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团委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思考

2021-07-08 22:56王丽莉李金地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三下乡社会实践

王丽莉 李金地

摘 要:2020年3月,课题组针对省级团委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实践项目、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线上访谈。通过对资料的总结分析,发现省级团委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多方协同的联动机制、较为完备的工作制度、卓有成效的实践项目、各具特色的省域基地等较好的经验做法,同时也存在着工作统筹尚需加强、活动资源保障不够、评价激励力度不足、实践成效有待优化等困难和问题。下一步需要加强统筹设计、资源保障、制度建设、成果转化等工作,以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关键词:省级团委;三下乡;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练就过硬本领的大熔炉。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997年正式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离不开学生、高校、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其中,各省级团委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组织中起着上传下达、统筹推进等重要作用,是影响社会实践活动高质量发展和育人效果的重要一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23年来,各省级团委在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实践项目、实践基地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也存在着工作统筹、资源协调、实践成效等方面的短板。

一、省级团委在推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2020年3月,课题组针对各省级团委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实践项目、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线上访谈,通过对资料的总结分析,发现各省级团委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多方协同的联动机制、较为完备的工作制度、卓有成效的实践项目、各具特色的省域基地等较好的经验做法。

(一)多方协同的联动机制

部分省级团委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协调省内各职能部门、相关地市的资源,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注入政策、项目、经费等支持。如河北团省委、甘肃团省委、新疆团区委分别联合省人社厅、教育厅等部门下发“三下乡”工作通知,进一步激发了相关部门、指导教师等的积极性。吉林团省委联合白山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了“百所高校进白山”暑期社会实践行动;联合省自然资源厅、住建厅、扶贫办,实施了吉林省大学生村庄规划编制志愿行动;联合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吉林省“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学组织聯盟”社会实践重点活动。福建团省委与省河长办开展“河小禹”专项,与省文旅厅开展“红色传承,福建如你”专项。

(二)较为完备的工作制度

多年来,各省级团委针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配备了一定的人、财、物等资源,并在社会实践的项目管理、评价考核、安全保障等环节积累了较多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作制度。比如,上海团市委依托“知行杯”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未来杯”高中阶段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深化落实“三下乡”工作,形成了以赛促建的项目管理制度。广东团省委从学生参与度、经费投入度、媒体报道度等三个指标引入归化函数,综合评判高校工作,建立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活动评价制度。参与调研的32个省级团委,全部都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安全教育培训和意外伤害保险提出了统一要求,此项措施为各类学校制定培训制度、安全制度提供了遵循。

(三)卓有成效的实践项目

各省团组织对当年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都进行了精心规划和设计,在完成上级文件要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省省情的社会实践项目。以2019年为例,各省级团委在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引导青年助力脱贫攻坚、投身乡村振兴、参与基层治理等方面积极组建实践项目,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如新疆建设兵团团委组织大学生开展“寻访兵一代”活动,将在兵团成立和发展过程中作出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汇编成册。湖南团省委组织百名博士赴大湘西开展创新创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

(四)各具特色的省域基地

本次访谈中,超过六成的省级团委结合地方优势资源,建立了省级社会实践基地。比如,辽宁团省委联合“辽沈战役学院”和“雷锋学院”挂牌成立了“辽宁省团员教育培训基地”,并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抚顺雷锋纪念馆”等建立实践基地。浙江团省委构建了以“红船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两山理论”等为核心的传统自然实践基地,以“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为核心的乡村古镇实践基地,以“阿里巴巴、天能”等为核心的校企共建实践基地。

二、省级团委在推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困难与原因

(一)工作统筹尚需加强

一是工作节奏统筹不够。部分省级团委由于人员流动大、预判能力不足等原因,对本年度本省域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提前设计和统筹规划,往往等待上级文件下发后方进行本省的活动启动,而每年教育部、团中央的文件发布较晚,大多数高校6月进入考试月,第二课堂活动相对停滞,留给省级团委研究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不足;工作落实限于文件上传下达,在协调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实践岗位或项目,接待实践团队或个人方面缺乏有效作为。二是工作推进统筹不足。省级团委在整体工作推进时,缺乏对校际差异、地区差异的研究和把握,存在“转发即布置”的现象,对省域内的活动“放羊式”组织、“佛系”管理,实践成果“看天收”。三是专项设置虚应故事。每年专项活动主题众多、名目繁杂,但对省情、乡情的结合度仍需要加强,省级团委对专项活动解释指导不够,高校、教师、学生对主题缺乏精准把握,导致部分实践专项最终敷衍了事。

