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06 04:38刘孟娇赵一英王荣李欣忆陈进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7期
关键词:源性导尿管尿量

刘孟娇,赵一英,王荣,李欣忆,陈进凯

(云南昆钢医院,云南 昆明)

0 引言

脊髓损伤指意外创伤诱导的脊髓功能障碍,近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脊髓损伤患病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患者创伤后伴有不同程度膀胱、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障碍,其中以神经源性膀胱受损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膀胱功能障碍对临床治疗时效性要求较高,若没有及时给予治疗应对,极易导致尿路感染,是导致肾积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探究适配治疗手段具有重要课题探讨价值[2]。现代医学针对神经源性膀胱主要采用留置导管治疗手段,以改善膀胱功能,考虑临床影响因素较多,治疗期间并发症较多,极易导致感染,影响疾病进程;为提高神经源性膀胱导管留置安全性,临床学者提出间歇性导尿理念,于康复护理中确保临床治疗开展有效性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接收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共计7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范围21-70岁,均值(45.08±2.61)岁,轻度脊髓损伤29例,重度脊髓损伤10例;研究组39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范围20-68岁,均值(44.89±2.58)岁,轻度脊髓损伤30例,重度脊髓损伤9例;统计分析两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入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导管留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导尿模式,针对不同患者年龄、性别开展针对性操作,针对女性患者,指导患者呈仰卧位,充分暴露会阴部位,对会阴部位进行消毒,将治疗垫置于患者臀部,取出一次性导尿包,连接导尿管,分开小阴唇,暴露尿道口,将导尿管轻轻插入尿道,置入深度以5cm左右,观察置入情况,于气囊里注入适量生理盐水,连接尿袋进行固定;针对男性患者,将导尿管置入尿道后,确保深度为20cm左右,待尿液流出后再置入2cm,连接外部尿管。研究组患者采用间歇性导尿,依据患者排尿情况,间隔4h给予患者导尿,依据导尿情况,合理制定治疗手段,于导尿之前给予患者膀胱功能锻炼,持续锻炼时间15min左右,指导患者仰卧位,持续性叩击患者耻骨上方,每分钟叩击90次左右,主动询问患者排便意愿,若患者可自发性排尿,则辅助患者进行排尿,若患者尿液残留300ml左右,每日导尿三次,若患者尿液残留150-300ml,则导尿次数2次;若患者尿液残留量不足150ml,每日导尿量1次,若患者尿量残留低于80ml,则停止导尿。

两组患者均采用早期康复护理,于导尿开展之前由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健康教育,针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病因、病机、临床治疗注意事项、导尿开展重要性必要性等相关情况进患者进行讲解,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及临床治疗知识的了解,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3];考虑导尿操作涉及患者隐私部位,于操作之前,主动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告知临床操作流程,避免因操作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避免加重患者身心负担,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引导,帮助患者改善内心恐惧情绪,提高患者导尿配合度;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避免导尿管机械性损伤,给予患者润滑尿道,主动询问患者导管置入情况,询问患者排尿情况,详细记录患者每日尿液残留量,评估导尿开展有效性,若尿量残留不足80ml,则停止导尿[4,5]。

1.3 评价标准

记录比对两组患者尿量情况;观察留置期间输尿管反流、感染、肾积水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量指标统计

研究组残留尿量指标低于对照组,最大排尿量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尿量指标统计[(±s),ml]

表1 两组患者尿量指标统计[(±s),ml]

组别 n 残留尿量 最大排尿量对照组 39 81.72±6.83 220.43±38.62研究组 39 70.15±5.94 290.42±40.17 t 7.982 7.844 P 0.000 0.000

2.2 两组尿管留置并发症统计

对照组继发输尿管反流3例,感染3例,肾积水1例,发生率17.95%,研究组继发感染1例,无输尿管反流、肾积水患者,发生率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尿管留置并发症统计

3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为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以周围神经受损、排尿中枢受损为主,患者发病后伴有尿潴留、尿频尿痛、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考虑临床症状涉及患者隐私,极易被患者所忽视,临床就诊不及时,增加疾病治疗难度,严重影响患者膀胱功能,若未给予有效治疗对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健康,易导致肾功能衰竭,危害患者生命安全[6]。现阶段临床针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损伤,多采用膀胱功能重建及修复治疗对策,以延缓疾病进程,降低致死率,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多采用导尿管辅助治疗,以改善患者机体舒适度。间歇性导尿作为临床传统导尿管优化版本,依据患者不同排尿频次,科学进行间歇性导尿,避免长时间留置尿管导致尿道周围组织机械性损伤,增加输尿管反流、尿路感染等情况,患者接受程度更高,经由间歇性导尿,提高患者机体排尿感觉,可锻炼患者自主排尿,利于膀胱功能的修复,可实时监测患者尿量残留情况,依据患者排尿频次,合理设置排尿间隔,有效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7];同时,间歇性导尿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于导尿开展前后可及时进行消毒清洁工作,可有效降低导尿管留置并发症情况发生,提高临床护理开展有效性[8]。经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残留尿量指标低于对照组,最大排尿量指标高于对照组;经并发症统计,对照组继发输尿管反流3例,感染3例,肾积水1例,发生率17.95%,研究组继发感染1例,发生率2.56%;研究结果可知,间歇性导尿可有效降低微生物侵入尿道几率,利于膀胱功能锻炼,促使膀胱节律性充盈,进而提高患者自主排尿能力,于间歇性排尿期间辅以有效的康复护理对策,有效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间歇性导尿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情况,降低尿管留置并发症,为康复护理增效。

猜你喜欢
源性导尿管尿量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中南大学发现治疗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新方法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危重症患者导尿管留置与拔除情况调查分析
导尿管拔管指征评估表在意识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