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星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急诊输液室,江苏徐州 221700
静脉输液属于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案,特别 是对于婴幼儿来讲,因口服用药效率不高,无法实现预期的治疗效果,故医生在婴幼儿治疗中,多采用静脉输液给药方式[1]。临床统计,门诊输液室治疗患儿,约有30%~40%为婴幼儿,而婴幼儿由于生理、病理的特殊性,与成年人输液治疗不同,易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安全事件,从而提高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既会影响治疗,又会影响医疗行为[2]。因此,在婴幼儿静脉输液护理中,配合专职护理人员,对婴幼儿进行巡视管理,以此来提高安全性,降低医疗纠纷事件概率[3-5]。该次研究探究了专职巡视护士在急诊输液室婴幼儿输液安全中的影响,于2019年1—12月选择该院急诊输液室收治的1 000例输液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急诊输液室收治的1 000例输液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辑,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500例。对照组:男性、女性患儿分别287例、213例;年龄0.1~3.0岁,平均年龄(1.25±0.21)岁。干预组:男性、女性患儿分别289例、211例;年龄0.1~2.8岁,平均年龄(1.24±0.33)岁。统计处理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研究的婴幼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该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该次研究课题。
纳入标准:有输液治疗需求者;无严重疾病者。排除标准:严重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家属不愿参与研究者。
两组患儿进入急诊室后,及时开展相应检查,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且治疗方案均为静脉输液。基于此,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对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进行观察,并于输液时,观察针刺部位,了解是否有异常现象。干预组应用专职巡视护士护理管理,方法:①在急诊输液室,每班设立一位专职巡视护士,选择有责任心、技术强、服务好、敏感性高、亲切度强的护士。在婴幼儿输液治疗时,每10~15分钟,对其进行巡视,观察输液情况,了解患儿体征,询问家属等,并在巡视卡上,做好标记,同时记录好滴注次数、有无不良反应等,在拔针后,由家属签字。在巡视期间,及时对患儿病情变化进行观察,了解输液中有无液体渗出、针头滑脱等情况,及时对输液速度进行调整,预防过快或是过慢;及时发现输液中的不良反应,报告医生,并做相应的配合处理。耐心解答家属的各种疑问,并对家属做以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指导家属疾病预防及保健知识。②输液期间,专职巡视护士,可根据患儿液体的剩余量,决定下瓶液体的配制时间,做到药物现配现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③心理护理指导,在专职巡视护士护理管理中,及时与家属交流及沟通,给予相应的心理安慰,告知患儿病情已有效控制,不必过度紧张与担心,疏导不良心理,提高护理依从性。④康复护理,在输液快要结束时,由专职巡视护士对家属进行教育宣教,向家属讲解婴幼儿饮食护理方案,讲解用药方式与家庭护理措施,提高家属护理能力,促使婴幼儿机体尽快康复。
对比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
①不良事件包括:液体渗出、针头滑脱、输液后处理不当等。
②家属护理满意度:应用该院自制的量表进行评价,即包括护理态度、工作能力、健康指导、心理护理、换药拔针及时、巡视规范等,每项100分,分数越高,家属护理满意度越好。
③护理质量评分:采用该院自制的问卷表进行评分,其中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操作技术、输液管理4个内容,每项分值为100分,分数越高证明护理质量越高。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干预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干预组(n=500)对照组(n=500)t值P值护理态度95.21±1.34 86.24±2.05 81.898<0.001工作能力95.34±2.04 85.34±4.15 48.645<0.001健康指导96.04±1.33 85.27±2.00 100.266<0.001心理护理95.67±1.27 85.37±2.11 93.520<0.001换药拔针及时 巡视规范96.15±1.24 85.34±2.10 99.115<0.001 97.05±2.05 86.33±1.47 95.024<0.001
干预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基础护理 专科护理 操作技术 输液管理干预组(n=500)对照组(n=500)t值P值95.18±1.54 85.37±2.15 82.945<0.001 95.57±2.14 83.34±4.35 56.410<0.001 96.11±1.35 84.28±2.00 109.626<0.001 94.67±1.17 86.37±2.10 77.204<0.001
急诊输液室是医院对患者进行治疗的直接窗口,具有患者多、人员流动性强、输液量大、用药多、病程杂、护理人员少等特点。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同时自我护理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使得护患纠纷发生率直线上升[6-7]。静脉输液治疗,属于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但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因不同因素的影响,易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当患者为婴幼儿,血管较细小,穿刺难度较高,增加安全隐患问题[8]。同时,婴幼儿特殊的病理与生理机制,在静脉输液治疗中,会出现输液不安全事件。该次研究,主要针对急诊输液室婴幼儿输液安全进行护理管理,配合专职巡视护士管理,观察其护理效果。
常规输液操作流程主要以接诊、摆药、核对药物配置、核对穿刺输液、换药、拔针等为主,在完成穿刺、输液、换药、拔针过程中,患儿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看护,此看护过程中,易出现一系列的安全隐患问题,而患儿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安全隐患问题发生概率较成人高。如护理人员因素:在输液过程中,因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接诊、摆药、核对药品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同时操作流程不当,引起用药错误的问题。护理人员在药物配伍过程中,对新药与禁忌原则认识不佳,导致药物之间出现相应的化学反应;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部分静脉输液微粒存在的问题,如药品结晶、未溶颗粒等,对以上问题,没有采取及时的处理与处置,引起患儿家属的不满,甚至出现输液反应,危机患儿生命安全。患儿因素: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因患儿爱动、易哭闹,家属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管束,容易出现脱针、拔针、液体渗漏等问题,此时家属易迁怒于医护人员。家属对护理人员不信任,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对护理项目存在偏见;家属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增强,对医疗服务及行为不能理解,出现过度维权等现象。因此,通过针对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配合专职巡视护士,以此来提高护理针对性与安全性[9-11]。该次研究示:干预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输液后处理不当发生率分别为1.0%、0.4%、0.4%,明显低于对照组4.4%、3.0%、2.0%,且干预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该次研究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李清[9]研究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78%相近。原因分析:专职巡视护士的设置,可以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有效减少护患纠纷事件,即在明确急诊输液室专职巡视护士制度,强化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让患儿家属了解病情、治疗、用药情况,并做好专职护理指导及健康教育,让患儿家属配合护理,并在护理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预防或是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10]。专职巡视护士在护理中,了解患儿剩余药量,明确药物配制时间,保证药物做到现配现用,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改变配制过早或过晚现象的出现。应用专职巡视护士护理管理后,可以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提高治疗安全性。患儿输液信息全部记录于输液巡视卡上,保证家属了解输液治疗方案,又能让护士了解输液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进行干预处理;同时巡视卡的应用,可明确了解输液治疗的原始资料,也可成为保障护理人员合理权益提供重要的依据[12]。专职巡视护士管理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指导等,提高护士表达能力与主动服务的热情,让护士从中获得乐趣,体会自身的价值,减少家属呼叫次数,减轻其工作负担,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同时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概率,间接降低了护患纠纷事件发生概率。由此可见。专职巡视护士配置于急诊输液室护理中,可以将原有的传统输液流程变为先进的流程,让家属了解小儿输液流程,明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配合度,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该次研究显示:干预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专职巡视护士应用于急诊输液室婴幼儿输液安全管理过程中,将原有的传统接诊-查对配药-核对完成穿刺输液-应答换瓶等操作流程,变为接诊-查对配药-核对穿刺输液-巡视-健康指导等模式,明确提高患儿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输液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