(二)活动资源保障不够

一是经费不足。部分省级团委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并主动与相关部门联动获取支持,为活动进行了不小投入。但这些投入和庞大的实践学生群体相比仍显不足。有近二分之一的省级团委表示省级层面争取财政预算存在困难。二是师资力量不足。部分省级团委表示指导教师较难深度参与、全程参与,专业教师指导力度不够,个别地区团干部队伍尚未配齐,社会实践组织力量、指导力量几近没有。三是实践基地稳定性较差。部分省级团委表示,每年都有新的社会实践基地被开发,然而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却很少,因此,每年都要重新联系实践单位,工作效率和效果受到影响。四是缺乏省级层面的工作交流,跨省合作较少。

(三)评价激励力度不足

一是评价标准不统一。有部分地区尚未对活动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价考核,即使建立相关评价考核制度的地区,也缺乏自校级、省级至国家级相对完整统一的衡量标准,对评价机理、激励体系等缺乏深入研究和有效实施。二是表彰力度不一。一方面,个别省级团委尚未建立活动的评比表彰制度,对国家重点团队、省级重点团队的有效跟踪和总结表彰不够,部分团队徒有虚名、应付了事;另一方面,部分省级团委在共青团改革过程中,对活动的表彰实施单位、表彰内容等更迭变化较快,文件通知不及时,未能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

(四)实践成效有待优化

在访谈过程中,部分省级团委反映“三下乡”社会实践大部分是表面性的,实践活动影响较小,成果转化率不高,未能很好发挥实践育人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是项目设计匹配度不高。一方面省级团委对接沟通作用发挥有限,专项活动仅凭高校或实践学生对接当地,缺乏对实践地需求的深入挖掘;另一方面是未能将农村发展的各项事业与实践学生的专业学习及科研方向有效结合。二是实践成果转化意识较弱,缺乏对学生实践成果总结提炼、反馈运用的机制和制度,未能完全发挥促进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三是长效规划不足,缺乏远景规划和深度开发,制约了活动效果的提升。

三、对省级团委进一步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

笔者建议,可在统筹设计、资源保障、制度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对省级团委现有“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进行优化提升,更好发挥社会实践育人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加强统筹设计

一是加强对当年社会实践的设计。各省级团委可每年提前针对省域内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专项活动设计,提前与相关村镇联系,对项目活动进行整合優化,为高校向学生集中下发主题鲜明、层次清晰、数量精简的实践活动创造更优条件。二是加强对项目信息管理的统筹,依托“智慧团建”网上共青团系统、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系统等网络平台,积极用好全国或省域内“三下乡”实践项目线上管理平台,为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立项与结项评审、动态跟踪管理、在线经验交流等提供平台支撑。

(二)完善资源保障

一是坚持围绕省域内党政中心工作,与省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工作积极融合,积极与本级宣传、人社、教育等部门联动,探索规划“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争取财政支持。二是积极吸纳社会资源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智力、财力、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三是建立稳定持续的社会实践基地运营机制,定期进行基地建设、运营情况的评估、管理。四是推动各省级团委结合本省实际,以落实“全团抓学校”“全团大抓基层”工作部署为契机,明确市县团组织、有关企事业单位团组织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中的职责,形成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合力。五是建立起开放包容的资源共享机制,将省域内的资源对外开放,建立起省域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跨地区的实践机会。

(三)完善制度建设

一是省级团委要理清省级层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制度,对宣传发动、工作部署、培训指导、评价考核、表彰激励、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等环节的制度文件、指南读本要查漏补缺、修正调整,确保制度落地落实。二是投入精力和人力,对省级层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流程进行研究、优化,形成工作大纲,减少因人员流动、岗位变化对工作带来的影响;制定规范化工作指南和评价标准,推动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四)加强成果转化

一是做好“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的前期设计,在重点项目选取特定高校的特定团队,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科研方向与农村发展的各项事业相结合,做到“因需设项、按项组团、双向受益”,同时做好团队的过程监督,保障最终成果的呈现。二是要积极拓宽思路,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基层社会治理、农村经济发展等工作相结合,建立起更广泛的社会实践成果转化和使用平台,让优秀的社会实践成果真正发挥社会效益。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过去的23年里经过不断探索、完善,已打造成为多部门协同、社会广泛参与、高校高度认同、学生踊跃参与的系统工程,展现了卓越的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省级团委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指导和桥梁纽带作用。各省级团委要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站位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推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赵准胜.吉林百所高校进白山实践活动启动[N].中国教育报,2019-7-27(2).

(作者单位:王丽莉,北京科技大学团委;李金地,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猜你喜欢
三下乡社会实践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与“三下乡”的比较与探讨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高等美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分析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