水进入滑坡体内,影响滑坡体的安全。滑坡;防治;措施1 滑坡体前缘挡墙设计(1)挡墙所受荷载分析采用朗金土压力理论,实际情况满足其假设,即挡墙本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2年3期2012-07-13
- 滑坡体对水电站工程方案选择的影响分析
的反复作用下,滑坡体和崩塌体的内部结构受到了较大的破坏影响,其稳定性也同时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以天电水电站工程为例,试对滑坡体对水电站工程方案选择的影响进行分析。天电水电站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境内清江上游末段。清江是长江支流,为恩施州区内最大的河流,蕴藏了丰富的水电资源。拟建的天电水电站工程装机规模为65MW,引用流量为120m3/s,水库正常蓄水位575m。工程枢纽布置主要有拦水坝、引水隧洞、压力管道和厂房等组成。在工程勘察初期,根据工程区的实际情况,在工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2年5期2012-04-14
- 文峪河水库右岸潜在滑坡体处理方案设计
筑物组成。右岸滑坡体是水库存在的两大滑坡之一,位于水库右岸坝顶与右岸山体接触部位,其一旦滑动将威胁右坝肩、泄洪供水发电隧洞出口及水电站的安全,因此需对其进行加固处理。2 工程地质右岸潜在滑坡体位于坝顶以下至下游坝坡与右岸山体接触部位,呈倒三角形,后缘宽,前缘窄,面积约7 200 m2,滑块体厚约18 m。潜在滑面是P2sh-8砂岩与 P2sh-7泥页岩接触面,产状 N75°E·SE∠15°~17°。坝顶肩部出露高程841.5 m,侧缘坝坡处被坝体掩埋,沿倾
山西水利 2012年8期2012-02-05
- 水布垭电站大岩淌滑坡体加固设计及治理效果
布垭电站大岩淌滑坡体加固设计及治理效果罗福海1夏界平2於习军1周玉红3(1.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10;2.长江三峡勘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宜昌 443000;3.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宜昌 443000)水布垭大岩淌滑坡体位于大坝左岸大崖东侧坡脚下游,上距坝轴线 800余米,距溢洪道挑流鼻坎300余米,距泄洪最大挑距冲坑 60余米,右岸是地下电站尾水洞出口。滑坡体一旦失稳,将堵塞地下电站尾水隧洞出口及河道,严重
水利水电快报 2011年8期2011-09-05
- 水布垭古树堡滑坡体成因分析及综合治理
象等因素,分析滑坡体的成因,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整治方案:护脚压坡,地表排水、绿化,滑坡体深层加固,滑移面地下水引排等,对古树堡滑坡体进行了全面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关键词】水布垭;古树堡;滑坡体;地质条件;治理Shuibuya Gushubao landside mass origin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Chen Hui1,2(1.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建筑科技与管理 2008年10期200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