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恩格斯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
——基于文献计量与关键词趋势预测

2021-07-02 03:48姚金海邹家骏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姚金海 邹家骏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 南昌330108)

长期以来,作为马克思主义共同创始人的恩格斯,却往往以“马克思的挚友与战友”“第二小提琴手”的形象与地位而存在于人们的印象和记忆当中。以至于多数情况下,恩格斯的历史记忆一般伴随马克思的纪念而出现,故有关纪念与记忆并不张扬而显内敛。[1]当然,在传统之外,国内学术界对于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的重新评价和发掘工作也从未停止。尤其是对于人为贬低恩格斯贡献甚至刻意制造“马恩对立论”的观点进行了驳斥。朱传棨通过对恩格斯早期和晚期著作及相关理论活动的梳理挖掘,在系统揭示恩格斯人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其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的突出贡献予以了客观评价。[2]冯景源、[3]段迎晖、[4]周睿[5]等对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保卫和发展唯物史观方面的历史贡献进行了客观公正评价,既驳斥了“马恩对立论”者贬低甚至否定恩格斯作用的观点,也对“恩格斯主导说”派人为拔高恩格斯的观点进行了理性分析。朱宗炎、[6]刘佳和顾保国、[7]付文军[8]等人对恩格斯在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作为“合作者”“阐释者”“传播者”“捍卫者”所起的巨大作用与贡献进行了客观评价。“科学社会主义”最早就是由恩格斯于1873年提出并使用的一个词汇和概念,1874年马克思也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这一概念。[9]赵曜、[10]梅荣政、[11]薛俊强[12]等指出,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为“科学社会主义之父”,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解读与创新不是背离马克思而是更好地完善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事实上,学术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恩格斯的研究,不管是在范围、内容还是深度方面,一直都处于持续扩大和深化的态势,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总体呈现出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深度不断深化细化的态势。但是,在恩格斯思想的历史贡献与地位评价等方面,学术界远未达成共识,甚至争议颇多。回顾学术界关于恩格斯研究的现状、特征并进行趋势展望,对于客观评价恩格斯历史地位与贡献,并在对其思想体系进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获取智慧资源、更好地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方面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基于对恩格斯进行研究的已有文献的数量特征及其背后的意蕴进行综合分析,力求从中反映出我国恩格斯研究的现状及其进展,并对后续可能之研究方向与领域加以展望。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和CSSCI子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1992-2020年间的关于恩格斯的研究为样本。在中国期刊网上指定数据库中以“篇名”为检索字段,以“恩格斯”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数据库中自1992年间的所有学术期刊论文,从中排除作者、关键词或摘要缺失的文章以及报道类文章,最终保留2505篇期刊文章。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和SNA(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等对恩格斯研究论文的作者、机构、期刊分布等规律进行分析与揭示,利用UNCINET、NETDRAW等软件对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在构建共现矩阵、词云图、网络图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主题及其丰富内涵进行分析研究。

二、文献年度分析

从1992-2020年的恩格斯研究论文年度发文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从中可知:第一,从发文数量来看,CSSCI期刊以及核心期刊截至目前所刊发的“恩格斯”主题文献总计2505篇,高质量文献数量较为丰富;第二,从时间维度来看,所有年份均有相关主题文献刊发,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12年顶峰时期高质量文献数量达到170篇,虽然近期略有下滑,但从绝对数量上而言,年度“恩格斯”研究文献量仍保持在100篇以上。需要说明的是,由于2020年的相关论文在数据库中尚未形成完整年度记录,所以产生的数据不列入分析范围之内。根据年度发文统计图可知,我国学术界关于恩格斯的研究从2008年左右开始进入勃兴阶段。

图1 年度发文统计图(1992-2020)

三、作者与期刊分析

笔者通过对恩格斯研究论文的作者与来源期刊进行统计分析,能够了解该领域内作者发文的整体情况,确定该领域的高产作者、主要发文载体等情况,进一步实现对恩格斯研究领域的跟踪探讨。本文对恩格斯的论文进行了作者发文量统计(表1)和来源期刊发文量统计(表2)。

