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兴趣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初中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动力。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遵循初中生数学学习的规律,积极探索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调动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直观教学的三大原则。
关键词:调动;三个原则;初中生;数学兴趣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表现为对所做的事情具有浓厚的情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就初中数学而言,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战胜学习困难、持之以恒、提高学习效果等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会给学生提供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初中生形成和保持数学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应该坚持三大原则。
一、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依然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调动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就要在有关兴趣理论指导下,联系自己任教学生的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一)掌握有关兴趣的概念原理
兴趣是一种心理活动,对某件事情或者某种活动感兴趣,就表现为对活动或者事情具有浓厚的情感,作为一种感情体验,是个体对于有兴趣的事情或者活动持久的内驱力。兴趣是人格健全的重要品质。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对于学科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加重视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教师要让初中生学好数学,就必须研究、运用有关兴趣的理论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与学生自身的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有关。学生健康的心理以及自身成长的内在因素是数学学习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校、家庭教育的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了解兴趣研究的最新成果
对兴趣这一心理活动的研究始于赫尔巴特,他揭示了兴趣表现为思想、行为的主动性。杜威认为兴趣具有多样性,兴趣能够为实现目标产生动力。现代心理学更加重视兴趣作用的研究,一是认为兴趣对未来活动的准备具有导向作用。说明初中生如果对数学感兴趣,就会积累各种数学知识,为探索数学奥秘、应用数学知识做好准备工作。二是认为兴趣能够推动正在开展的活动。初中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情感,这种热爱之情,推动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困难,集中精力获得数学知识,创造性地探索数学运用的实践活动。初中生自我成长的内在要求加上对数学的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也让他们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三是认为兴趣能端正学生正在开展活动的创造性态度。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会激发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推动初中生数学深度学习,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促进学生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调研影响初中生数学兴趣的因素
实证调研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教师针对性地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路径。
1. 初中生数学兴趣的影响因素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
通过对本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发现,外部因素主要是教师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情境的设计、课堂教学的氛围、数学学科的特点等;内部因素主要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动机等。
2. 影响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自身因素
在本校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中发现,就数学学科而言,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不喜欢数学学科的学生只占8.6%;喜欢数学学科、喜欢钻研数学难题,但不喜欢主动请教数学问题的学生占78.3%。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无所谓喜欢不喜欢,这部分学生谈不上对数学的兴趣。就学生数学认知兴趣而言,调查结果显示:记忆或计算的类型、建模的应用类型学生感兴趣比例较小,大部分学生对于几何证明、图像、益智题等直观性较强的题目非常感兴趣。就课堂教学而言,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教师导入知识和探究知识环节、新知识学习的教学环节兴趣浓厚,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巩固训练环节不怎么感兴趣。可见学生重视知识的由来或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勤于探索,乐于学习。教师更应该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空間。
3. 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
通过对本校初中生的观察和访谈,了解到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缺乏的原因主要有: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数学学习非常吃力,困难重重,学习效果不如人意,检测成绩不好,产生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便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缺乏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缺乏数学知识探究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学生数学信心严重不足,这些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也很低,虽然不能轻言放弃,但是信心重拾艰难。
二、 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是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文化,对于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新时代意义,教师应该赋予因材施教新时代的内涵,在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既要针对影响兴趣的外部因素,改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又要针对影响兴趣的内部因素,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
(一)针对兴趣的外部影响因素,改进教学方式
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应确立“素养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励性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体验。要设计学生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情境,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学生一起阅读数学文化、经历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激发和保持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排除数学学习困难,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顺利进行服务。大部分初中生基于自身成长对数学还是有浓厚兴趣的,教师注意维护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开展学生小组交流活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依据学生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针对影响兴趣的内在因素,关注个体差异
建立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的关系是影响初中生数学兴趣的重要因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针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有助于消除学生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对数学学习有困难的部分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及时地帮助、及时地引导、及时地鼓励,帮助学生分析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树立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潜能,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全面了解任教学生不同的发展状况,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在教学细节下功夫,尤其是趣味性教学情境的设计以及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问题链的设计,要紧紧抓住不同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让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解决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要开展个性化数学指导,研究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的个案,跟踪提高个体学生数学兴趣的过程,总结经验,既要让数学爱好者得到长足的发展,也要设法保持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的学习信心,不断地保持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三、 直观教学的原则
形象化的直观性教学原则,能够助力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解决的紧密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一)数学建模调动学生数学兴趣
运用直观性教学原则开展课堂教学对激发初中生数学兴趣有重要作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解决问题的要求自主建模、解模,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探究知识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自己的数学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教师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建模、小组合作建模等。建模要渗透数学的实用性,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重视设计生活数学学习情境,通过案例探究让学生亲自体会到模型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的应用价值,运用身边的材料建立实体模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学科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同感,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言语直观调动学生数学兴趣
教师形象化、趣味性的教学语言,不仅易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调节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针对初中生单纯、好奇心强、容易受教师影响的特点,教师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形象化、趣味性教学语言引入数学史知识,一方面开阔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另一方面运用数学史上优秀人物的事迹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克服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三)直观教学讲究趣味性
教师针对初中生处在性格发展定型阶段,了解学生的个性,依据学生的情况,开展趣味性直观教学。
首先要了解学生对趣味性直观教学的不同看法,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表现在哪些地方。其次要研究教材,要了解教材中哪些内容已经具备了趣味性,怎样挖掘和设计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教材中有哪些内容不适合进行趣味直观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如何处理。再次进行趣味直观设计,教师对一些数学问题可以找到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模型,通过模型分析问题,从而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运用教具设计趣味性直观教学,如学生学习几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互相合作和讨论,直观感受数学知识的原理和探究过程,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设计直观形象的游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趣味性直观教学设计不仅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还要依据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导入、探究、总结、巩固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任何学科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全力以赴地投入进去。兴趣是初中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关键,没有兴趣的学习很难发生真正的学习。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要多方法、多角度、多渠道。教师要探索让初中生有兴趣地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爱上数学,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旭明.学习兴趣的唤起.教师的教育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響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赵倩,北京市,北京市密云区水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