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原生長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1493年传入欧洲,1583-1598年传入日本。中国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是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年):“番椒丛生,白花,果实以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的描述。据称,最早的辣椒生长于智利的丛林,经采集到墨西哥驯化栽培后成为菜蔬,然后再传入世界各国。但植物学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考察时,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野生小米椒,引起了植物界的广泛关注。
辣椒溯源
辣椒为茄科辣椒属植物的果实,共有7000多个品种。辣椒又名辣虎(《药性考》)、秦椒(《群芳谱》、辣枚子《调疾饮食辩》)、腊茄(《药检》)、辣茄(《花镜》)、辣角(《遵义府志》)、大椒、辣子、麻人椒、番椒等。一般认为,辣椒原产南美洲,于明末传入我国。如明代宋诩撰于弘治间(1488-1505年)的《竹屿山房杂部》中已记有用青辣椒、红辣椒等制作“青脆梅汤”的文字。
有人认为,最早将辣椒介绍到中国来的文字记载是马欢撰写的《瀛崖胜览》。马欢字子道,浙江会稽人,曾随郑和下南洋,参加第四、六、七次航海,任随行通译,该书成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书中写道:“苏门答刺者,即古须文达那国。其地依山则种椒园,蔓生如中国甜菜状,花黄子白,其实初青,老则红,半老则采之曝干,每百斤直(值)白金一两。”此处之“椒”的“蔓生”、“花黄”、“其实初青,老则红”与胡椒有点类似,但也不排除为辣椒。还有德康道尔著的《家艺植物考源》中写道:“中餐的另一普遍使用的辛辣佐料是‘辣椒。它原产南美洲热带地方,十六世纪传到欧洲,十七世纪的明末传到中国。”
我国关于辣椒的较早确切的文字记载,当是明代高濂著的《遵生八笺》中的“番椒”。该书成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其中《燕闲清赏笺》卷下《四时花记》中的《番椒》记有:“丛生、白花,子俨然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该书对辣椒的色泽、形状及口味均有记载,说明对其味作过品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1550-1616年)在他完成于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剧作《牡丹亭》中曾列举了数十种花卉名称,其中也提到了“辣椒花”。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王象晋撰的《群芳谱》里也有“番椒”的记载。清代蒲松龄(1640-1715年)在他所写的《农经》中,仍把“番椒”赫然列入“花谱”类。
到了清代,陈昊子成书于康熙二十八年(1688年)的《花镜》中写道:“番椒,一名海疯藤,俗呼辣茄。本高一二尺,丛生、白花,秋来结子,俨如秃笔头倒垂,初绿后红,悬挂可观。其味最辣,人多采用,研极细,冬月以代胡椒。收子待来春雨种。”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人们已经将辣椒末当成调味品使用了。
随着辣椒逐步被人们认识,在成书于清康熙四十年的《广群芳语》中,“番椒”正式跻身于食用植物行列,被列入“蔬谱”。