综合表1和表2的统计结果可知,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山东师范大学李爱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徐洋、北京大学赵家祥、北京大学顾海良等作者的发文量排名前五,均超过11篇,属于该研究领域内的高产作者。但前20位高产作者的总发文量为212篇,仅占累计发文量2505篇的8.5%,其核心引领作用仍显得不够。《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求实》等核心期刊关于恩格斯研究的发文量位居前五,发文量均大于等于47篇,属于该研究领域内的前沿阵地。排名前20位期刊的总发文量为887篇,占累计发文量2505篇的35%,其作为该领域内理论宣介主阵地的作用较为显著。总体而言,国内学术界关于恩格斯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来自众多机构的一批高产作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内一批核心期刊持续跟进并刊发该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未来仍将呈现较好增长态势,但高产作者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强化提升。

表1 作者发文量统计

表2 来源期刊发文量统计(前20位,篇)

四、主题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分析

学科快速发展过程中文献数量也呈几何级数增长态势。面对数量庞大的文献数据,传统的统计手段已经难以满足海量数据分析之需,有必要借助更加专业的文献计量与文本挖掘工具进行质性分析。其中,知识图谱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它可以显示学科知识的发展历程与关系结构,同时具备了“图”和“谱”的双重特征。本文首先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关键词是由作者对论文内容及类别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在某个学科领域高频率出现,往往代表着现阶段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对关键词的时空分析能够很好地揭示出该学科或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的历史演变。

笔者对中国知网上述特定数据库1992年以来已有学术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揭示国内研究学者对恩格斯研究的热点主题。本文借助UCINET等软件绘制关键词词云图,为了展现关键词的时空变化,本文还将收集的文献数据按照周期的不同分别绘制词云图,图2中(A)为全部文献(1992-2020年)的文献关键词词云图,(B)至(F)为不同周期的文献关键词词云图。

图2 1992—2020年国内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关键词词云图

由图2(A)可知,出现频率前十的关键词依次为:1.马克思恩格斯(2225频次);2.资本主义(179频次);3.历史唯物主义(153频次);4.马克思主义(141频次);5.自然辩证法(126频次);6.思想体系(115频次);7.社会主义(105频次);8.马克思主义哲学(90频次);9.唯物史观(83频次);10.共产主义(56频次)。许多经典著作中都将恩格斯视为“马克思的挚友与战友”,多数情况下有关恩格斯的研究都伴随马克思同时出现。这一点在图1中也得到了印证,不论在什么时期,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对比图2中的(B)至(F),也能看出学术界对于恩格斯的研究热点在不同时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早期(1992年至2009年)对于恩格斯的研究主要聚焦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思想体系”等方面;而近期(2010年至2020年)学者们更加关注马克思恩格斯的当代价值,“生态文明”和“资本论”等关键词出现频率开始增多。

(二)关键词共词网络分析

基于共词分析原理,本文对高频关键词基于共词统计的结果构建共词矩阵(表3),并通过UCINET转化后,利用可视化社会网络分析软件NETDRAW绘制高频关键词网络图(图3)。

表3 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部分)

为了更好地反映恩格斯研究文献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所有文献的关键词(词组)进一步分析,通过NETDRAW软件绘制网络图谱,利用UCINET和NETDRAW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以准确反映出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特征,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

图3中,一个节点代表的就是一个关键词,节点越大,说明所代表的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越大,出现的频次越高;连线越粗,说明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越紧密。结合表3和图3可以看出,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组成了一个完备的网络体系,并无孤立点,表示研究恩格斯领域的文献已经具有一定完备性。从节点大小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等关键词的点度中心性值较大,周围连线密集,处于关系网络的重要位置,代表着恩格斯研究的最重要热点。而一些节点的方框较小,周围连线稀疏,例如“和谐社会”“启示”“晚年恩格斯”“当代价值”等关键词的点度中心性值较小,表明这些领域仍待学者们继续探索。

