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缩短急诊抢救患者急查标本离科时间的影响

2021-07-01 02:30邱芬邬宇娟彭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7期
关键词:抢救室圈员绿色通道

邱芬,邬宇娟,彭丹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 急诊科,广东 深圳 518055)

0 引言

品管圈是应用科学工具,通过自发组织团队,以协作方式,持续对存在问题进行改进,解决主要工作问题和提高效率的管理手段,目前已经成功实践和应用在医院管理,效果较为满意[1]。标本对协助临床明确疾病的诊断、病区的观察、防治措施的制订和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意义[2]。抢救室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3]。护士及时执行急查标本医嘱并快速送检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可早期识别危急值,采取抢救措施,为患者赢得最佳抢救时机,保障患者的安全。为此,于2020年2~10月开展了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缩短抢救室患者急查标本离科时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者分别于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2020年2~10月开始品管圈活动,为何,采用单盲现场调查的方法,分别抽取222例和226例在该院急诊抢救室就诊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研究对象,两组年龄均数、性别和病种比例等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评价指标。研究选择抢救患者(急查标本离科未达标准时间的患者)平均急查标本离科时间为评价指标。其中标准急查标本离科时间为 15 min。

1.3 方法。组圈的建立和活动开展:QCC小组由2名急诊医生和7护士组成,建立“先锋圈”。圈名中的“先”表示前卫工作,预见性诊疗和护理,“锋”表示护理服务的工作节奏及时高效,先锋寓意急诊工作以急危重患者为中心,针对危重症患者的需求,通过团队协作,高效、安全地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护理质量。选定1名圈长和8名为圈员,团队分工协作按计划步骤完成品管圈活动。在活动期间,圈长根据临床实际需要组织召开定期及不定期讨论会,以促品管活动如期完成,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寻找潜在的根因,制定可实施的解决方案而达到活动目的。其主要步骤为:

1.3.1 主题选定 9名队员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 6个问题,然后运用5、3、1评分法。对问题的重要性、可行性、圈能力、迫切性以及上级政策打分汇总,确定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抢救室患者急查血标本未及时送检”,最后确定主题为“缩短抢救患者急查标本离科时间(min/人次)”。

1.3.2 计划拟定。组织全体圈员召开会议,绘制改进活动计划表,明确各圈员的职责。

1.3.3 现况调查。绘制改善前抢救患者标本离科流程图(图1),从4月1日至5月31日对急诊科抢救患者血标本送检现况进行调查,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血标本未在15 min内送检的原因有以下:抢救患者开医嘱未使用绿色通道、标本离科扫码延迟、标本条码未及时打印、护士未及时接收医嘱等,以柏拉图80/20的原理找出有80.3%是因为:未使用绿色通道、扫码延迟造成的,故将此两大情况列为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见图2。

图1 改善前抢救患者标本离科流程图

图2 缩短抢救室患者急查标本离科时间改善重点柏拉图

1.3.4 目标设定。改善前抢救室患者标本离科未达标的平均时间为45.9 min,改善幅度为64%,但圈员共同讨论决议问题解决能力企图强烈挑战达80%,故目标值为缩短抢救室标本离科未达标平均时间为16.4 min。计算公式:

目标值(未达标平均分钟)

=现状值-改善值

=对讲机使用次数-(对讲机使用次数×改善重点×圈改善能力)

=45.9-(45.9×80.3%×80%)

=16.4

1.3.5 原因分析。对血标本送检时间未达标的两大原因从人物环法进行鱼骨图分析,其中,未使用绿色通道的主要原因是绿色通道流程不完善、系统操作繁杂、缺乏绿色通道使用的监督质控体系;扫码延迟的主要原因是绿色通道流程不完善、系统无法识别、护士未接收到医嘱。

1.3.6 对策的制订。所有圈员对每一项评价项目的经济性、可行性、效益性运用5、3、1评分规则打分,之后根据总分数的不同和80/20原则,采纳12项108分以上的项目为对策。

1.3.7 对策的实施:①完善各项制度和流程指引以及应急预案:重新修订绿色通道制度和流程,确认绿色通道使用标准和时机;重新调整医生的排班和岗位职责,明确医生的分工合作;修订标本离科制度和指引,明确送血标本人员责任;制定扫码机/系统故障应急预案,明确扫码机/系统故障应急预案。②全员培训制度指引及应急预案:组织医生护士学习修订的流程制度指引以及应急预案。③抽查血标本离科情况:每天抽查抢救室患者血标本离科情况。

1.3.8 效果确认。分为无形及有形成果。无形成果是通过凝聚力、团队精神、工作热情、创造性思维、责任与荣誉、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对照组患者急查标本平均离科时间为45.90 min,实验组为14.9 min,最后改善幅度达64%。经计算,期望达标率约为 109%,极大缩短了抢救室患者急查标本离科时间。

2.2 无形成果。通过本次的品管圈活动,9名组员在凝聚力、团队精神、工作热情、创造性思维、责任与荣誉、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不断完善自我,提升团队意识,增强了职业归属感,见图3。

图3 品管圈实施前、后雷达图

3 讨论

据广东省卫生厅编写的《临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关于医嘱执行规定,要求立即执行的“st”临时医嘱,需在15 min内执行[4]。标本对协助临床明确疾病的诊断、病区的观察、防治措施的制订和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意义,抢救室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护士及时执行急查标本医嘱并快速送检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可早期识别危急值,采取抢救措施,为患者赢得最佳抢救时机,保障患者的安全。

品管圈起源于日本,由石川馨博士于 1962 年创立,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5],其方法主要为发现问题,寻找关键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持续对改进措施进行调整,从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本次通过组织品管圈活动,群策群力,找出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关键原因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极大缩短了抢救患者急查标本离科时间,及早发现患者存在风险,采取抢救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规范标准流程,保障患者就医安全;提升医疗质量,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提升医院形象。

综上所述,品管圈介入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生理指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较常规护理更具优越性。

猜你喜欢
抢救室圈员绿色通道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限制抢救室人流量对急诊医疗质量的影响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期间患者体重增长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抢救室滞留患者交接单的设计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实践
内科抢救室急症患者特征及相应的护理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