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可视环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2021-07-05 11:10:28魏传付汲长蛟何建刚张建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环锯椎间节段

杨 扬,孔 鹏,魏传付,汲长蛟,何建刚,高 成,张建新*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3.英吉沙县人民医院,新疆英吉沙8445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引起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原因,若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老年患者往往面临诸多手术高危因素[1,2]。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discectomy,PETD)治疗LDH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广泛认可[3],成为许多老年患者的手术选择[2,4]。BEIS (broad,easy,and immediate surgery)技术是临床常用的PETD技术之一[5],由 Hoogland[6]发明的 TESSYS 技术改良而来,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肯定及易于学习等优点[5,7],但老年LDH患者入路处椎间孔常因上关节突增生肥大而狭窄明显,成为阻碍镜下工作通道建立的主要骨性结构[8],应用骨钻需要在透视引导下逐级成形关节突、扩大椎间孔,效率较低且对神经、硬膜囊损伤概率大,具有陡峭的学习曲线[7,9]。而可视环锯无需靶向穿刺、在内镜直视下对关节突成形,可显著减少通道建立时间及透视次数。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8月—2019年10月本院87例行PETD治疗的老年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应用可视环锯,45例应用骨钻,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65岁;(2)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3)单侧突出,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认伴患侧椎间孔狭窄(以关节突增生骨赘为主)。

排除标准:(1)腰椎不稳及其他腰椎疾病;(2)病变节段曾行手术治疗;(3)各种类型的中央型椎管狭窄;(4)多节段或双侧突出,责任节段不明确。

1.2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研究,2017年8月—2019年10月共纳入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87例。根据术中关节突成形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应用可视环锯42例(环锯组),应用骨钻45例(骨钻组)。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手术治疗节段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与比较

1.3 手术方法

分析术前影像资料(图1a~1d)。患者术中取标准侧卧位,C形臂X线机透视选择适当体表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后,0.8%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环锯组:透视引导下将穿刺针穿刺至上关节突外侧,沿穿刺针放入导丝引导软组织套筒逐级扩张,再更换半齿半口的成形通道,敲击有齿部分锚定于上关节突骨面上。再沿成形通道置入7.5 mm环锯(图1e)及内镜,镜下射频显露上关节突尖部,使用环锯在内镜直视下对上关节突尖部成形。

骨钻组:透视引导下将穿刺针穿刺至上关节突尖部后,更换导丝引导扩张软组织。再沿导丝置入TOM针,按BEIS技术要求将TOM针调整至透视侧位位于上关节突尖部与椎体后上角的连线,透视正位达到中央椎管[5]。再依次更换4 mm、6 mm、8 mm钝头骨钻在透视引导下逐级磨削上关节突外缘及腹侧缘进行成形。

最后置入工作通道,透视见位置良好后,镜下操作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沿神经根周围减压,确认神经根减压充分后,射频仔细止血及行纤维环成形术,缝合皮肤切口,手术结束。术后均予营养神经、消肿药物等对症处理,术后3 d可佩戴腰围下地。

1.4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围手术期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复查CT三维重建,观察椎间盘、椎间孔处减压扩大情况。上关节突骨去除量:Mimics 17.0软件导入手术前后CT薄层资料,重建同一上关节突的三维模型,计算两模型体积的差值。术后复查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Dupuis法评估手术节段水平位移和角位移[1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数据以±s表示,资料呈正态分布时,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两时间点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资料呈非正态分布时,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等级资料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情况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神经根、硬膜囊损伤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环锯组有1例术中出血较多,予镜下射频消融止血、填塞可吸收止血明胶海绵效果不佳,留置引流管并于24 h后拔除,术后及随访未发生无明显不适。两组围手术期资料见表2。环锯组在透视次数、通道建立时间均明显少于骨钻组,环锯组上关节突骨去除量、出血量明显多于骨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长度、镜下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症状性血栓等并发症。