图3 高级关键词网络图谱

为进一步分析高产作者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本文绘制了作者—关键词2模网络图(图4),以便于直观地了解目前恩格斯研究领域内学术群体之间的关系。

图4中,圆形节点代表的是作者,正方形节点代表的是关键词,节点大小代表作者或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连线粗细代表作者和关键词之间的耦合紧密程度。我们可以从图中直观地看到学科结构领域的丰富内涵,清晰呈现出作者的不同研究领域以及不同作者研究领域的交叉耦合情况。如高产作者的研究领域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与陈力丹教授直接相连的关键词包括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思想体系等,与李爱华教授直接相连的关键词包括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等,表明上述作者主要研究领域高度聚焦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及其相关领域。图4也能为我们显性直观地揭示高产作者共同研究的领域,如陈力丹教授和李爱华教授均与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思想体系等关键词紧密相连,意味着二者在此领域内具有高度耦合性。又比如,涉及“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高产作者包括胡海波、何中华、胡大平、臧峰宇等。进一步选取28位作者和69家研究机构,本文构建了一个作者—研究机构邻接矩阵(28×69),并将其转化为作者—研究机构2模网络进行可视化绘图(图5)。

图4 作者—关键词2模网络图

从图5可知,北京大学对“恩格斯”的研究已经形成比较好的学术氛围,总共有5位学者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论文,与其他研究机构相较而言该领域学者数量少,整体上研究“恩格斯”的学者相对比较分散。从机构名称来看,绝大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机构几乎没有,不利于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对2505篇文献进行合作状况分析的结果表明,由1位作者独著的文章数为2038篇,占比超过80%;由2位作者合作的文章数为437篇;由3位作者独著的文章数为28篇;由5位及以上作者合作完成的文章数仅有2篇,合作率(由2位或2位以上作者合作完成的文章数量占比)仅为18.64%。因此,当前该领域作者之间尚缺乏紧密的合作,未来需要加大跨部门跨机构合作力度。

图5 作者—研究机构2模图

(三)中心性分析

SNA中的中心性一般用来评价网络中行动者重要与否,是衡量其职务、地位的优越性或特权性,以及社会声望的重要标志。[13]文献计量与文本知识发现领域同样可以采用这一方法来度量或评价关键词网络图谱中的各关键词在网络中的地位以及承担的角色,从而揭示某研究主题的关注度与影响力。关键词节点中心性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三种。将关键词共词矩阵导入软件UCINET中,可得到网络中每个关键词节点的三类中心度结果,详见表4及图6。

从表4和图6中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体系、资本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关键词节点的点度中心度数值较大,因而在所有关键主题词中处于显著重要的核心地位,与其他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沟通较为密切,桥梁作用较为显著,属于恩格斯研究领域较为热点的主题。在高频关键词中心度指标视图中也可以发现这些关键主题词处于图的右上方位置。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指标也大致能从另一个侧面与点度中心度指标结果相互印证支持。

图6 恩格斯研究高频关键词中心度指标视图

表4 恩格斯研究高频关键词三类中心度指标(部分)

(四)凝聚子群分析

将社会学中的群体与个体关系思想引入社会网络研究中,可将有若干节点组成的社会整体网络按照一定规则分割凝聚为若干子群,又称为小团体,位于同一子群中的节点之间具有相对较强、直接、紧密、经常或者积极的关系。关键词共现网络中,节点就是关键词,此时,凝聚子群是指网络中的某几个词同时作为某些文献的关键词,且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较强。本文利用UCINET软件中的CONCOR法(convergent correlation,迭代相关收敛法),沿着“network—roles&positions—structural—concor”的操作路径对关键词共词矩阵进行凝聚子群分析得到的结果如图7。

