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恒莱 顾安杰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路径。篮球是《课标》拟定的球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规定的重要限学内容。虽然学生在小学已接觸过篮球,但多数水平四的学生对篮球仍知之甚少,对篮球技能学得不深,对教师所传授的篮球运动技能缺乏理解,更谈不上能够将运动技能应用到真实的比赛情境中,敢比赛、能比赛、会比赛的学生少之又少。
笔者以《课标》和《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水平四学生篮球运动技能掌握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教学内容,从“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系统性构建教学单元,落实富有浙江特色的“学练三个一”,积极探索熟练掌握水平四篮球运动技能的有效路径,让学生真正喜欢篮球,学会篮球,熟练掌握篮球运动技能,享受篮球运动带来的乐趣。
一、树立学校体育整体观,建立学练赛评一体化机制
让学生熟练掌握篮球运动技能,仅靠几节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要把体育课堂教学、阳光体育大课间、体育课外活动、校内各种形式的篮球比赛以及运动会看成密切联系的整体,树立学校体育整体观,重视顶层设计,抓实课堂、建立标准、及时评价,方能事半功倍。
1.重视宏观的顶层设计
树立学校体育整体观,做到“体育课学技术,大课间练技术,全员运动会既赛又评技术”。将学校所有的体育活动时间进行合理设计,把握一体化、系统性原则,不仅要抓好集中学练的课堂,同时也要抓好大课间、课外活动等锻炼时间。如,笔者所在学校自选项目篮球的实施,通过体育课学习篮球技战术,通过课外活动学生自主练习技术,通过一年一度的“阿潘杯”篮球赛进行赛技术、评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
2.重视微观的具体行动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篮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主阵地,学生建立篮球运动表象始于体育课堂,课堂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篮球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熟练掌握篮球运动技能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整体设计,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做到“课课练、堂堂练、环环练、人人练”。
笔者学校的做法是,在课的准备部分结合技能学习和篮球移动动作,设计特色篮球操,包括并步、滑步、交叉步等各种移动步法和抛接类、环绕类等各种熟悉球性练习,也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前置学习,如,要学习急停急起运球,就可结合步法练习行进间的高运球和低运球等。长期坚持这样做既能发展学生的球感,又培养了篮球兴趣,为基本部分的技能学习作好铺垫。基本部分不仅重视“教”,更重视“学”,特别强调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学练,通过掌握技能发展体能,如,教授“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技术后,可以让学生在无人防守条件下练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和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人数可以从2人、3人到多人,再逐渐过渡到有人防守的原地、半场、全场2传1抢等,最后进行有条件的模拟比赛,如3vs3的半场、全场规定传接球次数的教学比赛等。每次练习的结束部分可充分利用篮球进行拉伸放松,做到球不离手、一球多用、一用到底。如此日积月累,就能为熟练掌握篮球技能夯实基础。
3.重视评价标准的价值引领
评价具有诊断、反馈、激励与发展的功能,为使学生熟练掌握水平四篮球运动技能需制订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案。根据《课标》《指导纲要》《西湖区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小学生学业成绩分项等级评价实施建议》,笔者学校将篮球作为自选项目,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专门设计了3个年级的篮球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标准(表1)。
通过评价,教师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分析判断学生在篮球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改进学习、增强自信、培养兴趣、挖掘潜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评价,每名学生每学期较为熟练地掌握2~3项篮球运动技能,并学会组合,继而综合运用;通过评价,提高体育教师对基础性课程的实施能力和对拓展性课程的开发能力,开发出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亲情篮球》,有效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可采用有趣、适切的评价方法,如笔者学校采用“升级闯关”的形式进行评价,七年级采用学生喜爱的游戏达级方式,八年级采用运动处方方式,九年级引用NBA理念采用“阿潘杯”全明星技巧大赛和“阿潘杯”全明星赛的方式。学校在设计评价方式时坚持以生为本,聚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结合篮球项目的本质特征,围绕“会打篮球会比赛”的总体要求,凸显“兴趣、技能、体能”3个维度,各年级各学期评价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浑然一体,而各个年级评价又各具特色、自成一体。
二、树立系统化理念,从3个维度整体构建单元
