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恒
5月14日,凌晨美股和白天A股都有不错的涨幅,唯独“中概股”经历了一轮杀跌。中概股ETF基金PGJ当日大跌4.27%。
过去几年间,头部“中概股”可以说和FAANG(脸书、苹果、亚马逊、奈飞、谷歌)一样,成为全球最受追捧的热门资产。但这一情况从今年2月发生了转折,代表“中概股”的PGJ基金股价今年2月高点触及85.9美元,目前仅有54.94美元,累计跌幅达38.3%。对比纳斯达克指数距高点仅7.6%的下跌,相形见绌。
“中概股”直接下跌的原因仍是美国证监会(SEC)出台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SEC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于5月13日就该法案中如何确定“不能有效实施会计监管”的认定细则征求意见。这意味着主要针对“中概股”的监管政策已全部起草完毕,即将进入实质执行阶段。
受此影响,美国时间5月13日,阿里巴巴大跌6.28%、拼多多下跌7.11%、哔喱哔喱下跌6.83%、新东方暴跌14.42%、爱奇艺下跌6.38%;三家造车新势力当中,蔚来当天跌了7.30%、小鹏汽车下跌4.85%、理想汽车下跌3.09%。
蔚来最新股价收于31.22美元,相比2021年1月15日的高点66.99美元已经腰斩过半,目前市值511.6亿美元。小鹏汽车股价收于23.56美元,基本跌回到了上市初的价格,市值189亿美元。理想汽车股价收于17.23美元,也和上市之初的价格非常接近了,市值155.8亿美元。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并不是什么新闻,早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就已经爆料了,但国际资本不想错过由新冠疫情所导致的全球“放水”盛宴,还是要赶在该法案生效前狂炒一波。他们的时间窗口玩得炉火纯青,但中小投资者如果对这件事没有加以重视,就沦为“接盘侠”了。
不得不说,现在的市场非常敏感,风险偏好不断下降,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所谓的“通胀无牛市”。最新数据显示,美国4月整体CPI同比大增4.2%,市场预期是3.6%,而4月的核心CPI同比大涨3%,创1996年1月以来的最大增长。对比而言,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CPI为4.2%的时候,当时的利率是20%。
虽然美联储反复声明称,他们不太看重通胀率,且仍会继续保持宽松的流动性政策,但面对如此通胀预期,谨慎的资金选择了先撤。明显的标志是,衡量流动性和风险偏好的比特币在5月12日还有57000美元,5月13日最低一下子跌到了48000美元。而在风口浪尖的“中概股”自然也成为了资金抛售的对象。
过去一直可以闭着眼买的“中概股”,自2021年以来,可谓是表现最惨淡的资产。数据显示,拼多多年初至今累计跌幅达35.1%,同期,蔚来跌幅35.9%、小鹏汽车跌幅44.9%、理想汽车跌幅40.2%、京东跌幅23.7%、百度跌幅17.1%。就“中概股”来说,造车新势力是跌幅最为靠前的,因为2020年下半年造车新势力也是涨幅最猛的。
另一大利空是“中概股”的绝对龙头阿里巴巴在5月13日公布了一季报(第四财季2021年1月-3月)显示,该公司自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原因是由于反垄断罚款182.28亿元所致,使得该季度的规模净利润亏损54.79亿元。
中国监管方针对平台企业垄断行为正在开展积极调查。坊间传言,众多的互联网平台企业都面临调查,不排除将受到巨额罚款。例如美团是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并不算“中概股”,但相比其今年2月份最高每股460港元,目前的股价仅有244港元,累计下跌46.9%。5月14日,美团也跟跌了3.02%,而同一天恒生指数涨幅1.1%。
总结来说,中美金融脱钩,通胀预期导致的资本风险偏好下降以及中国的反垄断调查,使过去如日中天的“中概股”估值在短期内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考虑到打击它们估值的因素只是刚开始,所以这样的行情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