图7中,最左边的列为文献计量过程中提取得到的关键词,中间列的阿拉伯数字分别对应的是左边关键词的代码。这些高频关键词共形成了三个层级的凝聚形态。从最基础的第三个层级来看的话,共形成了6个凝聚子群且每个子群的规模不等。从下往上看的化,较大的两个分别是由4、9、13、17、18、21、28、30、32、35、36组成的子群,和由3、5、8、12、15、16、22、24、26、29、33组成的子群。较小的如分别由11、14组成的子群和由7、20组成的子群。由此可见,恩格斯研究领域已经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的领域已经较为成熟稳定,有的领域目前还比较薄弱。这为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研究领域相对集中的热点主题提供了直观的印象。从最基础的第三个层级6个凝聚子群的“块”分析结果来看的话,国内关于恩格斯的研究大致形成了“恩格斯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与贡献”“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恩格斯与科学社会主义”“工人阶级状况的研究”“晚年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新认识”等热点主题。从第二个层级的“块”分析结果来看的话,由第三个层级6个基础凝聚子群再加上1号点“马克思恩格斯”25号点“被剥削阶级”等孤立点在相关性的基础上再次凝聚又形成了4个次级子群。比如,由7号点和20号点组成的基础凝聚子群“晚年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新认识”加入1号点“马克思恩格斯”后,主要围绕晚年恩格斯依据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根据其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时俱进地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理论创新并提供新的实践指导。

图7 关键词凝聚子群图谱

五、基本结论与趋势展望

(一)基本结论

本文首先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归纳总结了恩格斯领域学术研究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主题,通过挖掘分析CNKI数据库中核心和CSSCI子库2505篇学术论文,分析了此领域年度发文趋势、高产作者、主要刊文期刊的基本情况,揭示了阶段性研究特征和演化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国内学者发文量呈现类指数级上升趋势,出现了一批高产作者和集中性理论宣介阵地。本文进一步通过对恩格斯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的提取、归类、统计后形成共词矩阵,并绘制了共现网络图,结合描述性统计与中心性分析及凝聚子群研究等SNA技术,得出了该领域内的热点主题和核心议题。结果表明,国内关于恩格斯的研究大致形成了“恩格斯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与贡献”“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恩格斯与科学社会主义”“工人阶级状况的研究”“晚年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新认识”等系列热点主题。

(二)趋势展望

根据“恩格斯”文献的关键词的历史数据及变化规律可以用于预测下一阶段关键词的出现情况,进而预测未来“恩格斯”的研究热点问题。目前可用于数据预测的手段和工具非常多,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例如AR、MA与ARMA等)以及最近流行的机器学习(例如支持向量机SVM等)。结合本文的数据特点,某一领域论文的发表数量并不具备经济金融领域中的平滑数据特性,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效果并不理想;此外本文样本量较少,无法满足机器学习大样本数据的前提条件,最终本文考虑使用灰度预测模型(Gray Forecast Model)对关键词进行合理预测。灰度预测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在样本数据不足的情况下的预期预测能力和精度都优于其他预测方法。

灰度预测模型首先将无规律的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累加、累减以及均值等)得到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新数列,求解新数列建立的微分方程得到我们所需的预测值,其简要的数学表达过程如下。

各关键词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频数为:

此过程称之为依次累加过程(Accumulated Generating Operator,记为1-AGO),同时计算紧邻两元素和的紧邻均值。

由单一变量x1建立一阶方程的灰度预测模型GM(1,1),并定义GM(1,1)的灰微分方程为

其中,将a称为发展系数,b称为灰色作用量,其白化方程为:

根据实际观测值利用最小二乘法求算出参数a和b的估计值,代入GM(1,1)得到不含未知参数的灰度模型,最后进行灰度预测。

在进行灰度预测之前对所有数据进行了简单的统计描述,发现20世纪90年代的数据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为了减少极端数据对模型的扰动,进行进入灰度模型GM(1,1)的数据选取为2000年及之后的数据。同时考虑到期刊论文从撰写到审稿到最终发表有一个周期,以年度为时间间隔进行划分并不是十分合理,本文将关键词按四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划分,起始周期为2000年至2003年,结束周期为2016年至2019年,选取2000年至2019年频数总计排名前20的关键词进行灰度预测,预测周期为2020年至2023年,预测结果见表5。

