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姝雯,罗骏,张怀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贵州 黔西南)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及肺泡,发病时大多数患者存在转移[1-3]。早期诊断的常规方法有磁共振、CT等,通过显示肺部伴有结节状阴影判断病灶位置,但是无法对病变进行准确定性诊断,易出现误诊的情况,如肺结核、胸膜间皮瘤等[4]。而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病灶,并通过活检取得病理学依据[5]。本研究即观察分析气管镜活检对于肺癌诊断的准确性和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39~73岁,平均(62.34±7.21)岁,使用经皮肺穿刺诊断;观察组患者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在42~79岁,平均(63.27±8.13)岁,使用气管镜活检诊断。排除标准:严重心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与之无法沟通、除支气管外其他组织严重感染。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分析显示,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且同意,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肺穿刺诊断。具体为:患者行仰卧位,穿刺点选择距离胸壁最近的病灶处,使用10 mL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根据CT影像调整穿刺时的进针角度,通过CT扫描确定针尖进入胸壁内肺部病灶处,进行取样,随后将取样样本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分析。
观察组患者接受气管镜活检诊断。具体为:患者行仰卧位,气管镜检查前雾化吸入10 mL 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将气管镜缓慢插入气道,待气管镜进入声门后于气管及支气管内再喷洒2%利多卡因。气管镜检查声门、支气管腔、气管内情况,于病灶与正常黏膜交界处伸入活检钳,取3~5块病变组织放在小片滤纸上,迅速浸入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将取样样本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分析。
病理阳性:通过检查取得的样本经病理分析后能观察到癌变组织和细胞;病理阴性:样本分析未能检查出细胞或组织的变化。病理阳性率=病理阳性/所有患者×100%。诊断指标例如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诊断指标参数越高、病理阳性率越高,表示该种诊断方法更加有效。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病理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理阳性率对比(n, %)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指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诊断指标参数对比(%)
肺癌是现阶段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增长较快,肺癌会散播转移,肺外围的肿瘤会直接扩散、脱落进入胸膜腔。癌细胞会随着肺静脉回流到左心室,逐渐转移,可以在任何部位发生转移[6]。传统使用的CT、磁共振等影像检查能够通过肺部阴影确定病变位置,但是无法明确病变具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借助肺部活检获得病变组织细胞来明确诊断。开胸活检法创伤大、操作难度大、感染风险高,而经皮肺穿刺和气管镜活检则能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经皮肺穿刺取材简便、成本低廉;气管镜检查是确诊支气管肺癌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包括发现支气管腔内的隐匿肺癌病灶、对支气管腔内窥见的病灶或位于肺外围病灶的活检[7]。
经皮肺穿刺检查由于取材广泛也是诊断肺癌的有效方法,具有取材简便的特点,但是在两肺弥漫性病变或肺野外带肩胛骨区进行活检则较为困难,并且由于其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致使气胸和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且不能重复提取样本,影响阳性诊断率。经皮肺穿刺对于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要求采用长度、粗细合适的穿刺针,并取出足够的样本量以进行病理检查。
气管镜活检则能够通过对病灶部位直接观察,对于周围型CT检测不可见但可能已经侵入粘膜的病变组织也能观察并提取样本,并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可重复多次提取样本,极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8]。相较于经皮肺穿刺,气管镜活检的敏感度明显提升,病理阳性的诊断率显著提高,对病变部位的检测也更加深入;病变检查的准确性较高,而误诊、漏诊率显著下降,表示特异性也好于经皮肺穿刺。本研究结果也充分证明上述结论,接受气管镜活检的观察组患者的病理阳性率明显高于接受经皮肺穿刺的对照组,诊断指标如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也都高于对照组,显著降低漏诊、误诊率,并且气管镜检查损伤较小,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关于疑似肺癌患者的诊断中,气管镜检查能有效提高病理阳性诊断率,提升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