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付红芳
2021年1月25日,河北省、湖北省、辽宁省、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湖南省、重庆市八省(市)新高考联考落下帷幕。八省(市)试卷结构、试题难易度、试题的切入角度、考查方式等各俱特色。但纵览八套试卷,映入眼帘的对中国民居试题的考查,让人过目不忘。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以下三组试题。
【例1】(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11~13题)陕西窑洞聚落的院落模式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从渭北到陕北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下图示意三种典型院落模式。据此完成11~13题。
11.陕西窑洞三种院落模式从南到北总体分布趋势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12.院落模式呈现地域分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
A.土壤性状 B.地貌条件
C.光照强度 D.文化传统
13.窑洞院落中少见造景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贫瘠 B.风大沙多
C.干旱少雨 D.日温差大
【答案】11.A 12.B 13.C
【情境导入】渭北到陕北,不同地区窑洞聚落的形式
【考查知识点】渭北到陕北的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
【素养立意】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能力体现】获取解读不同类型窑洞的特点,调动运用陕西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尤其是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例2】(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1~3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入疆之初,为了开发新的耕地,兵团人多就近建造半地下式的地窖房子,俗称“地窝子”。下图为“地窝子景观图”。据此回答1~3题。
1.兵团人最初建造的“地窝子”主要分布在
( )
A.绿洲中心 B.山前荒漠
C.矿山地区 D.戈壁地区
2.“地窝子”的主要功能是
( )
A.御寒防风防沙 B.体现地域风格
C.节省建筑材料 D.保护自然环境
3.现在保留部分“地窝子”的主要目的是
( )
A.粮食仓储 B.旅游教育
C.饲养家畜 D.应急避险
【答案】1.B 2.A 3.B
【情境导入】新疆“地窝子”景观
【考查知识点】“地窝子”的分布、功能及其演化
【素养立意】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能力体现】获取解读图文中的信息,调动新疆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例3】(福建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19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示意我国某地传统村落的模式布局方式,图2示意该村落的剖面。某校师生暑期研学时,发现该地天气炎热,村落中宅院与巷道排列规整,能够较好地通风散热。
图1
图2
在图1中画出夏季最大风频的风向,在图2中画出夏季晴天午后微风环境下的局地环流,并分别说明绘制理由。
【答案】绘图如下
池塘对热风具有冷却作用。为了通风散热,池塘应位于宅院上风向,且风向应与巷道平行。
夏季晴天午后宅院温度较高,气流上升;池塘、林地温度较低,气流下沉,分别与宅院形成热力环流。
【情境导入】我国某地传统村落的模式布局方式及村落所在剖面图
【考查知识点】该村落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以及热力环流
【素养立意】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
【能力体现】获取和解读图中信息,调动和运用热力环流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由此,使民居打上了自然和人文的烙印,具有地方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会赋予新的含义。
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突出了自然地理环境对窑洞聚落的影响;江苏卷除考查了“地窝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外,又增加了目前的新功能;福建卷则通过对传统村落的布局考查了考生的画图能力,通过这三组试题,我们不难看出以民居为情境,以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为统领的试题,对“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均能很好的体现,并能充分体现高考对考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此类试题也会经久不衰。
面对新高考,我们如何完善地理知识、建立地理体系,提高解题技巧显得尤其重要。现以八省(市)联考涉及较多的民居为例,为今后备考提供复习思路。
1.明确学习民居时主要围绕民居的特点、功能以及与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完善知识体系
民居的特点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外形特征:色调、形状、屋顶倾斜度等主要材料:石材、木材、沙土等门窗朝向及大小房间布局通风、透气、采光、隔热、保暖、防潮、稳固、排水、防风、防卫等气候、地形、地质、水文、土壤、生物等经济、技术、民族风俗、宗教信仰、交通、产业活动、人口密度等
2.了解主要的民居,把握基础知识
地理要素环境特征民居特点目的实例气候降水气温、光照风降水或降雪量大房顶坡度大加快排水或减少积雪傣族竹楼、俄罗斯传统木屋降水少,干旱平顶或一面坡节省材料,收集雨水陕西半边房、撒哈拉无顶房寒冷区墙壁厚、向阳窗、封闭性、有火炕保温防寒,采光取暖北方四合院、陕西地坑院潮湿炎热墙壁薄、高度大、出檐深、门窗大、结构开敞通风散热,避雨遮阳南方天井、风雨桥、东南沿海骑楼大风、风沙房屋在地面以下、屋顶用茅草、石材为主防风防沙福建平潭石头厝、台湾兰屿岛地下屋风向寒潮区门朝向东南,湿热区迎风开门窗避寒或散热大理白族三坊一照壁地形水文山丘坡度大分层建筑、加撑柱作吊脚,建筑高低错落使建筑相互衔接四川丹巴藏寨河谷地带临水依山选址在低阶地或岗地避免洪涝灾害湖南凤凰古城水乡平原水系众多夹河而建、面街背河、顺河展开利用水运航道江南沿河瓦房社会文化宗族、社会秩序有严格的家族等级制度以祠堂为中心,封闭性环状结构,高楼、厚墙、窗小体现有等级的家族观念,有利于防御外部入侵客家土楼、开平碉楼注意: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功能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构,不能牵强认为是单一因素的作用
