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护理效果分析

2021-07-07 09:05邵莹莹
系统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神经外科气管导管

邵莹莹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外科,山东临沂 276000

神经外科是外科中专门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包括脑部、脊髓和周边神经系统)及颅骨、头皮、脑血管脑膜等与之相关附属结构炎症、损伤、肿瘤、畸形、功能紊乱等疾病的科室[1-2]。神经外科收治的不少患者,都属于危急重症患者,比如说脑出血、颅脑损伤等。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升血氧浓度,常行气管切开术,属于入侵性创伤性操作,破坏了正常的生理屏障,容易出现脱管、导管堵塞、继发感染等并发症,进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康复速度减缓,治疗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的严重后果,所以需加强防护[3-4]。该次试验将该院于2019年1—12月收治的100例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精细化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将在该院收治的100例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基于平行、单盲、随机对照设计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3.71±6.20)岁;脑出血20例,脑挫裂伤15例,脑梗死10例,颅内肿瘤5例;气管切开时间为7~32 d,平均(19.42±3.61)d。 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为(54.02±6.05)岁;脑出血21例,脑挫裂伤15例,脑梗死10例,颅内肿瘤4例;气管切开时间为7~35 d,平均(19.81±3.52)d。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实施对症护理措施,密切病情观察,人工叩背排痰,保持呼吸通畅,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精细化护理,具体方案如下。

①环境护理。定期打扫病房,每日用含氯消毒剂对地面、物体进行湿式清洁打扫,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消毒时间为1 h,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0.5~1 h,窗台上布设绿萝、吊兰等植物,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0~24℃,湿度控制在55%~65%,室内照明强度控制在50 lx左右,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及探视时间,每日探视时间为30 min,探视人数≤2名,进入病房探视需穿戴好隔离衣、口罩及鞋套等。

②病情监测。神经外科重症病情危急,应启动全天候特护机制,连接多指标生命监护仪,动态监测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变化,巡房时,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脉搏、呼吸、面色变化,测量体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③体位护理。气管切开术后48 h内,取平卧位,床头抬高30~45°,急性期患者床头抬高15~30°即可,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采取轴线翻身方式,期间保护好呼吸套管,以防管道脱落、折叠,观察受压部位有无红肿,予以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④口腔及切口护理。气管切开术后,用蘸有3%硼酸漱口液或中药漱口液的无菌棉球清洁口腔,唇部涂抹油性物质防治干裂,术后72 h内,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液、出血、水肿,及时清洁,保持切口及周边干洁、无菌,每日更换1~2次敷料,纱布被浸渍痰液及时更换,每日以0.5%碘伏对切口进行消毒,为避免人工气道与外界直接相通,可使用人工气切鼻,连接一次性气管套管,每3天用酒精消毒1次,每月更换1次。

⑤吸痰护理。术后3 d内,每隔30~60 min吸痰1次,之后每隔1~2 h吸痰1次,口、鼻、气管吸痰管分开使用,吸痰前后,吸入纯氧,将吸痰管插入至气管隆突部位,上提1~2 cm,吸痰10~15 s,压力控制在10.64~15.96 kPa,可采用分步吸痰法。气道予以持续湿化处理,雾化吸入普米克、异丙托溴铵等化痰药物,联合振动排痰法,促进痰液排出,定期留取痰液进行培养,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气道狭窄、导管堵塞、脱管等并发症的例数,计算发生率。

记录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导管留置天数、住院时间;并应用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GCS),评估护理后患者意识状态,计算平均值。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2例(占比4.00%),导管堵塞1例(占比2.00%),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对照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10例(占比20.00%),导管堵塞3例 (占比6.00%),气道狭窄2例 (占比4.00%),脱管1例 (占比2.00%),并发症发生率为3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2 临床指标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导管留置天数、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d)导管留置天数(d)GCS评分(分)住院时间(d)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8.93±5.46 11.58±6.02 5.241<0.05 13.24±6.10 17.92±7.35 7.612<0.05 12.90±3.15 10.06±2.70 5.135<0.05 21.40±8.35 26.92±9.51 8.617<0.05

3 讨论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受疾病影响,普遍存在意识障碍、呼吸功能减退等现象,咳嗽反射消失,痰液瘀滞,呼吸困难、心律失常、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等危急症状发生率较高。为了维持患者正常呼吸,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患者通气功能。但是,气管切开会破坏呼吸道原有的生理屏障,再加上患者本身抵抗力低下,受到环境污染、误吸分泌物等因素的影响,易并发呼吸道感染等后遗症,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故此,需加强呼吸道护理[5-6]。

精细化护理是一种全方位、细节化的临床护理模式,体现为护理流程的精细化,护理内容的精细化以及护理方案实施的精细化。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情危急,接受气管切开术后,抵抗力进一步下降,一旦发生护理差错,很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后果,容错率极低,需采取精细化护理方案。对护理人员展开“精细化护理”专题培训,让其掌握精细化护理内容及其实施价值,基于患者需求,制定精细化的护理方案,团队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可全面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7-8]。对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展开精细化护理,实施环境护理,创造无菌环境,能够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密切病情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抢救,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实施体位护理,定期翻身,能够促进病情康复,降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实施口腔、切口及呼吸道护理,定期排痰,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感染风险[9-12]。

该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精细化护理,结果显示: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6.00%,低于对照组的32.00%;且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8.93±5.46)d,导管留置天数为(13.24±6.10)d, 住 院 时 间 为 (21.40±8.35)d,GCS评 分 为(12.90±3.15)分,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11.58±6.02)d,导管留置天数为(17.92±7.35)d,住院时间为(26.92±9.51)d,长于观察组,GCS评分为(10.06±2.70)分,低于观察组(P<0.05);各项数据充分表明,精细化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颇高,这与相关学者[13-15]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近年来,有学者[16]研究表示,针对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方法,可改善手术预后效果,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消除及生存质量的改善,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在10%以下,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精细化护理方法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中,可提升呼吸道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气管导管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彩图版)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