表2 两组围手术期资料(±s)与比较

表2 两组围手术期资料(±s)与比较

images/BZ_18_204_1228_599_1344.pngimages/BZ_18_599_1228_1197_1344.pngimages/BZ_18_204_1410_1197_1476.pngimages/BZ_18_204_1543_1197_1609.pngimages/BZ_18_204_1675_599_1742.png切口长度(cm)通道建立时间(min)上关节突骨去除量(cm3)住院时间(d)images/BZ_18_599_1675_816_1742.png1.10±0.12 12.60±1.99 0.60±0.05 5.45±0.74images/BZ_18_816_1675_1048_1742.png1.15±0.11 28.00±5.38 0.41±0.03 5.27±0.86images/BZ_18_1048_1675_1197_1742.png0.707<0.001<0.001 0.516

2.2 随访结果

患者出院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5.36±3.17)个月。在随访过程中,两组各有2例手术节段椎间盘突出复发,除环锯组1例再行PETD翻修后症状改善外,余3例均经理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等保守治疗症状得到缓解。

两组随访资料见表3,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腿痛和腰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腿痛和腰痛VAS评分,及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随访结果(±s)与比较

表3 两组患者随访结果(±s)与比较

指标环锯组(n=42)骨钻组(n=45)P值images/BZ_18_1288_792_2276_859.pngimages/BZ_18_1288_925_2276_991.pngimages/BZ_18_1288_1058_2276_1124.png2.26±0.63 1.67±0.79 2.40±0.62 1.87±0.81 0.304 0.248images/BZ_18_1288_1190_2276_1257.pngimages/BZ_18_1288_1323_2276_1389.pngimages/BZ_18_1288_1456_2276_1522.png1.90±0.96 1.12±0.83 1.96±0.90 0.98±0.75 0.800 0.408images/BZ_18_1288_1588_2276_1655.pngimages/BZ_18_1288_1721_2276_1787.png腿痛VAS评分(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ODI评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images/BZ_18_1288_1854_1875_1920.png21.22±3.72 13.82±2.48images/BZ_18_1875_1854_2109_1920.png20.86±3.70 13.88±2.06 0.649 0.891images/BZ_18_2109_1854_2276_1920.png

末次随访时,环锯组42例中,21例完全无痛,21例活动时轻度疼痛;31例行走正常,无跛行,10例轻度跛行,1例明显跛行;19例弯腰活动正常,23例弯腰活动轻度受限;20例恢复全部运动和劳动能力,22例恢复部分运动和劳动能力。骨钻组45例中,19例完全无痛,26例活动时轻度疼痛;32例行走正常,无跛行,13例轻度跛行;24例弯腰活动正常,21例弯腰活动轻度受限;23例恢复全部运动和劳动能力,22例恢复部分运动和劳动能力。

依据MacNab疗效标准评定临床结果,环锯组优20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8.10%;骨钻组优21例、良19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88.89%,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影像评估

两组影像学测量结果见表4。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椎间孔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椎间孔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环锯组椎间孔面积显著大于骨钻组(P<0.05)。动力位片测量显示,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手术节段水平位移和角位移均无显著改变(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水平位移与角位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锯组典型术后影像见图1。

图1 患者,男,77岁,腰痛伴左下肢疼痛麻木3年,加重1个月,于局麻+监护下行PETD治疗,应用可视环锯关节突成形术 1a,1b:术前腰椎MRI示L4/5椎间盘突出,左侧椎间孔狭窄明显,L5左侧神经根受压 1c,1d:术前腰椎CT示L4/5左侧椎间盘突出、L5左侧上关节突增生内聚,左侧神经根管、椎间孔骨性狭窄明显 1e:术中所应用的直径7.5 mm环锯 1f:术中镜下摘除的突出髓核组织及切除的部分上关节突 1g,1h:术后复查CT示L5左侧上关节突部分去除,L4/5左侧椎间孔、神经根管扩大充分

