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思考

2021-07-01 13:11王飞娟张泉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

王飞娟 张泉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

摘 要:“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石,应顺应时代要求,创新服务方式,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助力。文章对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要通过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创新人才、传承优秀文化等方式有效开展空间服务,为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5-0041-03

在新一代技术和创新的驱动下,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功能和服务面临重大变革,空间改造成为高校图书馆界的关注焦点。2015年,教育部将空间服务纳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图书馆版》提出,改变图书馆传统空间布局是图书馆服务转型发展的趋势[1];2018年在北京召开的图书馆空间再造与功能重组研讨会深入探讨了图书馆空间资源建设和服务效能提升等问题[2]。在“双一流”建设的宏观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服务的中心,不仅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存储机构,还是集科研、教学、人才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单元,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更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空间服务模式,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助力,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1 “双一流”建设概述

1.1 “双一流”建设的内涵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和“985”工程之后的一项国家战略决策,目的在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双一流”建设就是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在高校现有发展速度和成绩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资源、创新体制、开发优势学科以及创新平台等方式,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科研服务和文化传承等能力,成为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2 “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作用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双一流”建设的具体任务包括建设一流师资团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3]。“双一流”建设是全面实施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新时期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图书馆要抓住“双一流”建设机遇,明确定位,促进服务转型,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文化传承等领域充分发挥其功能,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助力。在用户需求及技术创新驱动下,图书馆进入了知识服务时代,空间布局、功能及服务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向知识中心、学习中心、交流中心和创新中心转变[4]。高校图书馆要以用户为中心,立足新技术开展智慧化空间建设,提供智慧化空间服务,全面支持高校的教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传统文化传承等,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支撑。

2 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现状及特点

2.1 空间服务现状

21世纪以来,在新技术和我国“双创”战略的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对传统空间进行了改造,通过空间再造开展新型空间服务,实现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有信息共享空间、创客空间、学习空间、交流空间、体验空间等,利用馆舍空间开展服务已成潮流。高校图书馆除依据用户需求设立个人研修间、团体研讨间、朗读间,为用户自主学习、交流和协同共享提供方便外,还根据空间功能设立研究空间、创客空间、多媒体空间等,为用户合作创新提供场所。由此可见,馆舍空间与馆藏文献一样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极具价值的资源,是高校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资源之一。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服务水平并不高,多数学习空间仅被当作自习室使用,尚未真正建设成有助于用户自主学习研究、协同交互创新的学习空间。还有部分高校图书馆仅为赶潮流,盲目进行空间改造,没有充分考虑用户利用空间开展学习或研究的实际需求,致使空间利用率不高。王亚平等对我国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创客空间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创客空间服务仍是在信息共享空间基础上提供“双创”服务,还处于数字媒体空间建设的初级阶段,是被动的信息提供者[5]。

2.2 空间服务特点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空间转型以满足用户多样化、复杂化个性需求为主,重视信息共享、体验研究、技术应用、协同合作,以发展虚拟空间、保护特色馆藏、创建高质量一流服务空间为重点[6]。我国高校图书馆可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成功的空间服务经验,立足本校发展需求与特色,规划契合本校空间建设和服务的核心内容,以开展新兴创意产业教研为导向,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深化空间服务。设立经典阅读空间便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空间服务的一种新方式,如: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偲怡园”为用户提供阅读空间,发挥文化引领和阅读推广作用;同济大学图书馆的“闻学堂”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与党委组织部联合打造红色经典阅读主题空间,弘扬红色文化精神等。上述空间服务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经典、培养用户自觉的阅读信仰和创造力、实现立德修身阅读服务功能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开展空间服务要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用户需求,优化资源配置,真正将阅读空间打造成集知识、学习、交流和创新为一体的知识服务中心,为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3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建议

3.1 根据用户需求合理开展空间服务

用户需求是高校图书馆制定空间发展规划、开展空间服务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高校图书馆开展空间服务是为了有效支持用户的自主学习研究和协同创新活动,应全面系统了解师生的学习习惯及需求变化,依据自身优势、学科特色及教学模式确定空间设置的数量和类型,为不同学科、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智慧化的空间服务。简言之,高校图书馆开展空间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依托现代智能技术,以提升用户服务获得感和价值感為目标,满足用户空间使用需求,同时根据本校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完善空间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支持与辅助用户自主学习研究和协同创新的目标,使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全力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