清乾隆三十年(1756年),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写道,辣茄“入家园圊多种之,深秋山人挑疮用之,所用甚广,而《本草纲目》不载其功用。”“辣茄,一名腊茄,腊月熟,故名,亦入食料,苗叶似茄叶而小,茎高尺许,至夏乃花,白色五出,倒垂如茄花,结实青色,其实有如柿形,如秤锤形,有小如豆者,有大如橘者,有仰生如顶者,有倒垂叶下者,种种不一。”清代朱彝尊编撰的《食宪鸿秘》里,辣椒则与花椒、胡椒、生姜等一道归入“香料”类,并注释为:“凡烹调用香料,或以去腥,或以增味,各有所宜。”从此以后,辣椒被人们正常用于饮食中。
在辣椒是否是引进品种上,现在还有一定的分歧。据《四川日报》报道,1986年考古发掘时,在四川成都的唐代垃圾坑中有完好的辣椒出土,说明我国唐代就有辣椒。另有我国著名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热带植物学家蔡希陶(1910-1981年)在他编译的《农艺植物考源》一书中就强调指出:在我国南方和热带地区,诸如云南西双版纳、思茅、澜沧一带就有古代原生野山椒,还停留在野生与未被采集的状态,其形似辣椒幼果,特别辣,比较像辣椒的原生种。还有《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秦椒,一名番椒,形如马乳,色似珊瑚,非本草秦地之花椒,即中土辣茄也。”并在《龙柏药性考》中指出:“秦地及草本辣椒,纲目诸注,误为秦地花椒,不如今人之辣茄,又名辣虎。”小米椒、野山椒等形状皆小,口味较辣,尤其是云南的涮辣椒,只要在汤中涮几下,汤立即变辣,它可以说是我国的原产种。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看出,我国有自己的原产辣椒,只是后来引入了国外的辣椒品种。
国内多省份“无辣不欢”
在中国,几乎人人都吃辣椒,只有吃多与吃少、怕辣与不怕辣的区别而已。
云南、贵州、湖南一带是无辣不欢,其中包括许多少数民族。湘、黔、桂的苗族同胞喜欢吃酸菜,其中的酸辣子就有青辣子酸、红辣子酸、黏辣子酸、糯辣子酸4种。还有一种特殊食品“辣椒骨”,有着香气馥郁、鲜辣甜酥的特点,具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驱寒解表、活络行血的功效,是当地民间的调味佳品,并已遍布壮、瑶、彝、土家和仡佬等少数民族之中。平常一家大小用它当盐碟蘸菜吃;出门就包一包带在路上当菜吃;逢年过节做菜用它做调料;远方来客就煮一锅辣椒骨汤,端上桌既可作汤,又可用来泡饭。当地还有一种说法:“吃不了辣椒汤,爬不上高山冈”。湖南人就更加嗜辣,平常一日三餐,不管是餐馆酒家的宴会或三朋四友的小酌,总要有一两道配有辣椒的菜肴,倘若没有辣椒佐餐,即使是佳肴满桌,人们也会觉得缺少点什么,甚是遗憾。
四川人吃辣也是有名的,当地人不仅炒菜时放辣椒,而且还要蘸着辣椒粉来吃。在路边的饮食店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大盘辣椒粉供人们蘸菜用。陕西吃辣也较盛行,无论是大饭店还是小餐馆,桌上永远都有一盘“油泼辣子”。
在北方,东北人吃辣椒一点儿也不含糊,朝鲜族同胞的泡菜世界闻名,辣椒就是其基本原料之一,这种泡菜又辣又酸,口感脆嫩。西藏的“朗县辣椒”素负盛名,而新疆的“阜康辣子”据说因为浇了天池的水,总是有股鲜(仙)气。
世界各地嗜辣习俗
在国外,外国人吃辣椒的程度并不比我国的四川、湖南等地差。辣椒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和调味品,被许多国家列入菜谱。
