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倍循环血量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对照分析

2021-07-07 09:16陈凤春
系统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血量胆红素血症

陈凤春

定陶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山东定陶 274100

作为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胆红素脑病,最终引起新生儿死亡,或者导致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1]。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换血治疗的方式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其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换血治疗方法基本上都是采用新生儿全血容量的双倍进行治疗,换血量大会引起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再加上血源紧张,因此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2-3]。为了减少换血量,并且进一步减少换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在临床上开始广泛采用单倍循环血量实施换血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次为探讨更为可行性的疗法,选择该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2019年12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单倍组和双倍组,分析并研究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单双倍循环血量换血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单倍组和双倍组,每组40例。单倍组中有17例女,23例男;出生时间最大为8 d,最小为1 d,平均出生时间为(4.5±3.5)d;按照病因划分,其中有12例RH溶血症,19例ABO溶血症,9例其他。双倍组中有18例女,22例男;出生时间最大为9 d,最小为1 d,平均出生时间为(5±4)d;按照病因划分,其中有13例RH溶血症,20例ABO溶血症,7例其他。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在获得该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基础上,正式开展了该次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且经过临床诊断确诊的患儿;②胎龄在35周及以上的患儿;③家长对该次研究知晓同意,且在知情同意书中签字确认的患儿。排除标准:①在治疗前,具有明显胆红素脑病症状的患儿;②合并先天畸形或者全身感染的患儿。

1.2 方法

采用双倍循环血量换血对双倍组予以治疗,换血量为150~180 mL/kg。采用单倍循环血量换血对单倍组予以治疗,换血量为70~100 mL/kg。两组患儿均采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法进行治疗,其换血速度参数设定为3~5 mL/min,在换血的过程中每次换血量达到100 mL,就要采用10%葡萄糖酸钙1 mL对患儿实施注射。在换血前后,分别抽取患儿的动脉端血液10 mL,对其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和胆红素等指标进行检测,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儿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予以严密监测。在换血完成后,让患儿入住重症监护室,采用清蛋白输入、碱化血液以及蓝光光疗等方式对患儿实施治疗。

1.3 观察指标

采用患儿刚入院时的血液样本及治疗后的血液样本,对两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值进行测定。

在换血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的内环境变化幅度进行测定,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血钠和血糖等。在换血治疗期间,对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主要包括低血糖、心律失常、败血症、低钙抽搐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单倍组与双倍组治疗后间接胆红素水平、总胆红素较之于治疗前均出现明显下降,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对比[(±s),μmol/L]

表1 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对比[(±s),μmol/L]

组别 总胆红素治疗前 治疗后间接胆红素治疗前 治疗后单倍组(n=40)双倍组(n=40)t值P值428.5±38.3 427.1±39.4 0.161>0.05 208.7±30.2 206.5±22.8 0.368>0.05 401.8±27.6 402.5±28.3 0.112>0.05 201.7±18.4 199.8±17.3 0.476>0.05

单倍组的血钠、血小板计数等内环境指标变化幅度较之于双倍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内环境指标对比(±s)

组别单倍组(n=40)双倍组(n=40)t值P值血小板计数(×109/L)治疗前 治疗后血钠(mmol/L)治疗前 治疗后289.2±20.3 287.9±20.7 0.284>0.05 140.5±9.1 120.6±9.2 9.726<0.05 143.5±8.7 142.7±8.5 0.416>0.05 129.8±8.4 110.4±6.4 11.618<0.05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5.5±0.7 5.6±0.8 0.595>0.05 9.7±1.4 7.2±1.1 8.881<0.05

单倍组与双倍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3 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体内的胆红素会不断地转成间接胆红素,其机体血清中的间接胆红素水平不断增高,会造成患儿微循环紊乱,损伤其肝胆,进一步导致黄疸,而且还会升高患儿的心肌酶水平,造成其心肌损伤,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很大危害[4-5]。所以,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改善其临床症状,保证其身体健康[6]。

目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中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可以将患儿血液中的致敏红细胞和游离胆红素等快速地清除掉[7]。在新生儿体内大约有80 mL/kg的血容量,通过双倍循环血量进行换血治疗能够将其机体中的60%的胆红素和超过80%的致敏红细胞清除掉,所以在临床中最早是采用双倍循环血量换血,不过该方法对患儿的内环境指标具有较大影响,而且还很容易出现较大的风险事件[8-9]。单倍循环血量换血在胆红素置换方面同样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具有十分突出的优点:首先,其能够降低换血量,防止肠道血供受到破坏而进一步引起肠道缺血坏死等问题,降低输血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还可以节约用血量,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还可以保持患儿体内比较稳定的内环境,保证其稳定的血流动力学[10];其次,可以减少换血时间,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耐受性,进一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最后,成年人的红细胞具有比较强的携氧能力,其能够对患儿体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抑制作用,过量的成人红细胞输入能够造成患儿机体自身产生的红细胞数量降低,有可能引起继发性贫血,而采用单倍循环血量换血治疗则可以避免这一问题,降低贫血的发生率[11]。

该研究结果显示:单倍组的血小板计数、血钠、血糖内环境指标变化幅度(140.5±9.1)×109/L、(129.8±8.4)mmol/L、(9.7±1.4)mmol/L较之于双倍组 (120.6±9.2)×109/L、(110.4±6.4)mmol/L、(7.2±1.1)mmol/L明显更低(P<0.05);单倍组与双倍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vs 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与贾振丽[12]的研究结果:研究组换血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对照组的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一致。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与双倍循环血量换血相比,单倍循环血量换血治疗对患儿的内环境影响更小,因此安全性更高。单倍循环血量治疗并不会增加患儿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单倍循环血量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够有效减少其血胆红素,而且对患儿的内环境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血量胆红素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低磷血症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研究
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的影响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为何春眠不觉晓
人为什么会觉得口渴
把天文数字扔进粉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