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语言要连贯

2021-07-06 02:08
下一代英才 2021年2期
关键词:语段连贯短语

考点阐释

语言的连贯在八年级上册学生们就已经学了,但属高考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考查内容。该考点的能力层级为E级,属较高层次的“应用”类。试题考查样式包括排列句序、复位填充、给语境补文等。

语言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语言连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语意方面的,包含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一致、语句的感情色彩前后一致、行文围绕一个统一的话题等;二是形式方面的,包括恰当的语序、合适的语体色彩、前后一致的句式、句与句之间的呼应等。

怎样做到语言连贯

写文章和说话一样,应当做到语言连贯,衔接紧密,不能前后脱节,条理混乱。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

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共同的话题,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任何一个长的句子或一组句子都有一个确定的中心话题,或者叙述一个事件,或者说明一个事物,或者阐明一个观点,或者表达某种感情。每个句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围绕着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个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比如《昆明的雨》描写菌子,作者虽然写的内容不少,但都是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不觉得杂乱。

有合理的顺序

一段话应该有统一的话题,还要按照各句与话题的关系、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才能做到“言之有序”。不仅句子之间要有合理的顺序,段与段之间也要保持合理的顺序。句、段之间的顺序反映的是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顺承、转接、并列、层进、解说等。句、段组织得不合理,文章就会杂乱无章,这反映了作者的思维缺乏条理性。口头表达也好,书面表达也好,都要求“言之有序”,但于口头表达比较随便,容易横生枝节,随意粘连,书面表达则要求比较严格。比如,《苏州园林》是按逻辑顺序来写的。先写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然后从五个方面对苏州园林总的特征进行分说,并处处照应总说。语段之间要讲究衔接过渡,增强连贯性。

适当地运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可以帮助衔接句子。过渡的词语或句子的作用是衔接,过渡在说话写文章当中是必要的。如:表示关联的“可是”“比如”“例如”等,用这样的提示性词语来引出例子,可使句子上下衔接自然,过渡流畅。有良好的语言修养的人说话,总是讲究过渡的,绝不是“头一句,脚一句”“着三不着两”的。比如晚会,看晚会不仅是欣赏歌手歌唱得如何,还应欣赏主持人的精彩“串词”。好的串词能将上下内容不同的歌曲节目巧妙、恰到好处、不留痕迹地串联在一起。作家们写文章讲究文气贯通,不通则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八段写百草园,后十五段写三味书屋,中间的过渡句“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起承上启下作用。

一条河流要想畅通就不能堵塞,如果堵塞就会成臭河。写作文也是这样,必须上连下接,一气呵成。如果文气梗塞,即使内容很精彩,语句很优美,也会失去完美的艺术光辉。

语境要和谐一致

保持前后事理相符,情景相宜。尤其写景状物类文章,要注意语境因素,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景物有远近动静之分,色彩有明暗浓淡之别,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但都必须和谐一致。如《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时三峡的景物,先写水再写山,最后写瀑布,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和谐一致。

表述角度要一致

在說明一个意思或描述一个对象时,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一个复句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表述的角度应前后一致,语言才能连贯。

语言连贯训练

连贯题对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是语文高考中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重点,也是考生复习备考时的难点。近十年来,连贯题在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面对内容五花八门、题型不断翻新的语言连贯题,不少考生感到束手无策,望题兴叹。其实,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仍可找到解答语言连贯题的规律。

一、整体感知所给语段,仔细找准总领语句

有的排序题,整个语段会有一个起总领作用的中心句。应对试题的所有句子作一个整体浏览,初步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针对每个句子仔细审查,找出能够总领语段的中心句。只要找准中心句,提纲挈领,其余句子的语序也就容易排列了。

例1: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

②编纂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构造,就得画动物植物的图。

③读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外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

④这类的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

⑤咱们画图,有时候为了实用。

答案:⑤②①④③

解析:通观整段,两个例证(“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和“画动物植物的图”)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的,而这个中心,就是句⑤。只要找准句⑤,把它放在段首,其余句子按照两个例证、一句归纳的顺序,就不难排出正确的语序。

例2: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②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

③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荫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

④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林,接近山麓则是绿草如茵。

⑤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如内地。

A.⑤④①②③   B.⑤③②④①

C.⑤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⑤

答案:B

解析:通观全段,是写从车上所见,故句⑤是总领句,应放在段首,句③“白杨林”呼应句⑤中的“白杨夹道”,然后依次按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的顺序连接②④①。

二、语段要形成清晰的思路,语段内部有一个合理的句序

一个思路严谨的语段,其内容必有合理的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和事理顺序(由小到大、由虚到实、由轻到重、由主到次、由总到分、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等)。只要找准语句之间的这些逻辑关系,排列句序就不是难事。

做题时还要注意利用句中的标志性语言来确定个别句子的先后承接、照应关系,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标志性语言有多种。

(一)互相呼应关联词语

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间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

(二)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

(三)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

(四)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

例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④②③①⑤  B.④②③⑤①

C.⑤③①②④  D.⑤③①④②

答案:D

解析:整个语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我国区域地理著作”,其中句⑤与句③和句①构成总分关系,句④从时间上看,应放在①之后。

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__,__,__,__,__,__。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答案:B

解析:先从“安全战略”再到“实施措施”,最后是结果。按照从直接到间接、从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分到总的顺序排列。

三、保持语段话题的统一,即上下文的陈述对象要一致

例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门两旁有石刻圣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两个句子的主语“门外西侧”“门两旁”是紧扣上文“南天门”这一话题而说的,线索十分清楚,联系十分自然。其余选项主语多变,破坏了话题的统一性。