墨西哥人把辣椒作为三大食品之一,在8000年前就开始吃辣椒,有时整餐饭都是辣椒。在各地街头,有许多卖玉米的小摊,摊主不仅在玉米棒上抹一层奶酪式辣椒,还要撒一层红椒粉。在饮酒时,还要以小辣椒作为佐酒佳肴。当地五六岁的孩子就开始学吃辣椒,以此来驱赶他们肚子里的寄生虫。墨西哥人种植的哈瓦那辣椒,是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据说尝过这种辣椒的人,会被辣得产生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从2010年至2015年,以辣味著称的墨西哥餐馆几乎增加一倍。
美国人嗜好辣椒由来已久。据记载,美国人吃辣椒的习俗是由18世纪初的墨西哥移民带来的,后来在美国西部蔚然成风。辣椒在美国市场十分走俏,使用辣椒的菜馆和火辣的菜肴也到处可见。美国路易斯安娜州麦基尔享尼公司,每年把1亿瓶2盎司(56.7克)装的辣椒酱销往100多个国家。盛产辣椒的美国新墨西哥州哈奇镇只有居民1.2万人,但每年9月5日都要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热闹非凡的“辣椒节”,比赛辣椒烹调技术,评出以辣为主的各种菜肴,并将比赛的优胜者载入该镇史册。在这一天,还要在少女中选出“辣椒女王”。
埃塞俄比亚人吃辣椒很讲究。按照传统,每逢节日或婚丧嫁娶,都要举办生牛肉宴,把生牛肉切成小块,蘸上辣椒面吃,虽然看起来鲜血淋漓,但人们却吃得津津有味。
日本人吃辣椒的胃口最大,辣椒的进口数量也最多。日本人喜欢在汤菜上撒上一层红辣椒,有些厨师把萝卜削去皮,在萝卜上挖4个洞,把辣椒塞进去,再把萝卜磨碎,制成一种叫“碎汁”的调味品撒在鱼片上,有一种清凉的辣味。在日本,许多辣味食品都很受欢迎,如“咖喱UFO(飞碟)”、“超咖喱辣面”销量特别好。快餐食品中辣味食品也占有一定份额,如“丸大食品”的“辣蒜鸡”月销售额过亿元。调味料中的辣味调料销量也很好,墨西哥式的辣味调料较受欢迎。
印度的贡布尔被称为“辣味之都”,人人擅长吃辣椒,他们把吃辣椒当作骄傲的象征,整座城市充满着浓烈的辣味,当地人平均每日吃辣椒100-200克。贡布尔的男人如果吃辣椒超不过女人,会被认为没有男子气概,女方甚至会提出离婚。印度的辣味菜肴也较多,厨师烧菜前,先往锅里扔一些囫囵个儿的干辣椒,然后再放几匙辣椒粉,最后加入新鲜辣椒,做成辣醬或辣椒末。印度人喜欢辣椒的那种火热的辣劲,而不是其辣味。他们爱食印度北部产的紫黑色辣椒,称之为“AKALOTA”,即“需要一杯水才能压住它的火热劲儿”。印度东南部有一种广受欢迎的小吃,是用酸奶酪泡辣椒然后炒脆,学生上学带在口袋里,吃时还要撒点红辣椒粉。
泰国人吃辣椒也许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泰国人均每天食用辣椒量,大约是印度人平均食用量的2倍,就连他们喝的汤也是火辣辣的。泰国菜可以说是中国菜与印度菜的混合产品,类似于缅甸菜和马来西亚的风味。但是,也许是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泰国菜非常辣,具有独特的香辣口味。这香辣味主要由4种香辛料组成,即辣椒、鱼露、类似于石芹气味的一种植物及泰国柠檬等,再加上椰子油,就能实现泰国风味。据说,泰国人一生下来就喜欢吃辣,当然婴儿不吃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则逐渐喜欢辣味,成年后达到非常厉害的程度。在餐桌上,辣椒和鱼露是必备的调味品。
可以与泰国人的吃辣程度不相上下的是朝鲜人。朝鲜人顿顿离不开以干红椒为原料的泡菜,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辣白菜”家家会做、人人爱吃。此外,风味独特的凉面,既辣又甜,不能吃辣的人是不敢尝试的。朝鲜人爱吃狗肉,而吃狗肉时绝离不开那去腥、开胃、解腻的辣椒。
缅甸人口味有点类似于我国的四川,菜肴口味特点是辣、酸、清淡,一般餐桌都配辣椒油。此外,马来西亚人也食用一定量的辣椒,常把辣椒与鱼子酱同吃;匈牙利的“玫瑰辣椒”以香味馥郁、颜色鲜艳著称,最为美食家所珍视,加了红椒的鱼汤和马铃薯烧牛肉是匈牙利的特色菜肴。
趣味小知识:辣瘾是怎么一回事
