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 左延柏
受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教师几乎不再使用单纯介绍文本教授知识的方法了,教学方法变得更加丰盈。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过于担忧学生无法掌握知识,因此长时间霸占课堂,选择灌输给学生,认为仅有如此,才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精准地掌握知识的重点。但事实却截然不同,此种讲授、灌输式的方法不但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还会让学生感到烦闷,压抑其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基于此,创新教学理念,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导向下改革教学结构,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引导自主阅读,形成初步感知
面对教育改革的大形势,革新教学形式基本上已经形成共同追求。新课改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出发点,带领学生积极探索知识。刚开始,学生比较专注,好奇心更强烈,如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必然可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会有许多的顾虑,担忧学生无法找到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担忧学生并不了解圈点勾画的内容。这些担忧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学生基本上已经拥有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针对高中生来说,此种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小学、初中两个时期的积累,学生已基本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探索知识的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为其勾画学习规划的蓝图,是尊重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直接表现。
在教学“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课时,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类型各异的食物,学生专注于这些食物,产生强烈的观看欲望。在学生的好奇心已经被激发后,教师继续展开导入:“大家是否了解这些食物的热量分别是多少?人体需要补充能量,细胞也是如此,大家自主阅读课本,然后勾勒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拿起笔在下面自主阅读。教师在巡视时如果发现学生批注很细致时,需要进行表扬,以这种方式促进其他学生学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逐渐学习和了解自主阅读的策略。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要先勾勒出教材中的一、二级标题,整体把握知识。接下来,在阅读具体内容时,采用符号标记出知识点。通过自主阅读,学生以多元化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可以深入地了解知识。知识学习并非只是教师一味灌输的过程,其已经成为学生自主寻找的过程。通过文本研读,学生的主体意识显著提升,就能将自主阅读文本形成自己的习惯。
自主阅读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旨在让学生大致了解文本知识、课程的主题。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正轨,学生在阅读时,教师要尽量给予指导。比如,拿起笔勾勒出重点、难点,给不了解的地方做批注。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普遍可以了解阅读的技巧,从而形成优秀的学习习惯,查找书面信息的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借助问题导学,激活思维动力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是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驱动力。我国传统教育尤为重视训练学生思维的能力。“思考是学习的起源,疑问产生思考”。问题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既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迅速地了解知识,又会让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为此必须有清晰地认知,在教学引导过程中,给予学生多元化的问题,促进学生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多元设置是诱发学生思维潜在动力的主要途径,这里的多并不是数量上的概念,而是要面向所有的学生,给予各个层级学生更多的思考维度。问题设计的意义不必多谈,但设计的方法需要教师深刻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理论知识对某个现象加以解释,可以在引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寻找到突破点。只要设置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便可以体现出问题的用途与价值,发挥助学的作用。
(一)借助教材内容,组织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与社会联系”“资料分析”等是高中生物教材中塑造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素材。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共有接近三十个“资料分析”栏目,其主要呈现形式是数据、表格、图片等。这些年的高考命题强化了材料阅读素养,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教材中“资料分析”的内容,可以迅速地帮助考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从生物圈到细胞”中的“资料分析”共给出四个实例,学生在学习“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时,先要观察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人的生殖和发育、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与人的艾滋病的插图,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生命活動所涉及的方面,深度分析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分析情境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而“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中的“资料分析”体现出和细胞呼吸原理相关的生活现象,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信息,选出重点的信息,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目前的高考试题普遍都将实际的材料当作命题情境,若高中生物教学中重视该方面的能力,就会帮助学生培养理性思维,学生便会更加适应未来高考的命题方式。
(二)基于学生思维,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形成思维的起源,要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则务必构建认知矛盾的教学情境。教师要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生物知识储备与认知的基本规律,整合教材的有关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不断地形成认知冲突,从浅层次到深层次,让学生有效地融入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主动的探索能力,找到解题方法。
在教学“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时,让学生先搜集整理家人年轻时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进行小组内比较,然后分析这些照片,归纳出相同人两张照片的不同;接下来,小组讨论问题:人的死亡和细胞凋亡二者的关联是什么?接下来利用微视频展示人由受精卵到死亡的全过程,结合微视频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凋亡和个体死亡之间关系的问题。随后,教师在解答疑惑的基础上继续设疑:细胞生物可以分为多细胞生物和单细胞生物两种,而我们之前解答的是多细胞生物,类似于草履虫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凋亡与个体死亡的关系是什么?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带领学生逐层探究,进而让学生将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单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人类死亡的关系等问题解答清楚,从而使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借助思维导图,呈现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教材设置的知识点普遍没有规律,而对于高中生来说,只是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生物知识,无法分析小知识点背后与生物知识相关的内容,导致学生不能够形成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其系统认知生物知识的效率也比较低。思维导图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在目前生物科目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应用Word软件或者思维导图建构软件,整合好生物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刻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将生物知识之间的关系理顺,构建整体、全面的生物观。
在教学“免疫调节”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小组形式,使用Word软件构建这节课的思维导图。教师联系学生过去在生物课堂中的表现情况,分析学生的思维导图刻画能力、免疫调节知识认知情况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并结合最终分析的结果给学生安排合作的组员,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之间维持互异性。接下来,教师让学生通过设计好的小组形式,一起罗列这节课中出现的生物知识点,如“免疫调节的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等。接下来,让学生使用Word软件整合这些完全散乱的知识点,创建思维导图。将“免疫调节”的中心词作为切入点,开拓出四条支路,即“概念”“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最后,学生再联系教材知识,填补每条支路的内容,生成完整的“免疫调节”生物知识链条。
以上教学案例中,相较学生过去使用纸笔的形式描画思维导图,应用网络资源的形式,可以给予学生便捷地修改形式与储存记忆的优势,帮助学生在更容易的操作中渐渐地形成整体生物知识体系,从而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
高中生物教材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学习难度相对较大。以何种方式结合学科特点,设计趣味性教学,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体会知识的内核,需要教师分别以宏观、微观为立场规划与调度,让学生在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下初步体会知识;使用问题把知识进行串联,调动思维的潜在动力,让学生立刻进入到深度思考的状态。除此以外,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多个角度的探究中,更好地实现课堂互动。接下来带领学生理顺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画出学习的重点,让学生在整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精准把握每个知识点,进而提高自身的生物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