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娟,梁晓亮,宋丹,田悦,于振剑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精神卫生中心,河北 唐山)
积极心理学把感戴特质看作是一种心理资源,并认为其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有利影响[1],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均从各个方面对感戴进行了研究与界定,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童工相关的支持。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2],感戴更加关注人性的优点和美德,是一种积极的人格力量,有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同时,感戴作为积极的情感中的一种,也是人们意识到自己得到了某种恩惠,而且这种恩惠是在他人无私帮助下产生的,是一种人际情感。李艳春[3]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感戴特质对不同来源社会支持的感知有重要影响。但伴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独生子女的养育方式,尤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以及不良的舆论引导并影响着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感戴状况进行客观评价,以为增进大学生之间的感戴情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从而形成高效的教育策略。
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河北省唐山市某理工大学4个年级分别随机抽取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男生110名(55%),女生90名(45%);独生子女120名(60%),非独生子女80名(40%)。
1.2.1 研究工具
大学生感戴自评量表。参照文献[4,5],修订后的量表包括13个条目,包括感戴广度、深度、密度三个分量表。
以Likert 5点记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作为评分标准,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分。量表的构想效度较好,各因子与总问卷的相关性显著,且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低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性。各因子和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系数均>0.58,提示,该问卷信度较高,可以作为大学生感戴情况的有效评估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也称为90项症状检核表,由帕洛夫等人开发,根据“Cornell医学指数”发展而成。其中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障碍、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饮食及睡眠情况等10类。该量表应用范围广泛,可在门诊的临床工作和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有效帮助患者确定问题范围,制定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并观察症状的波动变化。
1.2.2 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所得的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感戴评分等数据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数据之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将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识。
性别对大学生感戴总分及深度的影响显著(P<0.05),但在广度、密度方面差异不是十分显著(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中学生的感戴比较[(±s),分]
表1 不同性别中学生的感戴比较[(±s),分]
注:*P<0.05
项目 男生(n=110)女生(n=90) t P感戴总分 3.79±0.57 3.94±0.45 -2.487 0.015*深度 4.10±0.64 4.28±0.55 -2.271 0.023*广度 3.85±0.86 3.41±0.62 -1.730 0.086密度 3.77±1.15 3.95±0.57 -1.841 0.068
统计结果显示,总体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感戴心理方面没有显著影响(P>0.05);独生子女的感恩密度分值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即非独生子女的感戴密度更高(t=1.988,P<0.05);但在广度、深度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
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相比, 二者在饮食睡眠、躯体化、人际障碍、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敌对性因子上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SCL-90总分、强迫、恐怖、偏执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比较[(±s),分]
表2 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比较[(±s),分]
注:* P<0.05
项目 非独生子女(n=80)独生子女(n=120) t P总 分 186.41±89.610 158.89±78.560 2.068 0.042*躯体化 2.120±1.013 1.812±0.983 1.896 0.063强 迫 2.314±1.038 1.962±0.991 2.191 0.037*人际障碍 2.020±1.023 1.726±0.894 1.940 0.053抑 郁 2.122±1.023 1.876±0.996 1.501 0.152焦 虑 2.068±1.051 1.796±1.132 1.674 0.076敌对性 2.136±1.156 1.983±1.286 0.849 0.389恐 怖 1.830±0.993 1.482±0.854 2.451 0.036*偏 执 1.956±1.041 1.631±0.871 2.135 0.049*精神病性 1.941±1.048 1.672±0.754 2.437 0.058饮食睡眠 2.113±1.029 1.890±0.983 2.815 0.061
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对大学生感戴总分及深度的影响显著(P<0.05),但在广度、密度方面差异不是十分显著(P>0.05),这一结果与王新柳[6]、朱敏[7]研究者的结论大致相同。笔者考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受性别文化与教育的影响,以往,在女生所受到的性别角色教育中,温柔、善良、奉献往往被认为是女性的特征,女生在表达自己的感戴情绪时往往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8]。
本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感戴心理方面没有显著影响(P>0.05);独生子女的感恩密度分值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即非独生子女的感戴密度更高(P<0.05);但在广度、深度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计划生育过程中的独特问题。文献[9,10]的研究提示对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重视。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独生子女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从父母的辛苦养育和殷切期望中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其实千百年来,几乎所有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都将知恩图报视作处世信条。而非独生子女在多子女的家庭中,需要经常和其他兄弟姐妹分享父母的爱,同样也分担赡养父母的责任,这实际上削弱了他的部分责任感。结果表明,“小皇帝”和“小公主”的媒体宣传可能不是普遍的现象,刻板印象不应该适用于所有的独生子女。
本研究结果发现, 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各因子均分相比较, 在总分、强迫、恐怖、偏执有统计学差异(P< 0.05)。因此, 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注意调整积极的应对方式, 提高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使身心愉悦,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11,12]。
本研究是一所学校的横断面研究,没有对不同专业进行层次分析,今后还将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