例2:把下列句子填在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

午夜走出帐篷,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你仿佛把头伸进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我顿时明白了《敕勒歌》中为什么有“天似穹庐”的句子。

①它们好像在外面等候了多时。

②在这里看星星,星星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脑后。

③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

解析:语段是对午夜在草原上看到满天星星的描绘。“惊呆了”应是被满天星星的奇观惊呆,先选③,而①中“它们”仍是星星,应跟着③,故答案是③①②。注意话题要一致,还要考虑选项之间的衔接。所以,还要“合并同类项”(①③同类,都是陈述星星;②是“异类”,放一边)。

四、從读音角度着眼,关注音节的和谐和押韵

例1: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藏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先看第一空。若选句②,则形成前面两个六字句相对,然后两个四字并列短语相对,最后两个四字短语相对。出句对句对称和谐;且“瞰”“览”押韵,读来上口,故答案选②。再看第二空。从押韵上看,若选句③,韵脚为“抱”“翠”“茂”,不押韵,不能选。若选句④,则韵脚为“抱”“绕”“茂”,这就押韵顺口了。

例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        。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虽由人力,却似天成。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        。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⑤便成死症⑥便太浅湿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答案:B

解析:从前后连贯的角度看,③④句中,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而句④能。从音节和谐的角度看,能和“却似天成”句中的“成”押韵的有首句的“营”、句①中的“成”、句④中的“整”和句⑤中的“症”)

五、研究词句的语法结构样式,保持词句结构的协调一致

例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答案:①成年累月的战事,②动荡不安的政局,③不断衰退的经济,④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⑤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解析:此题语序的调整除了必须关注短语字数的多少、短语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外,还必须注意短语内部的结构调整。原句的五个短语,同属定中结构,但其中的定语和中心语,一会儿是两个字,一会儿是四个字,结构比较零乱。调整后的答案,前面三个短语,皆为四字定语加二字中心语;最后两个短语,同为四字定语加四字中心语,整体就显得协调对称多了。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全句协调连贯。(可适当删减文字,不得改变语意。)

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①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②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2004年起改为半月刊。

答案:①加大承载容量、提升前沿性。②逐步扩大发行量、提高规模效益。

解析:由上文“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两个短语可知,画线两句均应调整为由动宾短语构成的句子。

六、注意语段体裁特点,议论类语段应保持语段观点态度的一致性,论述思路的照应性

写景叙事抒情类语段,情景、风格、情调要保持一致。语言带有情感,文字中渗透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憎、或褒或贬、或激昂或沉郁,文字描写的景象或繁盛或凄凉、或热烈或肃杀。这就要求上下文在整体上使情感、意境保持一致。

对于描写或抒情类的句子,要考虑前后语句的情调保持一致。即前边是热烈的,与之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凄凉的;前边是壮阔的,后边就不能是柔婉的;前边是悠远的,后边就不能是热切的。

例1: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两段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寂寞未必就是不幸,倒可能是一种磨练,甚至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_____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到生活。_____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①往往是最有才华的人,又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②不一定是最有才华的人,而往往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③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

④生活与生存这两个概念迥然不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第一个语段的观点倾向于强调“寂寞的作用”,句②抑“才华”扬“寂寞”,答案选句②,能保持前后观点态度的一致。第二个语段,可以从前后照应入手,前文先说“生存”,后说“生活”,后文自亦当如此。故可排除错误选项句④。

例2: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两段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满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膊了

答案:A

解析:从句中的“浊雾”“模糊”“丑陋而苍老”,可以判断这一景物的特点是肃杀、萧瑟、冷清的;从句中的“秦岭”“南塬”“渭河平原”可以看出写景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分号可以看出,这四个写景的句子是并列关系。首先排除B项;C项中提到了“远山”“田野”,这与后面构成的是总分关系;D项中的“北风、枯草落叶、树枝”都是具体细微的景物,与全句宏大的景物不一致,也不是从上到下的顺序。A项中的“阴沉”“灰色的浊云”与后接句景物的特点一致,“满天”的空间方位与后接句构成从上至下的写景顺序,所以选A。

七、调动修辞、逻辑等应用能力,充分利用题中所给语境

例1:从修辞效果看,下面横线上所填的文字最好的一项是(   )。

调查研究十分重要,只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作风浮躁的人是下不去、蹲不住的。即使是下去了,蹲住了,“身入”能“心入”吗?到头来,__。

A.还不是油锅里加水,看起来溶在了一起,实际上油花还是浮在水面上。

B.还不是葫芦掉进井里,看起来是下去了,实际上还是浮在水面上。

C.还不是水中的月亮,看起来沉在了水里,实际上还是高挂在天空中。

D.还不是井底的青蛙,看起来沉到了水底下,实际上它还能浮到水面上来。

答案:B

解析:类比要恰当说明前句要表达的意思。

例2: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整个句子意思连贯。

快乐似花,____;痛苦如草,____。你要享受快乐,更要准备迎接痛苦,医治痛苦,转化痛苦,让痛苦成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

①花开花落几时有 草舒草卷遍地生

②虽精心呵护,总要黯然凋零 再彻底铲除,终会悄然生长

答案:②

解析:答题时一要审准题干要求,二要理解所给文段的中心意思。在符合題干字数、格式等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文段中心意思,着重研究“花”和“草”两个喻体的物性特点,作出富于思辩色彩的描绘。

只要勤练多思,寻求规律,相信语言连贯题这块难啃的骨头也会被品咂得有滋有味。

猜你喜欢
语段连贯短语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健民短语》一则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