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和
例文呈现
大学生也“内卷”了?
(以疑问句引发读者思考。)
○李勤余
最近,“内卷”成为舆论场中的热词。(开门见山,点明论述对象。)该概念在年轻人中广为流传,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实,“内卷”不仅是大学生的一种自我调侃,也是大学生面对学业以及自我发展等压力时的真实写照。
(“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此处强调了“内卷”与大学生压力的关系。)那么,今天的年轻人能否突破自我,摆脱“内卷”的束缚呢?
公众关注“内卷”,归根结底还是与当下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有关。而身处象牙塔的年轻人,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指出,有些大学生认为,网络上关于“内卷”的讨论更多是在贩卖焦虑。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精密仪器系的硕士研究生贺如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竞争本就存在,想往高处走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列举部分大学生对“内卷”的看法,材料丰富。)
可见,“内卷”一词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但每个人对此的理解并不相同。(“可见”一词承接上文,用来引出判断或结论。)人类学家项飙口中的“内卷”,形容的是“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他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如果你在职场不高兴,你去干点别的,开个面馆不行吗?不可以,大家一定要挤在一条道上。
所以,为“内卷”感到担忧,不是反对竞争,而是反对高强度、无效率的竞争。(“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点明为“内卷”感到担忧的原因。)诚如贺如松所言,想往高处走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然而,问题的实质在于我们应该如何定义“往高处走”。(“然而”表示转折关系,在这里也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大学生们的共同困惑是,自己明明忙忙碌碌,学得很刻苦、很认真,但是好像并没有实现太大的突破,并没有提高太多。换言之,除了“内卷”,大学生有没有其他提升自我、充实自我的方法呢?(用“换言之”一词可引出更为明确的表达。)
无须否认,适当的学业压力是帮助大学生进步的良药,在竞争中成长也是每一个年轻人的人生必修课。只是,让他们拥有更清晰、更明确的自我规划,拥有更积极的学习动力,还需要高校给予更科学、更合理的帮助。(“无须否认”引出既定事实,“只是”引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帮助。)
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人生的道路不该只有“内卷”一条。(“所以”一词起总结的作用,在文末用以引出结论。)为年轻人开辟更多可以走、愿意走的道路,让他们的人生更多姿多彩、健康丰富,要完成这个任务,就不能只靠高校了。(结尾呼吁集思广益,引发读者关注。)
(选自光明网2020年11月9日,有删改)
精辟解构
在一篇议论文中恰当运用虚词,可以清晰地陈述观点,使语句之间衔接自然,使文章论述更具条理性、逻辑性。本文虚词使用的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种:
一、用于提示背景。本文标题“大学生也‘内卷’了?”用一个“也”字,表明“内卷”的人群不仅有大学生,还有其他群体,而本文侧重讲大学生的“内卷”。
二、用于归纳总结。如“为‘内卷’感到担忧,不是反对竞争,而是反对高强度、无效率的竞争”一句中,“不是……而是……”用于归纳为“内卷”感到担忧的原因。又如“所以,人生的道路不该只有‘内卷’一条”一句中,“所以”用以引出结论,总结全文的价值取向。
三、用于过渡语句。如“只是,让他们拥有更清晰、更明确的自我规划,拥有更积极的学习动力,还需要高校给予更科学、更合理的帮助”一句中,“只是”在上文指出适当的学业压力具有合理性的基础上,引出了高校需要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