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叩动了我的心弦

2021-07-07 18:52杨建华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叶嘉莹首词江南

杨建华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爱读诗词的朋友可能常常有这样的经历:读到某首诗或某句词时,心里会隐隐一动,甚至打一激灵,进而如醍醐灌顶般地发出“哦”的一声感叹。这就是诗歌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审美体验,神奇玄妙,充满欢欣和自得。获得这种审美体验,是我们阅读诗歌的果报,同时也可能是我们阅读诗歌的动因。

细加琢磨,我们会发现,不同的诗歌往往给我们不同的感触。“哦,原来如此,我知道了。”“哦,它说得真好,说出了我想说却说不出的东西。”“哦,它让我想起了很多。”感触的内容大有区别,感触的程度(大小、深浅、浓淡、厚薄、久暂)也颇有差异。为什么呢?

要知其所以然,我们不妨引用叶嘉莹先生的诗词鉴赏理论来加以说明。叶先生认为,诗词之美对读者的触动可以分为感知、感动、感发三个不同的层次:“感知是属于官能的触引,感动是属于情感的触动,而感发则是要在官能的感知及情意的感动以外,更别具一种属于心灵上的触引感发的力量。这种感发虽然也可以由于某种景物情事而引起,但可以超出于其所叙写之景物情事之外,而使读者产生一种难以具言的更为深广的触发与联想。”根据叶先生的理论,一般认为,能够引起读者感知、感动、感发的诗歌都是优秀的诗歌,反过来说,优秀的诗歌一般都应能引起读者的感知、感動、感发。但是,同是优秀诗歌,因其对读者的触动不同,它们的优秀程度是有差别的,其中引起感发的诗歌境界、层次最高,而感动次之,感知又次之。

我们读皇甫嵩的《梦江南》: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仿佛看到了雕饰精美的红烛无人剪理,烛芯成灺,以及因烛光变暗后屏风上的美人蕉模糊不清的场景;也仿佛听到了梦境中的潇潇雨声、悠扬笛声、喁喁私语;还感受到了词中传达出的沁人心脾的慵懒、柔婉和凄迷。它让读者感知了诗词所传达的某种意境(有时是某种知识),读者因此获得了意境(有时是知识)上的认知。

我们读韦庄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①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垆边:指酒家。

读者感知到江南水乡特有的美景、风情、人物,但更为韦庄对江南的喜爱之情所打动。词人虽然明知落叶必归根、人老须还乡,对故乡有着割舍不断的眷恋和皈依之意,却仍旧明诏大号、直抒胸臆地说出“游人只合江南老”“还乡须断肠”,极叹江南之美沦肌浃髓,令人魂牵梦绕,这份感情让读者动容。许多游览过(甚至仅仅凭这首词想象过)江南的读者会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强烈共鸣。它感动了读者,也宣泄了读者的感情,代言了不少读者的心声。

我们再读李煜的《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①,相留醉,几时重②。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①胭脂泪:美艳的花。②重:重逢。

这首词让我们感知了春花凋零的情态和意境,其中浓郁的伤春之情也让我们感动。但更为重要的是,这首词为我们拓展文学审美体验、提升人生认识、加深哲学思考提供了契机。它即景抒情,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际上却是抒写人生悲慨。这种悲慨不仅是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所以,我们可以在无数读者的无数语境中发现它的身影或声音。我们可以听到某大学校长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为起句发表动人的毕业典礼致辞;也可以听到“林黛玉们”感叹“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生活多波折;也可以看到文人士子用“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未来有点淡淡的期许;当然更多地看到读者用“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来感慨世事、人生的不如意。它似乎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容器,供大家进行人生、哲思等方面的联想和生发。用叶嘉莹先生的话说,这首词已“写出第三个层次的‘感发意境”。用我们自己的话说,本词已经具有了促使读者进行感情拓展、认识深化、哲理升华的“感发”的力量。

我们之所以觉得诗词是美的,是因为我们的认知、感情、心灵被诗词所触动。上述三首词,都写江南春景,但对读者思想感情的触动是有区别的。三者分别对应着叶嘉莹先生所言“感知”“感动”“感发”三种不同的境界。我们由此也可以粗略或初步地判断出三首诗歌的艺术价值与艺术生命力的差异。当然,由于诗歌对读者的触引常常会因人而异、因情而异、因境而异,所以,我们对三种触动境界的区分往往是相对的。但是我们依旧可以据此对诗词之美做出较为准确的赏析。同时,也可以将其中的鉴赏原则拓展运用到对其他艺术形式的鉴赏中。比如,对歌曲的欣赏中。我们以近日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山海情》片尾曲《花儿一唱天下春》的第一段歌词为例做一点说明。歌词如下:

干沙滩上花不开

想喊云彩落下来

喊了一年又一年

喊了一年又一年

喊得哟 日日落尘埃

东南风吹西北暖

那年你到咱家来

由于歌词采用了比喻或象征的表现手法,其中的“干沙滩”“云彩”“尘埃”“东南风”“你”等物象、人称已经超出了其实际所指,所以,歌曲获得了“感发”的潜质或力量。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听众已经不仅仅把它视为一首单纯的扶贫颂歌,而是把它升华为一首表达对苦难反思、对美好生活强烈祈求和执着向往的“交响乐”。这种“感发”的力量,使得这首曲子得以走入更多人心中,走进更高境界,成为真正的思想和艺术兼美的优秀歌曲。

……………  请思考  ……………

《诗经》中的《蒹葭》,一向被读者认定是具有“感发”特性的优秀诗篇,仔细阅读下面节选的内容,说说自己会产生怎样的关于人生哲思的联想。你能用本文阐述的方法欣赏诗词之美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猜你喜欢
叶嘉莹首词江南
诗词的女儿叶嘉莹
神回复
学人书话·叶嘉莹与徐培均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叶嘉莹:如朗月照人
宋高宗的眼力
叶嘉莹,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我记得,我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