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咏梅
摘 要:本文以智能制造企业目标成本管理优化为分析对象,首先概述了目标成本管理的相关内容,接着分析了该行业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论述了智能制造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以便不断提高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智能制造;目标成本;成本管控;成本技术
一、引言
国家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大多数行业都处于全面竞争的市场环境,许多企业都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盈利能力作为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伴随着现代信息技術快速发展,人们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变得更加便捷,加速了智能制造企业的竞争,不同企业间产品的性能质量差异在逐步淡化,整个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单纯依靠产品质量已经很难帮助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因此,加强目标成本管理,做出高性价比的产品是越来越多智能制造企业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探讨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希望通过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优化智能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二、目标成本管理的概述
目标成本管理的思想最早始于日本,是一种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目标成本管理法,首先是以目标市场为导向,以目标价格、企业的目标利润为基础计算设定产品的目标成本,实施价值工程分析,从产品设计到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全链条的通力合作,一起达成目标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目标成本管理法是企业成本管理和利润规划的系统性管理活动。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将成本分成五个不同的环节,它们分别是目标成本设定、目标成本分解、目标成本实施与反馈、目标成本考核与追踪、目标成本的持续改善。
三、智能制造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设定的目标利润率不科学
企业制定的目标利润率缺乏科学的依据。在确定目标成本时,要求依据行业的整体财务状况、企业自身定位及竞争能力来确定企业的目标利润率及不同产品品种的目标利润率。目前,一些企业的目标利润率只是采用单一的投资回报率来作为目标利润率,而企业产品种类非常多,对于智能制造企业,销售的产品针对客户的具体要求而单独研发定制的情况比较普遍,不同种类的产品系列面对的客群差异较大,客户对产品的品质、性能要求各不相同,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也有较大差异,采用单一的目标利润率无法很好的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也不利于企业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或者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品使用同一个目标利润率,导致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难以有效推进,最终使得目标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无效。
因此单一的投资回报率作为所有产品的目标利润率来计算目标成本,本身缺乏科学性。
(二)目标成本设定不合理
第一、目标成本设定不合理。由于不同行业的客群对目标价格的敏感性差异较大,目标市场处于成熟期甚至衰退期,目标价格是微利模式,但由于企业采用相对单一的目标利润率,计算出的目标成本就相对激进,导致目标成本定得过低,为后续目标成本的实现及考核带来困难。有的新兴行业,整个行业处于成长期,财务状况较好,客户对价格不敏感,产品整体利润率较高,这种情况,企业还采用与微利产品一样的目标利润率,计算出的目标成本就相对宽松,目标成本定得过高,各成本责任主体,在目标成本实施阶段很轻松就完成,成本考核及绩效激励就失去了意义,这种情况就人为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二、与目标成本相关的单位成本定额设置不合理。在产品设计及试产阶段,由于不同人员的的操作水平并不相同,测算确定的单位成本定额存在偏差。例如,在原材料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之下,一些部门提前完成了生产目标获得奖励,但财务部门在分析后发现单位产品定额成本太大,致使目标成本提前完成。与此同时,随着市场产品竞争的白热化,产品价格也在快速下降,并且会随着产品的设计及工艺的持续改进,单位成本定额会不断的下降,需要及时向财务部门汇报材料消耗量、采购价格及实际工时数据,财务部门才能够及时核算出最新的单位产品定额成本,据此调整目标成本,确保达成企业目标成本管理。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很多部门并没有及时的汇报消耗量、材料价格,工时等数据,致使财务部门无法及时核算单位定额成本。
(三),缺乏用目标成本约束产品设计的事前及事中控制机制。
目标成本管理非常重视生产制造成本,但是研发及工艺设计通常决定了产品制造成本的80%。因为产品研发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的种类、投入量及材料结构型态,固化了产品制造流程、工艺方案及人工成本投入,固化了产品的性能与质量。对于智能制造企业,对特定客户的定制化研发设计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一些企业缺乏目标成本管理对研发设计的事前控制约束机制,没有将目标成本嵌入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产品过度设计,一味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忽略产品的经济性,没有平衡好价格与功能的关系,有些产品的功能过多、质量标准定的过高,超出客户对产品性能、质量的正常要求。这种过度的研发设计对客户来说是不增值的,客户也不会为非增值部分买单。纠正智能制造企业过度研发设计,将目标成本嵌入研发设计及工艺优化过程,对实现目标成本管理起到决定性作用。
四、智能制造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目标利润率的设定
第一、依据企业战略选择合适的目标利润率。智能制造企业大多是国家鼓励的行业,行业整体处于成长阶段,企业总体战略选择是成长型战略。企业的经营战略选择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企业无论选择哪一种经营战略,最终经营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目标利润。一般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的整体财务状况、企业自身定位和竞争能力、资本加权平均成本等确定企业的整体目标利润率。依据市场占有率及业务增长率,运用波士顿矩阵分析,将企业不同产品类别,划分为四类:“明星、金牛、瘦狗、问题”。针对“明星业务、新兴的问题类业务”确定较高的目标利润率;针对“金牛类业务”按照市场平均利润率确定为目标利润率;针对“瘦狗类业务”确定较低的目标利润率。第二、新产品序列的目标利润率的设定。一般而言,确定新产品目标利润率,首先要做好市场调查,智能制造企业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客户对产品的性能,质量、预期价格等需求偏好;对竞争对手及市场替代品的调研,综合分析确定目标市场价格。85F5188C-2F12-4496-A8B5-296BAC80B8EB