依据《课标》《指导纲要》,结合具体学情,可以把篮球技能分为移动动作、控制支配球动作和争夺球动作,以及这些动作组合所形成的动作技能体系,同时,基于篮球运动项目的特征和水平四学生的具体学情,以“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对水平四篮球教学计划进行更加具体、系统的设计。水平四篮球主要分为传接球、运球、投篮、移动、简单战术以及这些动作的组合动作及综合活动。《指导纲要》中还重点强调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内容标准是指水平四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即“教什么”的大致规定和高度概括;表现标准是指学生学习该内容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即“教到什么程度”,主要描述学生经过学习后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体现了《课标》“目标引领内容”的指导思想,对科学构建单元和让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1.整体构建单元的价值
单元教学计划是水平教学计划的分解和细化,是制订课时计划的主要依据,所以,重视单元的整体构建,有利于课堂教师整体认知和把握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整体习得运动技能,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从“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整体构建单元,可以从根本上防止“教教材”现象的发生,降低编排大单元的难度,促进练习方法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更好地解决“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
2.整体构建单元的路径
整体构建单元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情,紧紧围绕“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确定课时分配、内容标准、表现标准以及各课时“学练三个一”相关内容(表2)。篮球在水平四一共占有96课时,可纵向从篮球的5个模块,横向从各学期进行整体构建,使得篮球技能的分布更具有系统性和一体化。随着年级增加,应减少单一动作技术的课时数,更加强调动作组合和衔接、体能和运用。同时,教师应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学情,对各类别的课时数做适当调整,从而有利于“会打篮球会比赛”总体目标的达成。
从“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整体构建单元学期课时分配,需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及难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设计(表3)。随着年级增加,应减少技术维度的课时数,增加体能、运用维度和综合活动的课时数,各年级既是密切联系的整体,又各有侧重。3个维度课时数的合理分配,为水平四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的熟练掌握找到了一条有效路径。
三、树立单元教学意识,落实“学练三个一”
单元教学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将一次或一组内容分解成有机联系的几个部分,逐步进行反复学练,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没有单元教学,课时教学就会显得随意。落实“学练三个一”是指在单元视野下,抓实每一节课。
1.落实“学练三个一”的价值
“学练三个一”具体是指一个单一练习,学练技术;一个以此为基础的组合练习,复习技术;一个游戏或比赛,复习技术或巩固、提高技术。“学练三个一”都指向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另外,基于“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整体构建单元,树立单元教学意识,对促进学生熟练掌握技能也有较大意义,“技术单元”相当于新授课,教授技术;“体能单元”相当于练习课、复习课,是巩固和提高技术,采用的是多种方法;“运用单元”相当于综合复习课、阶段测试课,是对所学技术的更高层次的复习、巩固和提高,可在模拟比赛或真实比赛情境中实现。
2.落實“学练三个一”的路径
教师应加强学习,深刻理解“学练三个一”的内涵,转变观念,大胆尝试。“学练三个一”可以基于学情,提供多种选择,进行分层练习,促进学生熟练掌握篮球运动技能。以“体前换手运球的练习方法”为例,一个单一练习为“原地体前换手运球过障碍”,根据学生掌握技能的实际情况,提供多种组合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如,“原地高运球+原地体前换手运球过障碍”“原地低运球+原地体前换手运球过障碍”“原地前后拉球+原地体前换手运球过障碍”“原地左右拉球+原地体前换手运球过障碍”等。一个比赛可以设计为“原地体前换手运球过障碍比稳”“原地体前换手运球过障碍比多”“原地体前换手运球过障碍比快”,不仅个人比,还可以小组比等,变化无穷,趣味性强,促进学生熟练掌握篮球技能。
四、树立学以致用理论,把“教会、勤练、常赛”落到实处
“教会”是基础和前提,“勤练”是促进和保证,“常赛”是重点和关键,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学生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熟练掌握运动技能,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能否真正会打比赛,是判断是否熟练掌握技能的最终标准,在真实的篮球比赛情境中才能使技能学以致用。在比赛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建立正确的胜负观。笔者学校通过“四化”,即班级比赛经常化、年级比赛联赛化、校级比赛多样化、校外比赛专项化,把“常赛”落到实处,实现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体育教育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