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28500)
冠心病的发生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化硬化、动脉痉挛或狭窄,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有关;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胸口疼痛等,严重时引发休克,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目前临床上在治疗冠心病时常用的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但有部分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疗效更佳[2]。 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血管收缩、增殖及内皮功能,改善心肌的供血供氧[3]。 替米沙坦属于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显著的较低心血管炎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的作用,对血管平滑肌收缩和增殖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目前关于两种药物治疗冠心病对患者炎症因子和疗效对比的报道较少。为此,笔者以100 例在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替米沙坦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2 月~2020 年6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龄 50~73(60.55±5.35)岁。 对照组中男 28例、女 22 例;年龄 51~73(60.95±5.27)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无凝血功能障碍;(2)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15d 内服用抗凝药物;(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予清晨顿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6567)治疗,10mg/次,1 次/d。 观察组患者予口服替米沙坦(生产厂家: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40100)治疗,80mg/次,1 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 3 个月。
1.4 临床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比较。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EDD、LVEF 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3)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ml,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患者血清IL-6、hs-CRP、TNF-α 水平,进行比较。
1.5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患者NYHA 分级未改变,症状未缓解;有效:NYHA 分级上升1 级,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显效:NYHA 分级上升超过1 级,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5]。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 χ2检验。 P<0.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DD、LVEF 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LVEDD、LV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LVEF、LVEDD 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DD、LVEF 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51.12±8.18*41.92±6.24*6.323 0.000 LVEDD(mm) LV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n 50 50 t P 65.98±6.55 66.12±6.62 0.106 0.916 52.17±2.87*60.18±3.98*11.543 0.000 34.35±5.42 34.28±5.47 0.064 0.949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IL-6、hs-CRP、TNF-α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 IL-6、hs-CRP、TNF-α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IL-6、hs-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IL-6、hs-CRP、TNF-α 水平比较()
表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IL-6、hs-CRP、TNF-α 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27.41±3.19*35.12±4.34*10.122 0.000 IL-6 (mm) hs-CRP (%) TNF-α(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n 50 50 t P 18.15±2.42 18.28±2.47 0.266 0.791 10.12±2.18*14.62±2.34*9.950 0.000 8.48±1.15 8.32±1.13 0.702 0.485 2.47±0.77*3.98±0.98*8.567 0.000 40.35±5.32 40.28±5.26 0.066 0.947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条件不断改善,过多脂肪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多发于老年人,对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不利影响[6]。 冠心病的发生与血管内皮损伤、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炎性反应等存在密切联系[7]。 因此临床上在治疗冠心病时多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从而起到阻断炎症因反应的信号传导,降低炎性反应,从而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目的[8]。 同时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也是常用药物,可通过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抑制作用,舒张患者血管。其中,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替米沙坦是常用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为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的疗效,我们展开对两种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hs-CRP、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使用替米沙坦治疗冠心病相较于使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能够更加有效的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分析原因,替米沙坦能够激活PPARγ,从而加强了对脂肪生成的调控,促使脂联素的大量生成,起到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从而利于冠心病患者动脉炎性因子的控制[9],更加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 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LVEF 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使用替米沙坦治疗冠心病相较于使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原因可能是,相较于使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使用替米沙坦治疗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更低,而炎症因子的水平表达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持续性的炎性反应会导致冠心病患者体内的斑块稳定性变差,易导致斑块脱落、破裂,最终导致斑块脱落、血栓形成;同时各炎症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10]。因此炎症因子的有效降低对患者的病情向好转变起到促进作用,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和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的疗效过程中使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相较于使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更佳,能促进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