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霄红
摘 要:幼儿园美术课程教学的组织开展中需结合不同的美术课程教学侧重点,在教学组织思路、教学方法应用、教学辅助工具融合应用以及教学实践开展等多方面体现出教学特色,以引导孩子的兴趣,促使其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组织相应的教育引导工作。水墨画是美术课程教学体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教育引导工作,在具体的教学开展中也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传播任务,教师应当通过重视教学引导,提升教学引导方式的丰富性、尊重幼儿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提升教学引导实践力度、注重发散性教育引导,拓宽水墨画教育视野范围,达到提升幼儿园水墨画教学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幼儿园;水墨画教学;实践教学;兴趣培养
引言:在幼儿园阶段的水墨画教学组织中,其主要目标在于初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认知,并且在水墨画教学中观察孩子的想象力、实践能力以及空间思维能力等。教师只要在教学引导中能够结合孩子的主观兴趣做好教学引导工作,就能够促使水墨画在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起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美术学习实践能力的目标。
一、幼儿美术教育中融入水墨画教育的重要意义
水墨画是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对于幼儿来说能够针对性提升其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美术教学元素,教师应当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方法的应用、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融合为取得更好地实践教学效果不断努力。具体来说,水墨画在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水墨画教育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传播
传统文化传播与渗透应当从启蒙教育阶段就引起充分的重视,并且在教育引导的初级阶段注重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兴趣反馈引起充分的重视。水墨画在美术专业领域是带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课程内容。幼儿在其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存在客观局限的情况下,若教师直接引导孩子学习和接触传统文化,不容易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但水墨画教学作为一种具象性很强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素材,可帮助教师通过水墨画的绘画主题、绘画形象以及绘画技法等多方面入手对幼儿渗透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1]。为了取得更好地渗透教育效果,部分水墨画绘画教育中的主题选择也可结合实际与幼儿比较熟悉的儿歌、诗歌改编的歌曲等进行联动教育引导,促使幼儿能够更加形象真实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二)通过水墨画教育引导幼儿对色彩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
水墨画创作中的色彩应用具有鲜明性强、色彩丰富的特征,在水墨画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幼儿可通过接触和学习水墨画的相关知识,并且在实践中观察和感受,对水墨画的色彩应用原理和色彩饱和度差异进行更加直观的观察。另外,作为幼儿来说,色彩应用的丰富性也能够激发出幼儿对于美术绘画创作中色彩应用的意识,促使其发挥想象力运用多种不同的色彩进行水墨画的创作。另外,水墨画绘画过程中水的掺入比例也会影响水墨画的绘画效果,色彩的见面;作品效果的立体感,都需要通过色彩的合理应用达到相应的效果。虽然幼儿在自主绘画能力和理解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教师仍然可以在水墨画课程教学的组织开展中融入一部分鉴赏类课程,帮助孩子们通过自主欣赏找到水墨画的色彩应用特征,达到依托水墨画提升幼儿美术审美能力的目标。对于美术课程教学来说,幼儿对色彩的认知也是其在后续的一系列教学引导中获得更好的美术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条件[2]。
(三)通过水墨画教学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充分的拓展空间
拓展创作空间的形成符合幼儿园孩子的自主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特征,能够促使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更好的主观学习体验。水墨画教学在幼儿教育阶段更加注重孩子在参与实践过程中的自主性。只有尊重幼儿的主观意愿,孩子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和优化。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也是激发其对水墨画教学主观兴趣的重要方法[3]。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只要合理选择辅助的先进教学工具进行应用,就能够在有限的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主实践创作意识,布置具有拓展性的美术创作活动,促使孩子们的自主实践创作能力得到提升。
二、幼儿水墨画教学组织开展的有效路径
水墨画作为一种讲究色彩应用和构图模式的美术作品形式。幼儿园教育阶段,更需要教师从兴趣培养的角度出发,通过多元化资源条件的调动为水墨画的教育引导提供重要的支持。同时,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也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以下结合幼儿教育阶段的水墨画教学要求探讨这部分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注重教学引导阶段的工作,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虽然从宏观上来讲,美术课程的教学组织过程中,幼儿整体上的参与度和参与积极性是相对较高的。但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孩子对于水墨画这类美术作品内涵丰富的知识内容在理解能力和理解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需要在幼儿初步接触美术作品中的水墨画作品时,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法引导孩子接触和认识水墨画,首先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感官感受,随后引入到实践教学的环节。另外,部分传统文化内容和背景的渗透,也需要教师在教育引导的方式方法上提升有效性和针对性,力求通过丰富且适宜的教学引导方式,取得良好的前期引导效果。具体来说,教师一方面可在前期引导阶段播放多媒体视频资料或者图片资料,让孩子对水墨画作品首先形成一个感官上的良好认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提升教学互动力度,通过向幼儿提问激发孩子的自主思考,取得良好的教学引导效果。例如,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就可作为幼儿水墨画启蒙教育的有效素材进行应用[4]。
(二)运用丰富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引导,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运用对于取得更好的水墨画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教师应当结合孩子的主观兴趣,通过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首先了解幼儿对水墨画这一美术作品形式的了解程度和主观兴趣。在此基础上应以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水墨画的实践教学引导工作,促使孩子们在真实体验到教学实践乐趣的基础上学习到水墨画的绘画技法,并且获得良好的主观学习体验。比较常见的可用教学方法包括游戏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等。例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组织开展水墨画绘制的主题亲子游戏,让孩子与家长共同参与到水墨画的课程教学实践中。设定一个水墨画主题,让家长与孩子合作完成,或者通过接力绘画的方式,分别在固定的水墨画主题模板上创作相关的内容,将水墨画教学的过程转变为亲子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这有利于提升其对水墨画课程学习的主观兴趣,并且在亲子活动的氛围中感受到水墨画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为了激发孩子们参与相关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学期末举办水墨画园内画展,让孩子们自己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能够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水墨画,达到提升幼儿水墨画绘画能力的目标。教师只需要在教学组织实施的过程中注重提升教学评价工作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就能够促使幼儿的水墨画绘画教学效果更加突出的体现。
(三)尊重幼儿的主观意愿,提升水墨画教学的发散性
为了保持幼儿园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孩子创造的天性,教师在进行水墨画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对孩子主观意愿的充分尊重。结合幼儿在学习中的主观需求,拓宽水墨画教学的范围和空间,促使幼儿能够结合个人的主观兴趣进行自主创作。这对于孩子来说,也能够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信心和自主性,促使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用心感受水墨画的美感,教师应当首先对孩子发散性的美术创作作品从积极的角度进行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或从专业的角度对幼儿进行指导,促使幼儿的水墨画作品在最终呈现效果方面达到更好的状态。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实践学习体验是其维持兴趣,获得更高层次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挖掘孩子绘画实践潜力的有效路径。
三、结束语
综合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水墨画教学对于幼儿的审美能力、实践学习能力都会产生非常中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水墨画教学组织的过程,运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方式方法,为取得更好的水墨畫教学引导效果提供重要的支持。对于幼儿来讲,这是其美术课程教学启蒙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激发幼儿主观上学习美术知识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杨幼梅.整合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水墨画教学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1,2(10):144-146.
[2]杨兰.感受写意水墨之美——简谈幼儿园水墨画教学体会[J].幼儿美术,2021(05):46-47.
[3]祁雨薇.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水墨画题材的运用[J].幸福家庭,2021(22):129-130.
[4]李敏.水墨动画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漫画月刊,2022(Z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