民居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造起来的满足人们生活或生产的场所,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实质不只有民居,只要与人们生活和生产相关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活动,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如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此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所以我们可以在民居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分析地域文化。
1.整体角度理解地域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见右图)
2.常见的地域文化
类型简介举例传统工艺采用天然材料制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和技艺,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苏州陆慕镇御窑村的御窑金砖,油纸伞、出产于武夷山脉的铅山连四纸、“蜡染之乡”贵州安顺的蜡染技艺、夹江竹纸制作技艺、浙江富阳造纸等农业文化遗产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保存至今的农业生产经验和农业生活经验等都是农业文化遗产的范畴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已有1 300多年的耕种历史,依山造田,有“人间仙境,世界奇观”之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能引水灌溉和排水的农具水车,亦称“翻车”“踏车”;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苏兴化垛田传统生态系统等诗词书画与歌谣民曲尤其是描述山水、节气、天气的诗句和寄情于山水的书画,是中华文化美学的体现,受到地理环境的直接影响,作品具有明显的地域、时节特征“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是对各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归纳总结;中华“福”字的书写对我国各地风俗文化、环境特色等元素融合;二十四节气歌能较好地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服务于农事活动等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民居。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反映的民居主要分布于我国
(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2.该民居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特点,推测主要原因是
( )
①利于防风避寒 ②利于避震
③便于御敌防盗 ④便于防火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该地区民居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游客,从气候角度分析,最适宜的游览时间
( )
A.11—12月 B.7—8月
C.4—5月 D.1—2月
【试题解读】该组试题以民居景观为情境,一方面,通过分析其建筑特点,推测其分布区及功能,突出了民居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此题从民居最初的居住功能到现代旅游功能的转变,体现了它随时代变化。解答第1题和第2题,必须从民居特征入手,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综合分析即在地理试题中体现空间观念。该民居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是藏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随着时代的变迁,民居功能的变化,突出了时间观念在地理试题中的体现。第3题,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因此在夏季气温比较适宜,为游览最佳时间。
【答案】1.A 2.C 3.B
2021年1月河北省联考地理试题中关于窑洞一组试题,一方面由于试题所给信息不足,另一方面考生不能把所学主干知识灵活运用而出现错误解答。为此我们在复习黄土高原民居时,要紧紧围绕区域的主体特征,联系现实状况,多角度分析与民居有关的问题,提高我们的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的自然地貌分为北部的长城沿线风沙滩地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中部的关中盆地区,南部的秦岭山地区、汉江低山丘陵盆地区以及大巴山区。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其分布的塬、梁、峁等特殊地形地貌,孕育了窑洞聚落这一独特的民居聚落形态。目前,由于村落空巢化,窑洞空置率不断增加,窑洞废弃现象严重,有效保护窑洞已刻不容缓。下图示意陕西窑洞传统乡村聚落分布及陕北窑洞民居的典型院落。
(1)描述陕西窑洞传统民居的分布特点。
(2)说明图示窑洞传统民居所反映的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指出陕北地区修建窑洞的好处。
(4)推测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窑洞空置率增加的原因。
(5)分析保护窑洞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试题解读】此题组通过文字信息展示了陕西地区的地貌组成,意在突出地貌对窑洞分布的影响;图片信息示意了陕西省的窑洞传统乡村聚落分布及窑洞民居的典型院落,意在突出陕西窑洞的分布特点及窑洞这种形式布局建筑的必要性;通过设问把陕西窑洞的分布与功能、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黄土高原地区窑洞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解读,特别是第(4)题和第(5)题体现了试题的创新性。
【答案】(1)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关中盆地向黄土高原过渡的渭北区以及陕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分布集中。
(2)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地形破碎,耕地较少。
(3)冬暖夏凉、少占耕地的优点。
(4)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窑洞破旧,维护成本高;追求现代居住方式,放弃窑洞而选择楼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