在不爱吃辣椒的人来看,那些嗜辣如命的人真的很难理解,即使吃得嘴唇发烧、眼泪直流,甚至大汗淋漓也乐在其中。其实,这是一种辣瘾,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点:
其一,当辣椒素一接触到舌头和嘴里的神经末梢,就会把大祸临头的信息迅速传到脑部,脑部立即命令全身戒备:心跳加速、嘴里分泌唾液、鼻孔大声吸气、肠胃加紧工作、满头满脸的汗水外流。对于这种现象,心理专家保罗·洛金认为,人体自身具有保护自己免受化学物质伤害的本能,当感知到身体受到外来伤害时,便会赶紧由脑部释放出内啡肽,这是一种天然止痛剂,而实际上辣椒并没有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若再吃一口,脑部又会以为有痛苦袭来,释放出更多的内啡肽。持续不断地释放出的内啡肽会使人感到轻松、兴奋,产生食用辣椒后的快感。
其二,吃辣椒上瘾的另一个原因是辣椒里的辣椒素在起作用,当嘴里的味觉细胞接触到辣椒后,会对食物更敏感,感觉食物更加好吃。而有一部分人则认为食用辣椒会损害味觉,事实并非如此。人们吃辣椒时,只要不是辣伤了口腔,即辣到吃过几个小时还有痛的感觉,反而是增强了味觉。
其三,吃辣椒上瘾与辣椒的药用效果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辣椒有健胃、行血、消瘀、导滞等功能。在吃饭不香、饭量减少时,在菜里放上一些辣椒,就能增进食欲,长期以往人们就会在无意间产生出吃辣椒的念头。
那么,辣椒的哪个部位最辣呢?很多人以为最辣的部分是它的种子,这是不正确的,最辣的部分应该是红辣椒里面种子附着的那层膜,那层膜是无色、无味的,但它的辣椒素含量最高,辣椒素使得辣椒产生了与众不同的辣味。
要测量辣椒的辣度可采用斯科维尔标准,这个标准是由美国的一位药剂师威尔伯·L·斯科维尔在1912年建立的。在早期实验中,斯科维尔将一组溶解在酒精中的红辣椒汁用糖水稀释,然后要求一些试验者不断地喝逐渐稀释了的红辣椒汁,直到尝不出辣味为止。这时,根据红辣椒汁的稀释倍数就定出了一个数字化的标准。
例如,一种墨西哥胡椒粉的辣度是4500斯科维尔辣度单位(SHU),这是因为这种胡椒粉在稀释到4500倍时它的辣味消失了。世界上最辣的红辣椒产于英格兰西南海岸的多塞特,这种红辣椒名为“Naga”,“Naga”是一种梵语,意思是大毒蛇。在2005年,有两个实验室对“Naga”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Naga”的辣度达到923000SHU。在制作咖喱饭时,即使在饭中加半个小Naga,这盆咖喱饭就已辣得不能食用,如果加入一整个小Naga,人食用后就会被送到医院救治。尽管这么辣,这种辣椒的销量还是不错的。
纯辣椒素粉是非常辣的,它的辣度可以达到1500万-1600万SHU。由于它太辣,使得药剂师在进行纯辣椒素粉辣度的实验时,必须在具有过滤空气设备的“舵手间”里进行实验,实验人员还必须穿上遮盖整个身体的防护衣,戴上避免吸入辣椒素粉的密闭头盔。
作者简介:
欧阳军,生于1963年,四川渠县人,九十年代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现为副主任中药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秦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致力于中医药理论及药膳食疗研究,倡导回归自然疗法。从事科普创作30余年,至今已在国内外120余家报刊发表科普文章3万余篇,出版科普著作5部。曾获广东省科普创作一等奖、四川省科普创作杰出贡献奖、四川省优秀科普图书奖等多个奖项,被《问健康画报》、《新医药周刊》、《博爱》、《开卷有益》、《中国食品》等报刊、杂志聘为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