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活跃着一个名叫“墨兰书社”的读书群体,在这个不起眼的社团背后,每个人都有一支队伍,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墨兰书社成立于2017年3月8日,现有领队19名,目标定位是培养百名领读者,重读百部经典著作,组织百场经典讲座。目前,500人的线上活动丰富多彩,47个小分队你追我赶,各显其能。3384名书友长年坚持经典阅读,引领全民阅读。作为创办人,我非常感谢“书香天山”平台,让书友们共享书籍带来的力量和神奇。
最初的种子
1955年,在西域边陲的古道上,来了一个卖书的人。他拖家带口、背着一麻袋书,落脚于天山脚下的木垒河畔,组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家新疆新華书店,从此开启了27年的书店生涯,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他活着的时候,卖书,说书,崇尚书,和书打了一辈子交道。我有幸在书堆里长大,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0年,我从岗位上退下来,承担了讲师团的宣讲任务,在经典中得以滋养与启迪,领略了书籍带来的时空能量和诸多好处。昌吉回族自治州当时活跃着许多读书小团体,其中有两个书友把我拉进了她们的读书群,后来,三人筹划由我来主讲,搞了几场讲座后,就自然形成了这个团队。
一个书社的诞生,犹如一个新生儿,标志性的冠名很重要。新疆处在沙漠边缘,昌吉回族自治州是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朴实无华的墨兰,不择土壤、荒地、山坡、草原、路旁都能生长……其不畏寒暑,不怕风吹雨打,有水土保护价值,也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花中自有罗裙衫,最不轻薄是墨兰。当蓝幽幽的墨兰服一经亮相,即刻引起了社会的反响。随后,一场规模宏大的“《红楼梦》百人分享大会”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冲击了人们审美的感官,吸引了更多的眼球……一时,金秋十月白露凉,庭州一片红楼热。这场高品格的读书盛典,以墨兰超凡脱俗、蕴含诗意的文化形象与美学力量打动了听众;并以红楼梦中“知恩图报”“大观园的现代价值”“宝玉的追问”等深刻主题拉开了“重读百部经典”的序幕。
小书社的大国梦
船长:领跑起帆,是第一项工作。在启航前,要精心锻造一批风雨无阻、乘风破浪的领队。我们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选拔一些人品好,工作能力强,有服务意识、奉献精神的公益人,发动他们利用个人影响力自建书群,自带团队,坚持朗读形成习惯。愿意跟随群主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读书群的活动也越来越丰富。有的年龄二十来岁,有的已过花甲之年,有的来自山林小县城,有的来自海滨大城市……然而,培养领队,就是在培养船长!墨兰书社最后的宏愿,就是在人类知识的海洋里磨炼出一百名坚持领读的优秀船长。
塔尖:选经典中的经典,是第二项工作。
书海浩瀚,时间有限,为了在有限的人生里寻找一条捷径,只能选择读最好的书。一是经典是读不完的,为什么读不完呢?就是太多了,要反复地读。二是在读经典时,每一次读,都有新的收获。而且,你在读的时候有那种滚雪球的推进——你在读这部经典时,会马上想到有另一部经典在等待着你;原因是所有的经典都深不见底,都广阔无边,都在向我们揭秘像大海那样深邃的人性。
为了找到“杰作”,我们翻阅了大量的私人书单,比如世界读书家毛姆先生推荐的书;阿根廷博物馆馆长博尔赫斯的私人藏书;全球股神巴菲特、芒格的个人书单……还有文学家鲁迅先生的书单,经过多次筛选,再结合亲身体验,我们向书友群推荐第一批书单有35本,这当然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但是,实用有效地为读者节省了时间。
随着第二批书单的推进,现在,书友们读书的种类已达90多种。其中,不少书友已开启了第二遍、第三遍的经典阅读之旅,如《战争与和平》《红楼梦》《悲惨世界》《呼啸山庄》《白鲸》《源氏物语》《飘》《瓦尔登湖》《大卫·科波菲尔》《沉思录》《诗经》《论语》《白鹿原》《活着》等作品。这些书,需要反复阅读,才能领会其中奥秘。
讲座:培养读者群,是第三项工作。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讲座,通过经典教育启蒙改变人们的心灵结构,或许是培养读者综合素质的最佳方略。如今都是低头族,手机已成为人们身体的一个外挂“器官”,读者的求知方式,很难固定在传统的纸质阅读上。但如果有人通过声音传导知识,把其读书的心得分享出来,有音乐赏,有视频看,又有深刻风趣的讲解或者思想深度的穿透和震动,人们当然乐于接受。为提高大众审美,发挥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墨兰书社自创建以来,聘请社会知名人物及书群人才资源库,开办了各类精品讲座28场,人数达4742人。特别是抗疫期间,把宅家的日子,变成读书的日子,墨兰书友群选择了线上交流,通过空中传递、架起网络学习桥梁。
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
墨兰书友群没有隐形人,凡书社成员都有一个成长晋升的过程。即:倾听者——朗读者——宣讲者,最终成为全民读书推广人和营造书香社会的引领者。
倾听者:创建一个书群容易,但能坚持下去,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我们这个由阅读连接起来的亲缘之家,聚集着全国18个城市的读书爱好者:不仅活跃着许多奋斗在平凡岗位上的乡村教师、小裁缝、洗衣匠、月嫂、农民、家政工作者以及什么职业都没有的家庭妇女;还有密切关注着世界前沿动向的大学者、驰名将军、莘莘学子、闻名遐迩的编剧、享有声望的专家、才华超群的作家、诗人、翻译家、书法家、收藏家、画家、摄影家、音乐人、舞蹈家、资深记者、播音师、企业高管、图书发行工作者、国家优秀公务员、援疆拔尖人才……偌大一个读书群,由于来自五湖四海,彼此陌生,有的相互不认识,只为共同的爱好聚在了一起。
朗读者:如何管理好一个由五百人组成的读书群,让人人都有存在感?
