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是目前不同层次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所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根据雨课堂的特征及混合式教学法的设计原则与步骤,针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的特点,设计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思想,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
一、改革的理论依据或现实问题
雨课堂是PPT插件和微信公众号,使师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所有环节都能最大限度地释放教学能量。《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理、工、农、经、管等各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大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院在这门课程的授课中,主要采取教师向学生面对面讲授基础知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选用的教材没有对应的线上资源;(2)传统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以面对面的讲授为主,侧重于灌输式的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削弱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过程,压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效率较差;(3)学生的想法不能及时的反馈给老师,课堂的学习成效不能很好的得到数据回馈,很难监控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很难大范围的提高教学效率;(4)在教学内容上,传统教学着重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指导作用,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教学要求也是统一的,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领域深钻,以至于学生在課程中感到枯燥、抽象、难学,学习积极性不高;(5)在考核评价上,传统教学强调对知识点掌握和计算能力的熟练程度,强调答题的规范性和标准答案的权威性,制约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以至于学生以背备考。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
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发布微课、慕课给学生提前预习,并通过雨课堂后台数据了解学生观看的时间等数据,让学生打下深厚的数学基础。课堂上教师只需解惑和讨论其重要应用问题等即可。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顾名思义,是把“课堂上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做题”的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过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各种网络平台完成基本概念的学习。而课堂就成了重难点知识交流、讨论的场所。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者变为了协助者,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索。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说是真正的“有教无类”。另外也也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兴趣小组、申请各类别创新课题项目来协作研究、共同攻关。如此,不仅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促进抽象概念的理解,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实践能力,同时满足学生专业应用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但是翻转课堂如果把握不好会耗时较长,所以各个班级的学习进度教师要把控好,所以要制作出包含课前的线上预习内容,课中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内容及课时量,课后强化学习的教学内容等的进度表。
(三)开发基于雨课堂的概率统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如下图,安装完“雨课堂”(电脑端)后其就是PPT中的一个内置插件。
通过微信(手机端)公共号添加雨课堂,创建授课班级和授课课程;学生通过班级邀请码(课堂暗号、课堂二维码)加入创建好的班级;打开PPT文档(电脑端),点击上图左端的“微信扫一扫”登录雨课堂,点击上图“插入慕课视频”,在对应的页面上输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选择具体上课章节,再点击“插入视频”按钮,把对应的视频链接放在第一张PPT,最后将准备好的添加有慕课视频(网络视频)、音频、测试习题等的PPT通过上图“上传手机课件”按钮,把PPT上传到雨课堂课件库;在雨课堂(手机端)的课件库中打开具体的PPT,每张PPT教师可以添加语音讲解,再把预习PPT发布给所需班级;学生先关注微信公众号“雨课堂”(手机端),然后进入班级就能看到教师发布的内容,从而可以开始预习了。
在预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向学生推送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其对概念的来龙去脉有个具象。比如在学习8.1假设检验概述时,可以先推送一个问题:设一鱼塘中养有草鱼和罗非鱼共1000条,小莉说这里有990条草鱼,小红从鱼塘中任意打捞一条,发现是罗非鱼,问小莉的说法是否正确?通过这个引例,学生一般会认为小莉说的不对,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会有疑惑,觉得既然鱼塘里面有罗非鱼,不管是几条都有可能被打捞。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进入课堂,就可以更好的更深入的理解小概率事件的概念及其应用。
通过雨课堂的预习反馈功能,教师可以看到每个学生预习观看PPT的总页数、观看了哪些页、完成时间是多少,哪些页数不懂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监管和督促,对于不认真预习的学生可以通过微信、QQ等进行督促。对于疑难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微信、QQ、钉钉等进行在线咨询,也可把问题带到课堂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2.注重课中讲授
课堂上,学生进入雨课堂后可签到,对没有及时签到的同学可以发出提醒签到信息,以确保学生都能按时上课。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雨课堂(手机端)观看教师播放的PPT,对某张PPT的内容有疑惑时可以点击此张PPT,选择“不懂”按键。也可以通过匿名弹幕互动提出自己疑问,对大部分学生反映不懂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际情况调整讲授节奏。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事先在PPT中设置一些题目并附上答案,在授课过程中,借助雨课堂的发布题目功能把题目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限制的时间内完成答题并提交,答题时间一到教师可以点击作答情况,大家就可以看到作答的具体情况(包括答对人数等)。教师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作答情况,及时调整授课节奏。教师用白板功能书写的练习题的详细解题过程,也会自动生成为具体的PPT成为演示文档的一部分。
比如,为了讲清楚乘法公式的本质,可以设置题目:一批电风扇,共200台,其中20台是次品,不放回抽取4台,每次只抽一台,(1)求第1次才抽到合格品的概率是多少?(2)求第2次才抽到合格品的概率是多少?(3)求第3次才抽到合格品的概率是多少?教师发布题目后,学生把解题过程拍照上传提交,教师在课堂上可抽取几份有代表性的答案在PPT上展示。通过这个题目让学生明白“第1次才抽到合格品”的实质就是古典概型,“第2次才抽到合格品”的实质是第1次抽到次品且第2次抽到合格品,“第3次才抽到合格品”的实质是第1次抽到次品且第2次抽到次品且第3次抽到合格品。
3.关注课后追踪
教师授课结束后,一份课堂小结(包括签到人数、旷课人数及名单,参加课堂讨论学生名单,课堂练习答题百分比每个学生对每个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课堂表现优差的学生名单等)会由雨课堂生成并推送到教师端。教师据此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合理地选择课后习题和复习资料,然后分层次推送相关学习建议和学习资料给学生。以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及时复习和巩固。课后,学生也可以和教师及时对有疑问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线上探讨,以此促进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完事件的独立性后可以推送題目:下面是一位男士所列的他的女友应该满足的条件:
假定这些条件彼此相互独立,任选一名女性,求她符合该男士条件的概率?通过这个题目,我们认识到如果要全部满足这些条件,假定每天新认识两位女性,他平均需要等待1753年时间才能再遇到符合条件的女性。古话“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并非没有道理。
(四)改革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考核评价体系
评价机制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部分,有反馈分析学习情况、深化巩固学习效果的作用。根据尹俊华[1]、郭冠平[2]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显示:评价机制应是多元且不重复的,核心要义离不开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成就感的取得。鉴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主导者到协助者”“被动到主动”,对“翻转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时,应以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来评价,课前学生的投入程度,如课前预习PPT和观看微课程的次数和时间,课中参与课堂互动的次数及互动的积极性和实际答题的能力,课后提交报告的速度和质量等为主,简单的答题正确率只能作为辅助来进行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获得成就感,如此才不违背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1-112
[2]郭冠平,张小宁.生态视域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型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5):42-46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一般教改项目:“混合教学”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应用(项目编号Y2020JGB22);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线性代数》实践性教学改革与探索”(项目编号:2020JGB445)
作者简介:刘响林(1987— ),女,汉族,湖南邵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群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