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用类、论述类 文本阅读模拟训练(一)

2021-07-07 15:04黄黎莲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阳刚之气气概女性化

黄黎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

材料一:

1月28日,对于全国政协委员的“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教育部回复“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央视发声,“如何理解‘阳刚之气?男性在风度、气概、体魄等方面表现出刚强之气,是一种美,但阳刚之气并不等于简单的‘行为男性化。教育不只是培养‘男人‘女人,更应注重培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这一话题激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讨论。

伦敦艺术大学校长格雷森·佩里在《男性的衰落》一书中提出:“越是贫穷、不发达、人均受教育程度低的社会,越需要革新他们对男子气概的定义,使之与其时代相匹配,因为这些国家在发展中受到的阻力,极可能就来自他们的男子气概。”他给出一组数据,英国45岁以下男性最常见的死因是自杀。这些悲剧的原因不在于男人的性别,而在于传统社会赋予他们的性别角色:“娘娘腔”免谈,要追寻成功和地位、被人仰望,要独立解决问题、承受压力,要压抑痛苦、掩藏悲伤……格雷森·佩里认为,说起男人,阳刚、坚强、理性等都是代名词。但对一些男人来说,这样的男子气概可能是致命的负担。

复旦大学沈奕斐主任称,教育部提出增强孩子的体能训练是一件好事,但要警惕“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法对那些性格安静内向、不擅长体育,甚至身材矮小的男孩造成歧视,“阳刚是我们对男性刻板印象的怀念,今天的社会已经朝着协作化、精细化的现代分工发展,刻板的阳刚已经不合时宜”。

(摘编自吴丹《“男性危机”再引热议,复旦教授:刻板追求阳刚已经不合时宜》,凤凰网,2021年1月31日)

材料二:

政协委员提案中的“男孩子女性气质化”其实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胆怯等现象”的气质问题,二是“追求小鲜肉式的奶油小生”的审美问题。两者当然有一定的联系,却也不能混为一谈。

大众审美中性化、“小鲜肉式的奶油小生”走红,是全世界普遍的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其中的缘故并不复杂,年轻女性成为大众影视娱乐的主要消费群体,她们的审美标准影响了影视产品。因此,“追求小鲜肉式的奶油小生”的大众审美情趣源于娱乐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并不是导致“柔弱、自卑、胆怯”等气质问题的主因,也不能全面反映中国青少年的精神气质。

至于审美女性化,对年轻人气质的影响不应夸大。面容姣好、眉清目秀并不必然伴生所谓的“柔弱、自卑、胆怯”等气质问题。太史公司马迁见了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的画像,感慨这位敢在博浪沙刺秦的英雄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魁梧伟岸”。以貌取人的男性化、女性化之争不应该成为焦点,“阳刚之气”更应该关注的是“气”,而不是“貌”。

强调“阳刚之气”应着眼于改变今天年轻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过于驯服、缺乏独立精神的风气。加强体育課程或许是提振“阳刚之气”的应有之义,但仅此是不够的。比魁梧伟观、筋骨如铁更重要的是,强健的心灵、独立的人格、正直的品质。

(摘编自江东瑜《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男性(气质)?》,《南方周末》,2021年2月4日)

猜你喜欢
阳刚之气气概女性化
心存阳刚之气,书写青春华章
男性气概是天生的还是养成的?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剔除金石气中的杂质,保留纯粹的阳刚之气
探究男装女性化时装的色彩运用
Book review:The Old Man and the Sea
油画创作中的女性化语言分析
男子汉
从艺术造型角度探讨观音形象女性化现象
男子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