首先需要被群主看见,其次需要被群友接纳,最终还是要引领大家开口朗读,拥有话语权。为了调动新人的内存,我们动员各领队主动推介自己的队友,不分职位,一律平等,让他们隆重亮相,在一个志趣相同的共情团体中认领自己。在“沉默是金,开口是钻石”的倡导下,许多倾听者渐渐变成了朗读者,一个个加入了“每日一读”的行列中……
如今,各书友群坚持在线诵读人数已达近千人。诵读者当中年龄最小的是仅有5岁的宝宝,最大的还有80多岁的老奶奶,有些是两个孩子的宝妈,有些是轻松愉快的退休人员,但更多的还是快乐工作的上班族……大家按照书社推介的书单,把每天朗读的音频及时发送出来;许多书友,在小分队诵读觉得还不过瘾,就自信地把音频发送到了大群里,形成了日常行为规范,每日有主播老师点评。除此之外,我们利用晚自习时间聘请专业老师,从“声音”“气息”“节奏”“口腔”“文字”“情感”等多角度训练提升书友们的朗读水平。
宣讲者: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本书,读多了,读透了,就成了这本书的研究者。像《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红楼梦》这类大部头巨著,只要能潜下心,读上几遍,就会生发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欲望,把读书的收获讲出来,这是读书群深入阅读的常见方式。
为了让朗读者进入深层思考、提升思想维度,带动更多的人分享经典之魅力,我们还多次组织“共享一本书”的系列活动,比如“张静妈妈读書群”在同读《论语》之后,群里所有的妈妈,都开始带着孩子一起讲述,通过亲子阅读,带动了丈夫,形成了书香之家的浓浓气氛;比如“风华闺密读书群”在近八个月时间内已共读 14本书,开展举办了《呼啸山庄》《安娜·卡列尼娜》线下分享会。作为一名领队,她在《卡拉玛佐夫兄弟》这本书的讲座中,为讲透“博爱战胜了魔鬼”这一主题,利用自己统计工作者的数字优势,结合爱祖国、爱家乡、爱家人……引申扩充了爱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对这本晦涩深奥的巅峰之作,有了清晰地了解和深刻的影响。
公益人的桃花源
就人文环境来说,多一个读书人,就好比多一棵树;树多了,就自然改变气候。许多人,虽然物质上绰绰有余,精神上却贫穷得可怜。墨兰书社对于现代人来说,其孕育的内涵,不只局限于形式上的读书。
留下一个根扎于西域边陲的“墨兰书社”,打造一个经年持久的读书群,这是个没有尽头、没有边界、没有人催促的长久宏愿,团队的成员,或许会更替,时代的风向或许会变化,但是,阅读经典、播撒书香的主题永恒不变,那就是让光明与希望的灯塔,照亮黑暗无知的深渊;在读者与作者之间,架起一座永不坍塌的桥梁。
墨兰书社第一届领导机构,成立于2018年3月,设有社长、副社长,秘书长,宣传部长、策划部长、后勤部长,办公室主任七个职务。聘请长期顾问5名。核心成员9名,年度主持人12名,每月23日召开月会一次。墨兰书社组织机构分层管理:社长管理领队;领队管理各自的书群;书群自行组织活动,年初计划,月会小结,年底综合。墨兰书社制度完善:制定有《书友日常群规》防止有人利用这个平台搞宗教宣传、发违背国家政策的反动言论以及做广告宣传;制定有《领队制度》明确领队资格、领队素质、领队义务和领队工作细则;制定有《会员守则》严格实行“领主制”:即领队线上主持工作,规定每月有一名领队负责日常的晨播,领读,晚课。晨播在清晨10点以前,分为四个栏目:“美文佳作艺术欣赏”“书友心语分享”“精彩片段回放”“书社重要讯息”;领读,安排在下午4点至4点30分。主要是统计总结大群朗读人数,带头发送经典阅读音频;晚课就是讲座。每次领队主持工作,均有两名后备人员配合,月头推介,月底交接。
