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云
阳信县中医医院外二科,山东阳信 251800
大部分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患者会出现剧烈的疼痛症状,会对患者的机体康复、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产生严重影响。患者术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且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疼痛症状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外二科的运动功能[1-2]。疼痛是创伤性骨折患者最难以忍受且最为常见的应激反应,在术后24~72 h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因不能忍受疼痛,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肌肉收缩和血管收缩情况,使得切口部位缺血,阻碍切口的愈合[3-4]。同时,疼痛还会降低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延长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卧床时间,容易导致诸多的并发症发生,例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等[5-6]。因此,在临床护理期间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该文选取于2017年1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130例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患者,主要探究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加强疼痛控制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选取于该院收治的130例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47.26±8.13)岁;对照组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46.87±7.19)岁。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时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者;②临床病历资料不完整者;③有严重感染、器质性神经疾病合并发生者。
运用常规方法护理对照组:对患者实施饮食干预,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指导患者实施康复锻炼等。
对观察组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干预:①成立疼痛控制护理小组。成员主要由麻醉师、责任护士及骨科医师组成,术后有效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科学地制定疼痛控制方案,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减轻其疼痛症状。②心理干预。术后护理人员仔细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受,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告知患者疼痛为术后正常的生理情况,从而消除其紧张感、焦虑感。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有效地指导患者家属,以便在患者忍受疼痛的过程中让家属采取有效的手段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鼓励、支持患者,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③镇痛护理。术后按照患者的病情状况,护理人员需要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镇痛药物治疗,及时调整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时机,确保在疼痛发生之前起到预防效果。术后护理人员向患者告知引起疼痛的原因,详细讲解自我镇痛的方法,从而使疼痛感减轻。④物理镇痛。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术后24 h内使用冰袋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冰敷处理,防止局部出现肿胀和出血症状,抬高患肢,并进行适度按摩,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使患者的肢体麻木感和疼痛感减轻。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为减轻局部压迫,需要定时更换体位,或将软枕垫于被压迫部位,从而有效缓解压迫症状。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及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其中0~100分为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60分)、满意(在60~85分之间)和非常满意(>85分)3个等级。满意度结果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例数之和与总例数的比值×100.00%;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言语反应量表(VRS)和现实疼痛强度量表(PPI)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疼痛症状进行评价,0~10分为VAS评分范围,0~45分为VRS评分范围,0~5分为PPI评分范围,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症状越严重[7];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生理功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6项内容,100分满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运用PSQI评分标准[9]对患者的睡眠质量状况进行评定;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定,50分是自评量表的临界值,越高的分数表明患者具有越严重的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9]。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的VAS、VRS、PPI各指标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VAS、VRS、PPI各指标评分对比[(±s),分]
?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s),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P<0.05
?
观察组患者觉醒次数、入睡时间及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1.21±0.37)次、(0.29±0.16)h、(3.29±1.40)分,对照组分别为 (3.60±1.85)次、(1.61±0.31)h、(6.37±1.25)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s),分]
表5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s),分]
?
在骨科疾病中,创伤性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疼痛、局部功能障碍是主要的症状表现。当前,手术是临床治疗创伤性骨折的主要手段,然而患者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出现。骨折术后疼痛症状的发生会加重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和生理机能康复[10-11]。针对骨折患者而言,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患者存在较为低下的自我管理能力,那么极易出现疼痛症状,或导致患肢功能障碍情况发生。引起疼痛症状的原因主要为大部分患者自身机体出现局部问题或因整体功能丧失,在此状况下,会影响患者的锻炼依从性,降低其治疗信心,影响疾病恢复[12-13]。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术后镇痛效果的要求明显提高。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将传统的护理理念转变,提高对患者疼痛处理的重视度,在对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充分明确的基础上,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手段[14-15]。研究发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控制护理这一全新的护理模式逐渐发展起来,其工作的中心是患者,通过给予患者一定的关心、照顾,能够使其疼痛感减轻,促进机体恢复。将疼痛控制护理应用于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工作中,需要护理人员从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入手,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够将患者的身心状态调整好,使其增强治疗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而有利于减轻疼痛症状,加快机体康复[16-17]。
该文通过探究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加强疼痛控制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92%)较高,并发症发生率(6.15%)较低(P<0.05),该研究结果和李春红学者[18]研究的常规护理参考组总满意率为52.50%,疼痛控制护理组总满意率为80.00%,疼痛控制护理组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参考组(P<0.05)的结果一致;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VRS、PPI及SAS、SDS评分各指标评分均较低,而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较高(P<0.05);同时,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加强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可以使护理满意度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明显提升。因此,应当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