表5 灰度模型GM(1,1)预测结果

由表5的结果可知,未来一段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出现频数仍然最高,“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资本论”以及“启示”这四个关键词呈现出逐步递增的趋势,将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对恩格斯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恩格斯研究的热点与方向,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挖掘。

1.恩格斯思想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本质上是关于恩格斯思想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问题。恩格斯甘居马克思之后,做一个默默的支持者、合作者,并且在《反杜林论》的节选篇《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公开表明自己甘居马克思之后的态度。这种“功成不必在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君子德操当然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但恩格斯的谦逊有时候让我们在对其进行评价时陷入“趋低性”窠臼,甚至有时候丧失了“独立身份”的记忆。这显然与恩格斯在历史上的真实地位与贡献并不相符。历史有时是无情的,但最终是公平的。瑰宝即便短暂蒙尘,终究也会在历史的徐风中展现其璀璨。国内学术界关于恩格斯研究与评价已经开始日趋丰富和深刻。国内近百年恩格斯纪念的过程中,也呈现出方式上从文字纪念到多元纪念、内容上从政治记忆到丰满记忆、层次上从感性记忆到客观理性记忆的嬗变特征。[14]从上表5的关键词变化趋势预测结果可知,未来一段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出现频数仍然最高。这表明,如何正确处理“马克思恩格斯问题”即如何科学评价恩格斯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问题仍然是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被称作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大发现。因而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系问题,尤其是正确评价恩格斯的历史地位时,必然绕不开这两个关键词。国内外学术界围绕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或拔高,或贬低或客观评价恩格斯对唯物史观贡献的结果是产生了“马恩对立论”“马恩差异论”以及“马恩双星合璧论”等差异性马恩学术关系思想的不同解读方式。[15]过去主流的解读一般引用恩格斯自称“第二提琴手”的说法往往忽略甚至贬低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作用和贡献自是不争的事实。以至于发展到极端之后遭遇反弹,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了拔高者一派。这一派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清晰地记录和揭示了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发现、建立、完善与系统表述过程中不可磨灭的作用与贡献,因而恩格斯自称“第二提琴手”只是自谦而已,实际上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贡献是高于马克思的。[16]此二端者,均未免有剑走偏锋之嫌,终究在恩格斯思想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中难以长期存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更加客观理性的角度去看待恩格斯思想的历史地位问题。如有学者指出,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通过两种生产理论的精辟论述、史前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阐释,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以及历史发展合力论等系列创新性论点的提出,极大地推进了他与马克思一道创立的唯物史观的系统化和体系化,马恩是双星合璧而不是分化对立的关系。[17]这一观点在国内学术界已日趋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仅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并不能全面真实反应恩格斯的历史地位。未来如何从恩格斯思想历史贡献的多维度评价角度去还原恩格斯真实的历史地位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很多领域才刚刚起步甚至亟待开拓。

