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建
摘要:煤矿井下传统的物料不集中、不可控的运输方式,不但影响生产而且周转效率低下,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物流运输周转效率,应用商业物流市场信息化管理手段,本文以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钱营孜煤矿为例,创建煤矿物流配送信息管理平台,打造安全高效的新型煤矿辅助运输管理系统。
关键词:物流市场化;煤矿辅助运输;信息化管理;周转效率
0 引言
煤矿井下传统物流运输模式通常表现为人盯人、人盯车、人盯物的人海战术,存在着“多、慢、散、乱”四个弊端,以至于造成煤矿企业成本增加。为助推煤矿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成本,创建物流配送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矿井物流安全快捷运输。
1 传统物流运输存在的缺点
井下作业人员多、分布分散、管控难度大是制约安全生产的根本问题。特别是辅助运输战线长,物流运输点多面广,作业人员多、作业场所分散,各单位物料领取方式通常是各取所需,物料运输过程中争车抢行,井下备料占车占道等问题比较突出,对矿井的安全生产产生较大影响。
1.1流程环节多,车辆占用多,参与人员多;
1.2审批速度慢,车辆周转慢,供应运输慢;
1.3权责分布散,批签地点散,储装运卸散;
1.4超储占道乱,车辆调度乱,跟车跑料乱。
2 物流配送信息管理平台应用说明
2.1创建高效快捷物流运输信息化管理平台
利用“物联网+矿车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矿井计算机网络、基层各单位使用终端,对原有物流运转体系进行流程再造,构建集成物流运输信息化管理平台,打破原有靠人传递票据的模式,靠人跟料、找料的模式,做到数据直传不落地、线上线下一体化高效顺畅运行。
2.2为市场化运行提供便捷手段
建立物流運输信息化管理配套制度,明确各环节权责界限,使物流运输、车辆供应服务和物料结算形成系统自动化数据清单,减少人为干预,实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为物流市场化运行提供有效手段。
2.3专业信息化管理 使物流管理由结果型向过程控制型进行转变
成立了专业下料队,煤矿运输部门统一管理,与物资管理部门和煤矿基层生产单位等物流主体构建起“淘宝”式运营模式:生产单位是“用户”,下订单、接“快递”;物管科是“商家”,备物资、批“快递”;煤矿运输部门是“物流公司”,跑运输、送“快递”。物流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衔接有序高效。
2.4自动生成车辆超速报警、定期检修漏检报警,提高车辆安全运行效果
借鉴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管理模式,为每台运行的电机车设定速度上限,出现车辆超速时自动生成报警信息,有效控制车辆运行速度,防止因车辆超速出现运输事故;为每辆运行车辆建立维修档案,超过检修时间而未被检修后系统自动生成检修报警,便于及时掌握每辆矿车的运行状况,防止因失修造成的运输安全事故。
3 物流配送信息管理平台优势
3.1 构建“三网融合”物流交易平台,实现信息管理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
“三网融合”物流交易,即网上提交、网上确认、网上结算。其中:网上提交是指各单位依据生产需要,在网上提交物料/车辆申请计划;网上确认是指物料管理单位依据井上下库存和使用单位费用指标,对物资申请进行审批、确认;网上结算是指系统根据网上确认结果,自动与使用单位进行交易结算,实现“三网”信息管理一体化。
3.2构建“三统一、二即时”物料发运平台,实现闭合循环管理
“三统一、二即时”,即:由运输管理部门统一配货、统一装车、统一运送,使用单位即时卸车、返车。完成物料、车辆物流运输系统闭合循环管理,杜绝生产单位分散装车、跟车、找料等低效环节。
3.3破解车辆定位系统“兼容难”问题,实现资源共享,降本增益的效果
对井下已有人员定位系统基站、识别器进行重新布局和补充,增加地面装车站、运输线路所需基站和接收器,使地面装车站、运输线、副井口等实现信号全覆盖;升级定位系统,为避免人与车混号,划分人员和车辆定位号段,重新配置,实现人员和车辆定位系统资源共享,杜绝设备重复投入浪费,达到降本增益的效果。
3.4破解物料管控环节“衔接难”问题,实现物料结算信息自动化
把物料管理信息融入到物联网系统中,根据物资审批和使用数量,自动生成数量清单,并做好料、车匹配,使之一一对应,确保物资与物流车辆管理有序衔接和精准结算。
4 结束语
平台的运行以“装车有序,及时调配,过程监控,考核到位”作为运行路径,以“矿车管理信息化”为工作手段,以“提高矿车运行效率”为工作目的,将商业物流运行模式成功的应用到煤矿井下,为煤矿企业辅助运输提供了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该套信息化物流管理平台的应用,取得了“提效率、降成本、促安全”等成效。直接减少矿井装车跟料人员30人,年节约人工成本约144万元;市场自动化考核使车辆周转率提高50%、车辆投入成本降低约50%。同时,为煤矿物流运输系统高质量运行提供了强大平台支撑。
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钱营孜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