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思妍 肖骏 宋美娇 邹贺
患者,女,53岁,因面部超声美容后突发双眼视力下降10 d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就诊。患者自述10 d前于某美容机构行面部Ultherapy超声治疗(设备名称、参数等数据不详),治疗后立即出现了双眼视力下降,未予重视。但上述症状在这段时间内并未得到改善。在病史追问中明确在没有眼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超声治疗过程中将超声探头应用于眼部及周围。该患者否认其他眼部疾病或糖尿病等系统疾病史,自述既往双眼矫正视力20/20。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视力(UCVA)为20/40,-3.50-1.25×75=20/33。左眼UCVA为20/33,-3.00-0.75×105=20/25。右眼眼压为1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6 mmHg。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双眼晶状体前囊下平行排列的点阵状白色混浊(见图1)。右眼较左眼更加明显,可见其前皮质下点状混浊,但尚未累及晶状体核及后皮质(见图2)。其他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正常。实验室检查:就诊时空腹血糖为6.0 mmol/L。
考虑到患者就诊时的视力水平,我们选择随访观察。首次就诊后的1 年对该患者进行了第一次随访,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未发现病灶有明显进展。右眼UCVA为20/40,左眼UCVA为20/33。遗憾的是由于经济原因,患者拒绝进一步的视力检查,但在随访期间该患者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考虑到病变可能进一步影响视力,我们将继续对该患者进行随访。尽管该患者双眼白内障的诊断已明确,但其病因尚不确切。
图1.面部超声美容后双眼点阵状晶状体混浊患者在裂隙灯显微镜宽裂隙下双眼眼前节照片A:右眼,晶状体点状混浊呈线性平行排列;B:左眼,晶状体透明Figure 1.Full lens image with wide slit beam in the patient with punctate lens opacification after ulthera in the face.A:Right eye.Punctate opacities are linearly arranged and two lines on the right are parallel.B:Left eye.The lens is transparent.
根据本病例中患者的年龄、发病过程、眼部检查和既往的总体健康状况来看,我们基本可以认定该患者的晶状体混浊并不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出生前后即存在、或出生后1年内逐渐形成的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导致的白内障。本病例中患者晶状体的混浊表现并不是典型的先天性白内障表现,且患者视力是近期才下降的。然而,以往的研究描述了导致白内障进行性发展的遗传改变,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想法,发现了单基因突变Arg-14→Cys(R14C)导致了γD-晶状蛋白发生改变[1]。在这种情况下,受影响个体的晶状体在出生时看起来很透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局部混浊,发生蛋白质聚集,特别是与二硫键形成有关,这是许多白内障形成的主要特征。因此,尽管受影响个体的晶状体在出生时可能是透明的,但促进γD聚集的微小因素可能早已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突变效应可能发生在正在经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较老的正常晶状体中。因患者拒绝做进一步检查,且未进行家系调查,故无从得知该患者是否存在γD-晶状体蛋白突变。
图2.面部超声美容后双眼点阵状晶状体混浊患者右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A:直接照射法;B:后照法。A和B显示晶状体前皮质点状混浊,剩余皮质、晶状体核及后囊均未发现明显混浊Figure 2.Right eye slit lamp examination in the patient with punctate lens opacification after ulthera in the face.Punctate opacities in the superficial cortex with a thin slit beam (A) or with retroillumination (B).The rest of the cortex,lens nucleus,and posterior capsule did not show obvious opacity.
外伤/并发/放射性白内障可能是由于全身性疾病、创伤、物理或化学因素,暴露于大量热或辐射下而发生的,有时甚至没有明确的原因。晶状体混浊的外观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本病例中,患者既往没有医疗、外伤或用药病史。在先前描述的各种复杂性白内障中,未发现具有平行排列的点状混浊的情况。此外,另一项研究报道了使用已建立的理论模型对牛眼晶状体进行声学、热学和光学损伤的研究,以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诱发的病变形成。新鲜晶状体的光学透明性极好,热坏死诱导的不可逆变性的白色不透明区域可以很容易被研究者观察到[2]。尽管这项研究是在牛眼中进行的,并且实验中使用的超声能量与我们病例中的超声能量可能不同,但其发现对我们的病例有启示意义:当将超声波微聚焦到活组织中的某个点时,会发生分子振动并产生热量,从而在预定的组织深度产生明确的热损伤区域,同时不影响周围组织。在相应的组织温度下,新胶原蛋白被刺激产生[3],其形成的晶状体混浊形态与本病例相似。
在眼眶周围区域的超声治疗中,并未明确说明可以在眼睑部分进行直接操作。然而,患者清楚地表明,她在上眼睑进行了整容操作,且在整个操作期间没有配备任何护目装置。
根据我们可掌握的信息,尚无法确定本病例的明确病因。但我们高度怀疑该患者晶状体的特殊点状混浊表现可能与极限音波拉皮超声美容过程中的不当操作有关。虽然聚焦超声在眼部的损伤很少被报道,但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武汉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于2018 年报道了1例年轻女性在通过强聚焦超声紧致眼部后,其热损伤导致了包括眼内压急剧上升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的病例[4]。
基于医学文献的微聚焦超声具有可靠的安全记录,迄今为止已有超过350 000种治疗的市场使用数据以及回顾性案例研究,这些记录基于医学文献以及受控临床试验的结果[5]。其结果表明大多数不良事件可能归因于错误的操作。希望本病例报告能对美容行业相关人员有警示作用,务必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眼部伤害。
利益冲突申明本研究无任何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金思妍:采集数据,撰写论文,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肖骏:行政、技术或材料支持,指导,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宋美娇:数据采集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邹贺:对文章知识性内容进行批判性审阅,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