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克飞
能够解决饥荒的是土豆
在许多西方国家,土豆是餐桌上极为重要的主食,从薯泥到薯条,再到中欧国家流行的“面团子”,材料都是土豆。针对人口激增、粮食短缺的局面,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也一直在推动“土豆主粮化”,希望这种可以大规模种植、长时间存储,而且又能提供足够营养和热量的作物能够成为更好的主粮替代品。
土豆传入中国的时间一直未有定论,较为主流的说法是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初引入,也就是明朝的万历年间,时人蒋一葵撰著的《长安客话》卷二《黄都杂记》中曾提到土豆。还有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有“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的说法,此书成书于1628年,故推断土豆传入中国时间不晚于1628年。
战争凸显了土豆的重要作用。在1756年到1763年的欧洲“七年战争”期间,尽管法国、奥匈帝国和俄国多次入侵普鲁士,摧毁地表农田,普鲁士人却靠生长在地下的土豆躲过了灾难。这也使得法国、奥匈帝国和俄国开始正视土豆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农民种植。
其中,曾在“七年战争”时被普鲁士人俘虏,在监狱中吃了几年土豆的法国农学家巴曼奇,成了推广土豆的重要人物。1775年,路易十六取消了国家对谷物价格的控制,结果面粉价格暴涨,导致所谓的“面粉战争”,民间暴乱不断。巴曼奇趁机建议推广土豆,并高调地在上流社会举办全土豆宴。
俄国在“七年战争”之前就已经有了土豆,据说当年周游欧洲学习先进理念的彼得大帝就喜欢荷兰的土豆,专门重金购买一袋回国,种在宫廷花园里。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被作为观赏花卉或者珍贵菜肴为上层社会专享。1741年,宫廷宴会上首次出现一道用土豆烹调的菜肴。“七年战争”成了俄国大量种植土豆的契机,俄国士兵将土豆作为战利品种在自家菜园里。1765年,俄国遭遇饥荒,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在全国扩大土豆种植面积,并研究其耕种技术。
土豆产量高,适应性强,富含淀粉,在中世纪的欧洲,一亩土豆田和一头奶牛就可以养活一家人。1845年到1851年,一场突发的虫害横扫爱尔兰,几乎摧毁了当地的土豆种植业。短短两年内,就有一百多万人死于饥饿、斑疹伤寒和其他疾病。这场被称作“土豆饥荒”的灾难,也导致了一百多万爱尔兰人移居美国,进而改变了美国历史。
历史学家威廉姆·H·麦克内尔认为,土豆是西方帝国诞生的原因。“因为土豆喂养了快速增加的人口,使欧洲一些国家有能力在1750年到1950年之间统治世界绝大部分地区。”他说,“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是土豆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另一个数据佐证了这个观点:1500年到1800年间,法国一共发生过40次全国性饥荒;1523年到1623年间,英国一共发生17次全国性饥荒。这说明欧洲曾一度不能生产足够养活其人口的粮食,直到他们拥有了土豆。
从胡椒到辣椒
辣椒传入中国仅仅数百年时间。在没有辣椒的时代,古代中国餐桌上的辣味主要靠五种食材来提供,分别是川椒、胡椒、黄姜、茱萸和芥末,其中又以胡椒最为贵重。
胡椒之所以贵重,一是因为需求太大,二是因为产量太少。西汉时期,胡椒传入中国,掀起了一股胡椒热。贵族用胡椒粉掺沉香来熏衣服,官僚们上朝之前也要含上一枚胡椒清新口气。
到了唐朝,有官员被抄家,除金银珠宝外,还抄出几千斤胡椒。这是因为胡椒昂贵,又耐于存放,存胡椒就像存金条。
宋哲宗时,广州原本每年向朝廷进贡檀香2000斤、胡椒50斤。后来哲宗认为这个数目太大,为了体恤民众,将檀香缩减为1000斤,胡椒减到20斤,可见胡椒的稀缺。
欧洲人同样迷恋胡椒,当时胡椒贸易的路线是:印度—埃及—威尼斯—欧洲各地。因为路途遥远,运费高昂,又几经周转,层层加价,胡椒在欧洲的零售价几乎与相同重量的黄金相等。
哥伦布寻找通往东方的航线,胡椒也是一大诱因。他看到贩卖胡椒的暴利,试图开辟去印度的新航道,降低进口胡椒和其他贵重香料的成本。1492年,他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发现了新大陆,同时也发现了辣椒。
美洲是最早种植和食用辣椒的地方,可哥伦布以前从未见过辣椒,他以为美洲大陆就是印度,以为辣椒就是胡椒,因此对辣椒的高产量极为兴奋。他将种子带回欧洲,并在地中海周边种植。此后几个世纪,欧洲人又将辣椒传入其他大陆。
辣椒传入中国的时间和地点都存疑,说法很多。但它作为廉价食材,只有走海运渠道才可赚钱,四川一些地方称辣椒为“海椒”,海南一些地方称辣椒为“番椒”,这说明辣椒很可能是从海路传入中国的。
咖啡催生了各种革命
咖啡学家乌克斯在《咖啡天下事》中写道:“每当咖啡引进,就会助长革命。咖啡是人间最极端的饮料,咖啡因会刺激思考,老百姓一旦深思就想造反,危及暴君地位。”
早在16世纪,咖啡就在阿拉伯世界里被称为“麻烦制造者”。麦加总督贝格发觉讽刺他的诗文从咖啡馆流出,决定查禁咖啡。1511年,麦加所有咖啡馆被迫关门,阿拉伯世界的其他统治者也相继宣布咖啡为非法饮品,擅自喝咖啡的人甚至会被处死。但人们实在太热爱咖啡,最终法不责众,不了了之。咖啡潮流也在这轮压制下出现了更大反弹,土耳其甚至规定,丈夫如果无法满足妻子对咖啡的需求,妻子可以提出离婚。
后来,咖啡传入欧洲,解决了欧洲人嗜酒和便秘的问题,迅速赢得了欧洲人的青睐。咖啡馆更成为一种象征,是知识分子聚会并批评时局的基地。在咖啡最为流行的巴黎,知识分子每日聚在咖啡馆里讨论哲学与政治,革命者们讨论如何反对、推翻政府,法国大革命几乎是在咖啡馆里完成了铺垫与催化。
咖啡不仅有功于法国大革命,更有功于工业革命。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后,民众生活明显改变,咖啡成为劳工阶层的重要饮品。当时,工人生活环境恶劣,工作时间长,咖啡成为保持精力的必需品。有历史学家曾写道:“工人为了多赚几分钱,马不停蹄地操纵织布机器,根本没有时间料理三餐,咖啡和面包就成为果腹圣品,至少喝咖啡后会让人觉得很温暖,精神百倍……”
茶叶改变中国历史
茶叶的传奇一点儿也不亚于咖啡。大约公元850年时,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获得了中国的茶叶。1559年,他们经由威尼斯把茶叶带到了欧洲。
因为茶叶价格高昂,在当时的欧洲,喝茶是贵族的享受。17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看准了茶叶贸易的商机,花了60多年时间,取得了与中国人进行茶叶贸易的特许经营权。
此后,东印度公司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4000吨茶叶,但只能用白银购买。当时每吨茶叶的进价只有100英镑,东印度公司的批发价格却高达4000英镑每吨,获得了巨额利润。不过,在英国国内,用于购买中国茶叶的银子却日渐稀少。为筹措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向中国非法输入鸦片,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也改写了晚清历史。所以,说茶叶贸易的利润差导致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不为过。
(本文来源:岳麓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