作为一个民间社团,如何在不发工资、不评职称,没有任何福利的情况下,长期开展工作?团队的纯度、每个人的起心动念、个人素质、能力及终身奉献的决心都至关重要,另外,还要有一套柔和弥散的道德管理体系。书社读友虽然面向全国,但真正脚踏实地做服务工作、起到黏合作用的核心力量在昌吉。所以,建好根据地,抓好核心力量,把握好发展方向,培养一批忠实可靠的公益人,这是关键。
做读书公益人,既“推”又“引”,皆是为“书”而忙。
从利益上讲,做读书志愿者没啥好处。从精力上讲,要消耗大量的热情和能量,不但没有人给你评职称或者发奖金,还要失去休闲与脑力……但从理论上讲,它有一个无穷大的空间,有当下的价值。这需要一个集体潜意识同化和提升。只有把这些在别人看来毫无企图的小事与每个人的爱好连接,与生命的意义连接,共事者才不至于计较、纠结、敷衍,以应付检查的心态,把工作搞成两张皮。
当一个人在开心释放、无所贪欲、喜悦的状态下,才能自觉承担责任服务他人。当然,作为引领者,光有热情和责任是不够的;还要有高超的管理艺术,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发挥每个人的才华和潜能。另外,在新媒体时代,作为领队,提升媒介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夫和表达能力也很重要。要学会利用微信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带流量,自带内容的媒体人,才能把生命状态调整到一个更高的、更广阔的状态。
任何一个公益团体,要想长期存在,除了凝聚爱心,必须要有强大的学习力;尤其在这个注重利益关系的现代社会,没有多少人对一个务虚的公益社团给予奢望,世俗者会讥讽你;浅薄者会诋毁你;傲慢者,不屑与你为伍;权势者,根本无暇顾及你……但,这一切,挡不住我们坚持走下去的脚步。因为我们知道,读书得来的财富无可比拟!以经典武装起来的思想坚不可摧!最后引领提升我们的、还是我们自己。
为了把“读书群”和“大妈群”分开,把“诗意盎然”与“一地鸡毛”分开,把“表演型阅读”同“沉浸式阅读”分开,我们在个人形象的打造上高标准要求,在做人方面特别强调本分厚道,稳扎稳打。要求一本一本读,一个人一个人影响;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带动……发动群众,改变环境,通过对经典作品的一读再读,更深入,更透彻,更全面地了解人类思想的伟大智慧、世界文化的丰厚内蕴;让世界因更多的人参与读书而变得更加美好。
500人的读书群,能坚持长达24个月不弃不离;活跃在民间的29个小分队不停地向底层渗透;许多70多岁的老人手捧《悲惨世界》感慨万千;近百名妇女品赏《红楼梦》一遍又一遍;孩子们不甘落后童声不断……这些都是读书种子的发芽,生长,开花与结果。短短两年内,墨兰书社联合学校、敬老院、援疆干部、机关单位、培训基地,以及其他读书社团,举办了“4·23读书节征文”“慰问孤寡老人送爱心”“欢送援疆干部联谊”“家庭养花能手竞赛”等活动,并连续组织了“读书伴我成长”“春天里的读书声”“经典伴我成长”“系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等30多场讲座,受众达25800多人。
读书壮大了我们的雄心,特别是在抗疫期间,有多位书友参与了抗疫征文,记录疫情期间的真人、真事、真情,书友何立清坚持写了50多天近两万字的跟踪记录,完成一篇题为《莫让遗忘比记忆消失得快》的非虚构作品,以真实的叙述和大量的数据资料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抗疫原始文献。
面对墨兰书社一天天壮大,人们举着大拇指赞道:想不到昌吉一个小地方,居然有这样高大上的读书社,这么多的读书人。
是啊/从前都是一朵花/当是种子的时候/就知道要沉睡很长时间/上一届春天见过面的/为了再一次盛开/我们重新钻进了泥土
(作者系新疆作家、中华散文网副主席、墨兰书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