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生活与表达的桥梁

2021-07-01 14:53邹柳芸
教育界·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邹柳芸

【摘要】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汩汩泉水,泉源丰盈,泉水永不枯竭。教师要以生活为基点,用教材内容架起生活与表达的桥梁,引领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使学生发现多姿多彩的生活,并学会从生活中探索表达技巧,表达真情实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中处处有生活的痕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影子。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这揭示了语文课程的本质,也暗示了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阅读教学应紧紧围绕生活实际,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描绘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使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迸发热爱生活的情感,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高[1]。本文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为例,谈谈利用语文教材架起生活与表达的桥梁的教学策略。

一、结合课文,感知童真

教学内容生活化,是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统编版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内容很多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无论短小的美文还是较长的佳作,都折射了现实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课文进行教学,能深化学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学会用语言描写生活。

《竹节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迷上了竹节人游戏的事情,字里行间表达了简易的物质也能带来快乐、满足的情感。针对文章表达的主旨,教师这样设计本课教学:课前设计一张预习学习单,要求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玩具,并按制作方式把玩具大体归成两类:现成的玩具和自己拼装的玩具,之后写一写这些玩具的名称和玩法,以及令人难忘的场景等。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描述竹节人的模样,之后提出问题:“竹节人这个玩具是怎么做的?这是一项什么样的游戏?竹节人有哪些好玩的方法?作者为什么要写竹节人?”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和教师没收竹节人后自己也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体现了童年游戏充满乐趣。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在品读课文时,结合预习学习单内容,回忆自己平常在学校里和同伴游戏的各种有趣的场景,体会作者描写的童年生活的有趣的场面。课文中充满童真、童趣的情节,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纷纷描述自己喜欢的游戏项目及其带来的乐趣,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课文的主题词“游戏”是学生喜欢的内容。由于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玩各种游戏,对游戏的感受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描述生活中那些难忘的人和事,能使学生和作者有很多“共同语言”,并对精彩的游戏场面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样,教师便利用课文架起了生活与表达的桥梁。

二、再现情境,亲身体验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语文。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一篇课文就是一个小世界。通过作者独特的视角,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精彩纷呈。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适当地再现课文情境,就能引领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表达情感。

在《竹节人》一文中,小作者对竹节人入了迷。“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这句话统领全篇,奠定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基调,全文围绕“有趣”这个词进一步展开。第3至第7自然段主要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与条件,以及其带来的乐趣。其中,第3自然段介绍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作者只是运用寥寥数语就把竹节人的制作介绍完毕。仔细品味,不难体会到作者喜欢竹节人的情感,如“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从“把……这就是……”以及“就成了”,可以看出作者强调竹节人的制作过程是极其简单的,所需材料是简便易得的,暗示竹节人的制作虽然简单,但好玩有趣一点儿也不少,这就是“竹节人”对“我”的巨大的吸引力。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提升了,学生很少有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机会,所以,当教师在课堂上拿出用废弃的塑料笔杆制作的“竹节人”时,学生的一双双眼睛都发亮了,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像作者那样制作竹节人,获得乐趣。课后,很多学生按照课文中的制作过程利用塑料吸管、PVC管等材料自己制作“竹节人”,像作者那样玩得不亦乐乎,把课文中的场景“搬”进了自己的生活中,在游戏中体验生活的快乐。这时,如果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玩具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会觉得那真是“小菜一碟”。

生活中的事情总是很平淡,但是怎么把它有趣地表达出来呢?课文《竹节人》就是很好的范例。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自己仿制玩具,再现课文情境,激发了学生体验生活的兴趣。学生通过亲手制作经历,收获了游戏的乐趣,不仅深入地理解了课文,还掌握了表达技巧。

三、品味细节,感受生活的真与美

语文是一首唱响了生活旋律的赞歌[2]。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课文中描述的种种景象都是生活的真实反映。所以,学生仔细品味课文,可以感悟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生活的真与美,从而丰富自己的表达。

《竹节人》中最精彩的描述就是玩耍之乐。第8至第19自然段主要写斗竹节人的乐趣,“我们”对此深深着迷。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了解主要表现斗竹节人的乐趣的几种情形:第一,“没头没脑地对打”简单的玩法折射出的是单纯热烈的爱与纯粹无瑕的乐。第二,“‘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这里作者用“斗士”与“傻样子”构成的反差描写竹节人,生动地写出竹节人僵住以后直挺挺的可笑模样,表现出“我们”当时游戏的快乐与胜利的喜悦心情。第三,挖空心思给竹节人设计武器和取名号,“孙悟空”“虎头双钩”等词汇表现出虽然材料匮乏,但是“我们”对自己所创造的武器是极其满意的,甚至是得意的,其内心的快乐通过这些“神气”的称谓溢于言表。第四,还有同学做了“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和“纸盔甲”,却“弄巧成拙”不敌对手,这里表达的游戏乐趣在于前后两种儿童心态的对比,“一有机会”写出这位同学一直寻找表现机会,希望能够“露一手”的自信与自得的心情,而“誰知”一词传神地表现出他此刻的惊讶与难堪,也突出了接下来对方大呼胜利的激动与喜悦之情。第五,“我们”在全班大规模、激烈的搏斗中入迷,忘记上课。这里,作者一连用了五个铿锵的短句、五个连续的感叹号,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烘托出“我们”玩乐时的激动心情,仿佛古战场中英雄征战的序曲,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

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使人领略到了语文带来的艺术美。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生活资源,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感悟到生活的精彩其实就在日常事例中,只要用心去体会就能发现它,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与标点符号的巧妙组合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

四、赏析写法,感悟特点并表达

如果把语文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生活就是孕育它的肥沃土地,而课文中使用的许多巧妙的写作方法能使这棵大树深深地扎根于土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赏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使学生掌握表达技巧,实现思维延伸[3]。

《竹节人》一文中,最让人意料不到的是教师没收了学生的竹节人后,不是生气地把没收的东西扔出窗外,而是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也忘乎所以地玩竹节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呢?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的竹节人被教师没收,下课后看到教师在玩竹节人,“我们”为什么不生气反而“心满意足”呢?联系作者当时生活的背景,可以发现,“我们”对竹节人这个简易的玩具喜爱甚至入迷,才會在上课时禁不住诱惑偷偷地玩耍,没想到无意中得到了教师的“青睐”,教师也“全神贯注、忘乎所以”地玩竹节人。这就是侧面描写,即在文学创作中,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作者利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了竹节人的“有趣”。因为有了教师的加入,竹节人这个游戏成了作者心中印象更深刻的美好回忆。文章最后的教师在办公室里起劲儿地玩竹节人的片段描写,表面上看似闲笔,实则进一步凸显出竹节人的魅力:不仅学生迷上玩竹节人,就连教师也迷上了这个玩具,更加体现了竹节人的吸引力,这就是侧面烘托的作用。在教学完课文后,教师当堂指导学生随文练笔,如表现一位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就可以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在正面叙述他努力学习的事例的基础上,通过描写其他人对他的学习行为的看法来补充说明,从而使人物的特点更加鲜明,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这一教学环节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真正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应联系生活背景,引导学生赏析写法并进行巧妙迁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进而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表达。

生活是语文的基础,语文是生活的表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文本,采用相应的策略,为学生建构一座生活与表达的桥梁,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方小莹,方敏.架构生活与表达的桥梁:《小确幸》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语文教师,2019(02):45-46.

田素梅.贴近生活,练出精彩[J].小学语文教学,2019(02):18-19.

李倩慧.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19(19):39-40.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