表4 两组患者影像测量结果(±s)与比较

表4 两组患者影像测量结果(±s)与比较

环锯组(n=42)骨钻组(n=45)P值images/BZ_20_204_512_1201_578.png<0.001images/BZ_20_204_645_1201_711.png130.45±8.53images/BZ_20_776_777_1039_844.png115.00±10.10images/BZ_20_204_777_776_844.pngimages/BZ_20_1039_777_1201_844.pngimages/BZ_20_204_910_1201_976.png1.83±0.37 0.618 1.85±0.45 0.873images/BZ_20_204_1043_776_1109.png0.862images/BZ_20_776_1043_1201_1109.pngimages/BZ_20_204_1175_1201_1242.png指标椎间孔面积(mm2)术后水平位移(mm)术后3个月P值术前术后12个月images/BZ_20_204_1308_776_1374.png5.13±1.12 5.45±1.11images/BZ_20_776_1308_1039_1374.png5.21±1.28 5.42±1.57 0.767 0.916images/BZ_20_1039_1308_1201_1374.png

3 讨 论

环锯与骨钻是经椎间孔入路的BEIS技术两种主要的关节突成形方式,其中可视环锯目前报道临床应用较多,广泛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症等减压[9,11~13]。PETD 应用可视环锯除了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等微创手术特点[5,7],治疗老年LDH还有以下特点:(1)老年人对劳动、运动能力要求不高,因此对无腰椎不稳的老年患者采用单纯手术减压、减轻腰腿痛症状更为合理[2,4];(2)与骨钻靶向穿刺关节突尖部不同,可视环锯仅穿刺至上关节突外侧即可,再于镜下射频显露上关节突尖部,直视下对上关节突尖部成形,并且由于老年患者关节突增生明显,需切除骨量较大,使用直径7.5 mm可视环锯相比骨钻逐级磨削有更高切除效率,从而可显著缩短通道建立时间及透视次数[1,12],并且对神经干扰少[14],进一步提升了老年患者手术耐受程度及安全性;(3)关节突成形方式不同是引起出血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环锯组出血量较多考虑为关节突切除量多,松质骨渗血面积大,同时骨钻对骨面磨削挤压也有一定减少渗血的作用[9],若术中出血较多可根据情况予留置引流管处理;但同时也要注意:(1)环锯旋转成形位置应靠近关节突尖部,若成形位置不当可引起头端部分离断,难以取出;(2)环锯成形过程中,镜下观察到骨块随环锯一起转动并伴有“落空”手感时,应停止继续深入环锯,防止损伤神经根及硬膜囊[12];(3)老年患者椎间孔狭窄明显,若环锯一次成形不足,可再次成形;(4)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及骨质增生同时存在,旋转成形过程中注意“手感差异”,术者需具备一定脊柱内镜基础;(5)老年患者存在腰腿痛病因多、病史长以及退变节段多等问题,术前需仔细评估手术节段[1],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切除部分上关节突是否会导致腰椎医源性不稳已成为讨论热点。Osman等[15]首先研究认为切除尸体上关节突前1/3可使椎间孔的面积增加45.5%,且不引起脊柱稳定性变化。笔者认为单侧手术入路与使用软组织套筒保护了腰背肌的稳定作用,其次只对关节突尖部及增生骨赘进行控制性、选择性切除,因此理论上不会引起腰椎不稳。目前对上关节突控制切除体量研究观点不同,从 1/4、1/3 到 1/2 均有报道[11,16,17],本研究中利用Mimics计量的最大关节突切除量约为1/2,与此相似的临床研究目前尚无标准可参考[9,18]。最近有限元分析认为本研究的环锯成形方式会增加该节段后伸、侧屈、旋转状态下活动度[19],但依据目前腰椎不稳的诊断方法[10],不能准确反映腰椎侧屈、旋转的稳定程度,对此还需后续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PETD可视环锯治疗老年LDH可获得满意的早中期临床效果,具有操作简单、建立通道时间短及透视次数少等优点,对关节突增生引起的椎间孔狭窄骨赘的处理有独特优势,且与骨钻疗效相近,但尚需更多临床与对腰椎稳定性的研究。

猜你喜欢
环锯椎间节段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关节突成形器械的应用研究进展*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侧路单次环锯椎间孔成形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研究
颈腰痛杂志(2021年2期)2021-05-06 06:12:24
一种用于胸腰椎前路减压环锯的研制与应用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36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环锯术探奇
大自然探索(2014年8期)2014-09-10 07:22:44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