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护理路径的预见性护理对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配合情况的影响

2021-07-06 13:48:02颜妙如秦豫李征毅周鹏刘伟宗
系统医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进针预见性淋巴结

颜妙如,秦豫,李征毅,周鹏,刘伟宗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深圳 518000

淋巴结作为人体重要防御屏障和免疫器官,在受到刺激时会抗损伤免疫增生,进而发生淋巴结肿大现象,这些刺激因子众多,要准确判断往往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1]。目前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是鉴别病变组织良恶性质的重要手段,虽然通过超声引导能够清晰观察到穿刺位置,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健康及配合不利,而常规护理由于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及预见性,干预效果有限,因此寻找一种更理想的干预方式意义重大[2]。基于护理路径的预见性护理结合了护理路径与预见性护理的护理优点,有效弥补了常规护理的缺点,对并发症预防有较强的针对性[3-4]。该研究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配合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50.38±9.67)岁;穿刺部位:颌下2例,颈部11例,锁骨上窝27例,腋下4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1.24±9.85)岁;穿刺部位:颌下2例,颈部13例,锁骨上窝26例,腋下3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入组前无相关并发症;②精神、认知正常,视听、语言功能正常,能有效配合;③对该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②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③穿刺部位存在皮肤疾病;④合并严重心理疾病、精神疾病;⑤合并其他可引起相关并发症的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即护理人员按照常规护理工作模式,协助穿刺医生完成穿刺活检工作,例如准备无菌用品、安装穿刺针、从穿刺针移取标本等。

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护理路径的预见性护理干预:①穿刺准备。协助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穿刺前予以心理疏导,详细介绍穿刺活检的必要性、安全性,以提高其认知、改善负面情绪,促进配合。②进针前。操作前做好手卫生,戴好帽子、口罩,将超声穿刺包打开,常规消毒铺巾拟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协助医生确定拟穿刺点,明确进针深度,做好穿刺部位麻醉,活检针外包装拆开后将之置入打开的穿刺包内,戴无菌手套,时刻注意预防感染。③进针过程中。进针过程中密切配合医生,在超声引导下选择最佳进针角度、适当调整进针方向,注意出血的预防,针尖到达预穿刺目标后进行组织切割,完成后拔出活检针,取无菌纱块压迫止血穿刺部位,穿刺过程中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关注,为其提供人文关怀及针对性心理疏导。④穿刺后。完成穿刺活检后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贴伤口贴,指导正确加压15 min左右,进一步加强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安抚,告知穿刺后轻微疼痛症状是正常现象,一般不会出现剧烈疼痛、出血等情况,针对对疼痛非常敏感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予以止痛药预防剧烈疼痛,做好预防穿刺感染的相关注意事项的宣教,并对患者进行观察,无疼痛、出血等症状后方可离开。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感染、出血及剧烈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②采用医院自制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配合度和满意度。配合度评价根据患者配合程度计分为0~3分,分别对应完全不配合、经常不配合、偶尔不配合及完全配合,得分越高说明配合度越高;满意度评价根据患者满意度计分为0~3分,分别对应不满意、不太满意、满意及非常满意,得分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相较于对照组18.18%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配合度及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患者配合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配合度及满意度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配合度及满意度评分对比[(±s),分]

?

3 讨论

淋巴结肿大具有良恶性之分,良性病变包括结核性淋巴结炎、反应性淋巴结炎等,恶性病变包括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转移瘤等,不同性质病变治疗手段不同,因此为治疗提供准确诊断依据意义重大[5]。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可弥补传统淋巴结切除术的不足,既可保证较高的取材成功率,也实现了微创,有助于降低手术造成的损伤,具有检查方便、易于操作、快捷、无放射性、能动态显示组织器官情况等优点[6]。不过临床实践发现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也可引起感染、出血、剧烈疼痛等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也不利于其配合[7]。

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中护理干预是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配合的关键环节,不过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遵医嘱被动对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往往缺乏主动性,而且护理内容笼统,缺乏条理性、系统性、目的性及针对性,导致干预效果有限[8-9]。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及各种新型护理模式的出现,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患者的护理也有了更多的选择[10]。基于护理路径的预见性护理是护理路径干预模式与预见性护理模式结合而成的新型护理模式,护理路径是一种通过为患者制定一整套护理计划,将传统护理过程转变为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护理流程,护理人员按照护理流程实施干预的护理模式,而预见性护理则是一种在实施护理前、护理过程中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明确护理重点,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问题发生的护理模式,基于护理路径的预见性护理结合了护理路径与预见性护理的优点,能够发挥更好的干预效果[11-12]。从该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相较于对照组18.18%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这与赖伟芬等[13]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6%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26.67%,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究其原因在于将基于护理路径的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患者护理中,能够根据患者可能发生并发症建立预见性护理路径表,护理人员按照预见性护理路径表有条理地、有目的性地、主动地进行预防护理,进而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该研究还发现基于护理路径的预见性护理还有助于提高患者配合度和满意度。护理路径表下患者对护理流程明确,便于其配合,加之预见性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宣教等干预措施,使患者心理状态改善、认知提高,能进一步促进患者配合,通过上述综合作用和并发症减少等因素影响,患者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综上所述,临床对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患者采用基于护理路径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配合度,也能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进针预见性淋巴结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便秘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