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平保 张永杰 周德泉 张军 刘新喜
摘要: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在于为土木与建筑领域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新工科背景下,现有的培养模式难以实现新工科背景下的培养目标,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综述了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了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再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措施,构建了“新型”的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理念。
关键词:新工科;建筑与土木工程;培养模式
文献标识码:A
1 绪论
2016年6月2日,我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后,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造就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及BIM技术等新技术逐步成熟,为建筑与土木工程行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需要大批“新兴工程科技人才”作为支撑。然而,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早就难以适应新型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我国高素质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其培养模式的科学合理程度,以及如何与新工科本科的衔接等问题,已对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如何围绕建筑与土木工程行业以及区域发展的新需求,建设出“新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是关乎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培养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为此,本文拟将结合长沙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特点;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措施与创新方案;并构建“新型”土木与建筑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理念。
2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非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我国已经实施20多年,而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自2009年开始实施至今刚过10年。与土木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相比,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仍有一些高校还没有完全区分对待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管理,而是按照传统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模式来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因此,正确认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及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至关重要。
2.1 培养目标不明确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土木与建筑领域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土木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知识扎实、能在土木工程领域内独立从事研究、应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与土木工程学术型硕士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紧跟工程实践,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后者注重基础理论和专门技术能力,具有更强的科研创新能力。然而,目前还有很多高校在设置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时,并没有考虑专业学位硕士的特点而区别对待,从而导致其在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制定、毕业要求及质量管控等方面均存在着诸多不合理性。总之,培养目的不明确,一方面可能导致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很迷茫;另一方面,作为研究生指导教师,难以针对不同的学位类型而改变培养与管理方式;另外,还有可能给用人单位选才造成很大困惑。
2.2 课程体系不合理
由于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有些研究生培养机构还照搬学术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这种课程设置方式是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极大不公,也会严重阻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其后果很有可能导致实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的“优等生”,蜕变为学术型研究生中的“差等生”。还有些培养机构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上不能做到与本科课程较好地衔接,经常会出现本科学过的一些非主干课程,在研究生阶段再次开设,而且知识点衔接不端,缺乏层次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内容比较单一,大部分课程以基础理论为主。而专业学位硕士的应用性较强,更应注重课程的专业特色和实用性。另外,研究生培养机构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的因人设课、教学内容因循守旧等问题也会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2.3 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缺乏创新
课程教学方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较大,但目前一些主讲教师还是采用本科生的教学模式给研究生上课。这种“一言堂式”甚至“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研究生的兴趣。这是因为主讲教师并没有意识到研究生和本科生在知识结构、技能熟练程度上的差异性,因而没有采取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课堂教学。因此,这种保守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传授知识,但是并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就难以给研究生有新的启发,难以达到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目的。另外,关于课程考核,虽然有一些培养机构已实行相对公平合理的课堂考核方式,但还有很多机构沿用单一的、呆板的课堂考试来考核研究生。而且不同的主讲老师,给出的考核内容和深度差异显著。这种过于随意的课程考核及评价方式,严重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实际上,针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除采用考试、报告、论文等形式的考核方式外,还应该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的特点,确定更能反映出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
2.4 指导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指导教师的专业素養与工程实践能力对实现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起着巨大作用。实践能力是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一些培养机构对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要求非常很高。有些高校甚至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具有高级职称、获得博士学位以及拥有海外留学经历。正是这种高标准,使得研究生指导教师严重脱离实践,甚至有些指导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毫无实用价值。这种现象主要与研究生培养机构考核标准有关。过于重视指导教师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考核,而忽视了指导教师实践能力或工程经验的积累。当然,许多研究生培养机构已采取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研究生。但实际上,因企业导师工作繁忙,其对研究生的指导多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双导师制度的真正优势。
3 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3.1 明确培养目标
针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方面要重视基礎理论知识的学习,数学、力学以及专业基础知识是将来工程设计、施工、检测等工作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制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专业学位硕士的特点,不要将其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混为一体。故在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制定、毕业要求及质量管控等方面均要做到合情合理。尤其在新工科背景下,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与进步,使得各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更加普遍,一些新兴学科已逐步应用于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还应该注重现代科学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3.2 优化课程体系
在新工科背景下,一些新兴学科已经逐步完善,尤其是人工智能、BIM、3D打印等高新技术在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试点或推广。因此,在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时,可以通过培养方案的优化,将一些已经过时的课程或者在本科阶段已经开设过的课程删除,而应将近年刚兴起的一些新技术、新学科以及新理论纳入到课程体系里。如此优化课程体系,主要目的在于要让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能紧跟时代潮流,学校高新技术,促进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信息化与智能化。
3.3 改进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
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造就多样化、创新性、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应该实现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和创新性。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激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并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互动式、开放式和探索式的教学模式来提升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互动。要注重研究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鼓励研究生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课堂管理以及课程考核方式制定。从而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
3.4 提升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
为提升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机构应该激励与支持研究生指导教师参与工程化培养,加强指导教师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对于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应予以表彰。改变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考核标准,弱化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注重指导教师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评价。另外,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双导师制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实施。企业导师要负责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通过实际工程设计、技术创新等提高研究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4 结语
新工科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实现多样化、创新性、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对现有的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构建了“新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标准及指导模式等。
参考文献:
[1]杨洪勇,王福生.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2:1821.
[2]易琦.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J].科技文汇,2018,3:2728.
[3]朱丽华,史庆轩,任瑞,张维华.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4):112115.
[4]张津涛.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方案[J].学科探索,2015,7:4042.
[5]杨金辉,谢水波,杨斌,等.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J].教育现代化,2017,36(6):1416.
[6]张俊峰,赵军,王建强,等.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1):4144.
[7]高笑娟,马建军.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11):8284.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8YB02);长沙理工大学2019年教研教改项目
作者简介:尹平保(1984—),男,湖南邵阳人,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