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雅雯
【摘 要】物理是高中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物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物理观念,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口号,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简要分析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并阐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36
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形成物理品格和能力,这里的品格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将知识消化为自身能够显现的物理科学品质,并且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科学品质展现到日常生活中,表现为刻苦钻研、务实求真、严谨认真、批判质疑、服务社会等科学精神;而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和策略经验等,并能够将这些物理科学的思维、策略、方法和视角运用在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中。这是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生的物理品格与物理能力的关系成正比,物理品格能够对物理能力的价值进行判定,提高物理品格也能提高物理能力。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具体体现在物理观念的树立、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严谨科学态度的坚持、物理知识的应用四个方面,每一个都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学生需要掌握物理知识,应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形成物理观念,并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而物理观念和科学态度又能够促进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及基于核心素养下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略作分析。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核心素养教学的理念虽然已经深入人心,但当前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仍然缺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知识基础”的传统观点在教学目标中依旧占据着重要位置,部分教师对于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没有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轻视“观念建构”的教育倾向严重偏离核心素养教学。总的来说,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可以概括为:核心素养教学观念理解不透彻、教学改革表现出形式主义、没有“因地制宜”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分散、学生发展片面等。根据这些问题,教师应在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活动、课题练习、内容拓展、方法获得、框架构建方面相应进行教学设计和优化,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物理科学思维、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探究意识等,最终变成学生受益终生的物理品质和能力。首先,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深入分析核心素养教学的要领。教师对于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的界定应思考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物理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具备的品格和能力是什么?二是,物理学科的特性是什么?如何与教学相结合?三是,学生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也就是知识内化的过程要如何实现?物理学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推理、实验和模型上,根据知识原理进行逻辑推理,再通过实验和模型验证,这是物理学习的基本过程,教师教学的目的也应融入物理学科的特征,教会学生用物理眼光看待世界,用物理语言表达观点,用物理思维思考世界。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求知欲,教师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非常贴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发挥物理学科的特点,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的首要任务,落实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原则。情境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将物理教学目标融入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共鸣的情境中是教师需要进行研究的地方,由于物理具有贴近现实生活这一特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进行设计。如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有哪些?教师通过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自身每天摄入的食物中去探索,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每天必须吃的东西是什么?水和米饭对于人体每天必需摄入的元素来说,谁更重要?设置问题情境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能够快速启发学生开始对自己日常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思考,物理学科也是在科学家对生活的观察中誕生的,学生通过与自身贴近的物理知识来感受物理科学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一兴趣诞生的根源在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建立在学生内心对于物理现象的好奇有助于学生始终将这种好奇心放入学习的过程中,也就给了学习无穷无尽的动力。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还需要教师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因此适当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将情境的设置简易化,将问题的引导过渡更加平缓,便于学生跟上思路,完成有效学习。
(二)把控教学过程,营造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在一节高效物理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物理教学不应是沉闷、呆板的氛围,而是需要学生调动学习热情参与到教学中,真正去理解教师讲授的物理知识和思考物理现象。教师应注意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学环节的衔接和教学节奏的把控四个方面,尤其在教学目标制订上,要避免过于宽泛化,核心素养不能作为教学目标,教师应将每节课的目标细化,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掌握技能,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三个方面考虑学生应该从这一节课中获取到什么样的素养和能力。
(三)演示实验教学要注重过程,发散学生思维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方法融入实验演示中,学生在跟随实验步骤的进行过程也能跟随思考。教师在进行实验中可以将正确步骤和错误步骤都演示出来,学生能够直观看到其中的区别,这时配合教师对其原理的讲解,学生就能清晰把握课堂实验传授的物理知识。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思考实验步骤的原理,通过所学知识阐述原理,发散学生思维,提高物理推理能力。实验的过程能够综合提高学生的各项物理素养,同时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中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的大趋势,面对高中物理教学现状,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思考物理课堂教学策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控课堂教学过程,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注重演示实验的过程,结合教学手段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推理、运用模型和实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野,黄开智.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J].物理教学,2017(12):29-32.
[2]李坤松.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8,000(01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