第三、优化老产品的目标利润率。按照上述确定目标利润率的方法对已有在销产品进行分析,重新核算实际的利润率,如果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市场价格大幅下降,则需重新设定该类产品新的目标利润率及目标成本。
(二)完善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落实责任
第一、设定目标成本。根据企业设定的各类产品目标利润率及各产品的市场价格,计算确定各产品的目标成本。智能制造企业应成立由研发、工艺、质量、生产、采购、、市场、销售、财务、信息、人力等部门组成的目标成本管理项目组,负责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下达、考核,有效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企业能及时准确的取得目标成本计算相关的市场价格、材料采购价格、人工工时等各类财务信息。第二、分解目标成本。目标成本设定后,要与基于现实的可比产品、现实设计、现实制造能力等估算成本目标,计算成本差距,需要通过设计创新、供应商降本、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来消除成本差距。对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及成本差距,要在各部门、各工序间分解,对于智能制造企业,目标成本80%是由研发和工艺决定的,因此把落实目标成本的责任重点放在研发设计及工艺优化的阶段,对研发设计、工艺的各个步骤要进一步分解落实责任。对于生产阶段的目标成本责任分解,重点放在提高自动化机器的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尽可能减少人的因素。
(三)做好目标成本约束产品设计的事前及事中控制
目标成本管理的重心是将目标成本嵌入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因为一旦设计完成,发生在制造环节的要素成本将必然发生,产品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材料投入、生产流程、工艺方法及人工投入,固化了产品的性能与质量。在智能制造企业中,以产品经理为主导组成的跨部门团队全程參与产品设计及其他各环节的目标成本分解、落实成本控制。研发部门根据市场销售部门导入的客户需求,经过与客户的反复沟通形成产品规格书,根据产品规格书,通过仿真设计软件的仿真测式结果,确定总体设计方案,出具相关设计图纸,根据方案及图纸做首版投料,设计出首版样品。根据首版样品把成本降低指标分解到各产品结构及工序上,如果降本指标能达到要求,就可转入基本设计阶段,否则还需要运用价值工程重新对设计及结构进行调整,平衡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度设计。基本设计阶段达到挤压成本目标后转入详细设计阶段,在工艺优化阶段需要同样的方法挤压成本,增加工装夹具,提高产品的生产工艺,在降本额度达到后转入小批量的试生产。试生产是对前期设计规划与成本控制结果的检验与评审,便于发现可能存在的设计缺陷及成本控制责任的问题,如果试生产阶段发现产品成本超过目标成本的,本次研发设计及降本措施评审不予通过,必须重新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新产品只有在目标成本达成后,才能转入产品的生产阶段。(四)加强目标成本的持续改善
目标成本管理在实施中,不应当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随着市场价格不断下降,企业生产过程中工人因为学习曲线效应,原来设定的生产阶段的目标成本不再适用,供应商随着生产交付给企业的产品越多,因规模效应,分摊给每个产品的固定成本及变动成本都会下降,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在售产品重新确定目标成本,并按照目标成本管理流程重新进行分解、落实控制责任。在不降低产品性能质量的前提下,重新优化产品设计及工艺,提高产品的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生产环节引入新的生产技术及方法,降低制造成本。在智能制造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一般占到制造成本的50%,因此加强供应链的管理,是目标成本管理的重之中重,每年将降低采购成本的指标设定为采购部门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加强供应商与企业研发及工艺部门的沟通,互享设计信息,交流降本经验。基于价值链分析,消除非增值作业对目标成本的消耗。加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通过改善质量成本,降低营销及售后维护的质量成本。通过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目标成本的持续改善达成目标成本管理的目标。
(四)加强企业目标成本控制能力建设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目标成本管理都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因此智能制造企业需要成立由产品经理为中心主导的跨部门目标成本管理项目组,项目组成员包括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及财务成本核算小组成员,以方便多方沟通协调。该小组专门负责各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目标成本管理的各个事项,同时赋予该项目组一定的权力,以此提高目标成本管理能力。目标成本管理项目组作为跨部门组织,直接向企业负责人报告工作情况。在目标成本实施的过程之中,项目组还需要强化对目标成本实施的监督,对于发现的任何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如果在研发设计阶段降低成本目标没有达成,即使产品设计已经完成,也不能转到生产,需要返回重新进行优化设计,直到达成成本目标。
建立包括目标成本控制管理在内的相关制度流程,各部门将目标成本控制指标纳入关键绩效考核体系,根据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年度绩效奖惩挂钩。项目组要加强内部的学习培训,同时要在企业内进行各层级的全员培训,提高员工对目标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加强相关内部控制流程体系建设,提高智能制造企业内控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目标成本管理的效率及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不断提高智能制造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实效,企业需要合理设定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分解落实目标成本责任,用目标成本约束产品设计,持续改善产品目标成本,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强化目标成本管理能力,发挥ERP系统在目标成本管理中的关键性作用,多方合力降低目标成本,以此有序提升智能制造企业目标成本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国丽. 强化目标成本管理 优化企业成本控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0(12):2.
[2] 张晓艳. 浅谈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现状及改进研究[J]. 商讯, 2019, No.183(29):131+133.
[3] 李彩霞. 企业经济管理中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探讨[J]. 幸福生活指南, 2018(19):1.85F5188C-2F12-4496-A8B5-296BAC80B8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