3.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空间服务功能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数字图书馆正在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发展。在新一代技术的驱动下,智慧图书馆日益呈现出空间融合的趋势,是物理空间、网络空间、时间空间、地理信息空间的整合体[7]。现代信息技术与空间功能的不断融合,增强了智慧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功能。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可以更加智慧、开放、包容、灵活、协同和多样[8],空间规划布局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合理,物理环境更加舒适,服务更加便捷,情景感知能力不断提升。区塊链技术具有开放共享、去中心化、联通协作、安全可靠的特征,通过区块链密匙授权可以实现智慧空间的自助服务和交接[9],运用区块链技术既可以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有效治理图书馆虚拟空间,满足其功能需求。

3.3 立足学科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科研是评价一流学科的核心指标之一。高校图书馆要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多服务,就要充分融合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使二者和谐共生。在实体空间建设方面,高校图书馆可设立专门的研修空间和学习交流空间用于辅助教学和科研活动,如:暨南大学图书馆设置研修空间专门为承担重点学科建设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课题组、研究团队等提供服务[10];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设立PBL空间用于教学辅导、问题讨论和信息检索技能提升。在虚拟空间建设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依据学校学科设置,分门别类进行数字资源建设,整合开发数字资源平台,做好数字资源的宣传与推送工作,拓展虚拟服务空间,开展线上参考咨询服务、文献资源服务以及智库支持服务,有针对性地打造图书馆开放共享的数字化学术服务空间,提升科研效率。

3.4 打造阅读推广服务品牌

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具体任务之一,高校图书馆可通过新型服务空间打造阅读推广服务品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化育人,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形成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当前,打造经典阅读空间成为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的特色,如: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至善堂”设有尚书房、听雨轩和博雅斋三个空间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明德讲堂”专为喜爱阅读经典的师生而设;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设立经典阅读共享空间,为师生开展各类阅读活动提供场地。上述空间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传播正能量。

3.5 深度开展创客空间服务

高校肩负着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一流人才的重任。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创客空间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发挥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支撑作用,通过自建自营以及与企业合作等方式,积极探索、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型创客空间。高校图书馆的创客空间服务不应被动提供信息,而应通过新技术、新设备、新应用等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大学生实现从协作、共享、交互式学习到创新、创造式学习转变,使他们积极参与知识再造和知识创造的全过程[11]。高校图书馆深度开展创客空间服务,提供全方位变革式创新服务,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源保障,能够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助力他们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4 结语

“双一流”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要求高校图书馆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将图书馆打造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服务要实现创新转型,向纵深发展,促进知识创新,实现空间、功能和服务的柔性组合,助力高校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美)S·亚当斯·贝克尔,M·卡明斯,A·戴维斯,等.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图书馆版[J].赵艳,魏蕊,高春玲,等译.图书情报工作,2018(3):114-152.

[2] 图书馆界在京研讨图书馆空间再造与功能重组[EB/OL].[2021-02-26].https://www.sohu.com/a/284161009_114731.

[3]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21-02-26].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11/t20151105_217823.html.

[4] 周亚,孙健,刘敏.未来图书馆的新形态与新功能:2016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基础理论分会场综述[J].图书馆,2017(1):1-8.

[5][11] 王亚平,袁红霏,刘豫红.“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与发展研究[J].晋图学刊,2020(6):48-52.

[6] 周晓燕,吴媛媛.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拓展研究:以19所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空间战略规划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1):40-45.

[7] 刘宝瑞,马院利.基于智慧理念的智慧图书馆空间样貌探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11):26-29.

[8] 蒲姗姗.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图书馆空间发展与变革研究[J].图书馆,2019(2):58-64.

[9] 陈小平.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18(11):66-71.

[10] 郑文晖.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模式研究:以“211”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2020(4):59-64.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