2.恩格斯思想历史贡献的多维度评价

恩格斯的历史地位是由其历史贡献所决定的,因而科学评价恩格斯思想历史地位必然要求我们从多个维度对恩格斯的思想体系及其历史贡献进行全面客观评价。传统的观点之所以对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地位进行趋低性的评价,主要就在于他们对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的历史贡献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事实证明,当我们把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发展成熟过程中的历史贡献进行客观评价后,其历史地位就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对其历史地位的贬低性评价自然也就被釜底抽薪。但是恩格斯的历史贡献显然不仅仅局限于唯物史观。未来的研究亟待进一步扩展视野,一方面继续深挖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贡献及地位,一方面从恩格斯对《资本论》及剩余价值理论的贡献开展研究与挖掘,进而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视角拓展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作用及贡献研究。唯其如此,方能做到对恩格斯思想历史贡献的多维度分析,还恩格斯一个客观公正的历史贡献与地位评价。就马克思两大发现中的剩余价值理论而言,恩格斯同样功不可没。这与表5中“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资本论》”等关键词在预测期内呈热点上升趋势的特征是吻合的。众所周知,剩余价值理论是在马克思独著的《资本论》中得以揭示和阐发,但这并不意味着跟恩格斯没有关系或者关系甚微。虽然始终有人固执地把恩格斯长期资助马克思专心完成《资本论》仅仅看作是一种间接作用。但即便如此,仍然没有人可以抹杀恩格斯对《资本论》的贡献。首先,马克思研究和写作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力和灵感源泉其实来自恩格斯早期撰写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以至于他的《资本论》一开始的名字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其次,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很多观点和案例都来自他与恩格斯的书信讨论和交流,马克思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实践、方法和政治的启迪与支持。以至于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完成后,非常希望恩格斯以合著者的身份出现在这部著作当中。另外,我们知道马克思在世时只完成并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其逝世后的第二、三卷所作的草稿整理、写作、注解、增补、出版如果没有恩格斯十几年如一日地辛勤付出,根本就不可能呈现于世人面前。[18]没有恩格斯这个“名副其实”但不求闻达的“合著者”,《资本论》只能是一部残卷,而不可能是一部堪称完美的传奇经典。[19]如果说恩格斯对唯物史观和《资本论》及其揭示的剩余价值规律所做出的贡献代表了其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贡献和地位的话,那么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贡献和地位同样是巨大的。且不说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这部“天才大纲”中,恩格斯最早种下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种子。[20]他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视域的考察,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性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以体现等问题,从而完整定义了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性”内核,[21]则是确定无疑且举世公认的。至此,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从马克思的两大发现还是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角度,均可以发现恩格斯始终在场且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的铁的事实。这就为多维度评价恩格斯思想历史贡献进而奠定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3.从恩格斯思想体系中挖掘当代价值并获取现实启示

由表5可知,“当代价值”“启示”等关键词在预测期内热度较高,且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当前及未来的恩格斯研究领域中,从恩格斯思想体系中挖掘当代价值并获取现实启示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研究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地位,绝不是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分出个高下甚至对错。任何这样做的企图,实质上都是对马恩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完美整体进行人为分割的错误行为。事实上,恩格斯早期通过著作《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为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并倾注一生精力撰写《资本论》提供了极大启发和丰富素材。在与马克思成挚友与战友后,恩格斯一方面与马克思共同创作《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经典文献,在彻底清算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上为《资本论》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唯物辩证法基础,另一方面分工协作,承担《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等经典著作的撰写工作。晚年恩格斯更是放弃自己手头工作,一边承担起《资本论》手稿整理和出版工作,一边与各种贬低、污蔑马克思的人与观点论战。恩格斯在上述任何一个方面的工作,对于完善、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完整性、科学性方面的作用和贡献都是不可否认和抹杀的。马不离恩、恩不离马,二人是挚友与战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共同创立者。马恩超级组合就像是一个完整的硬币,离开了任何一个人,这个组合都将残缺不全、黯然失色,但只要从二者有机融合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我们就能从这座理论大厦中不断汲取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不竭动力和智慧源泉。恩格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的目的,就是要从中汲取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提供科学方法与本领。对恩格斯最好的纪念,就是在完整、客观、真实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恩格斯经典文献中的思想精华,学习其革命实践中的求真精神与科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在对恩格斯早期、中期和晚年的文献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完善与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最基础学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经典名篇。邓小平同志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出科学概括的基础上,做出了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等科学论断。老一辈革命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断探索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做法,为我们摆脱教条主义束缚,在实践中坚持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树立了光辉典范。从恩格斯思想体系中挖掘当代价值并获取现实启示,同样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学习与调查研究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指导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恩格斯思想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科学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亟待我们在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加以吸收运用。比如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等经典著作中的生态思想和系统论思想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关于竞争的天才论述对于今天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作用,在晚年提出世界革命进程“四步骤”、把当前斗争和远大目标统一起来、以合法斗争积蓄力量并进行革命“决战”等丰富和发展了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2]对于我们今天深化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规律认识方面的指导作用等,均有大量创新和发展的空间,无疑是新时代理论界必须重视、亟待深入的课题。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