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嫚
摘 要:语文学科对于我国的教育体系来说具有极其特殊的性质和作用。它是学生学习汉语最主要的途径,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和基础,同时又兼具文化传承的作用,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人文性。在以往的语文教育中,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语文教师往往偏重于其工具性的一面,将传授语文知识与技能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学科的人文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语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成为一种趋势。基于此,在一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教育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综合素养的关键,而我国传统文化历经悠久历史的沉淀,对高中语文教学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索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不足
(一)缺乏情感体验
高中语文本身的包容性非常强,且涉及内容广泛,但是传统文化的渗透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略显生硬,多数情况下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十分片面,没有产生真正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与此同时,教师过度专注于考试内容中对传统文化的考试范围,造成教学中的渗透十分僵硬,导致学生缺少情感体验,形成了应试记忆。[1]
(二)教学方式陈旧
渗透教育在不同教师心中有不一样的理解,但多数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学非常老套,侧重点还是放在了原本语文教学内容上,对传统文化知识则是言简意赅地带过,或者只是对著名的诗词语句的背诵记忆。在这种陈旧、枯燥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会逐渐失去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也就和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没有区别了。
(三)内容的渗透过于单一
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注重教材内容的讲解固然重要,毕竟高考是学生人生当中的大事,取得好成绩十分关键,但是不能因此就忽略了素质教育理念,而且这会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形成非常大的阻碍。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文言文形成关联是教师的惯用技法,可基于这一角度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并没有体现文化的交融和思想的关联,这就造成渗透教学形式的单一,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受损。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深度挖掘教材与传统文化内容
高中语文的内容可以说是集精华于一体,所以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第一要务就需要教师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以教材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辅助。比如,《庖丁解牛》课时教学,首先要了解清楚本文的重点内容以及文章背景,让学生充分掌握主题思想,然后引入一些与当时背景有关联的其他故事或文化思想。这样既能强化学生对主体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文化吸收。
(二)多元化发展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多元化发展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创设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的渗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一方面确保基础语文知識的学习,另一方面保证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让学生感受情感与思想的交融,进而产生认同感,对传统文化形成一定的传承。
(三)拓展融合性教学实践活动
适当地开展拓展性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2]比如,《六国论》一文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灭六国的故事,作者苏洵在文中说明了六国被灭的主要原因。在讲解这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从自身找问题,不要事事仅看眼前,要从实际出发、从长远角度考量。另外,在一些历史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开展拓展性教学实践活动,如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让学生形成从课文到现实及传统文化之间的情感交融,从语文学习中对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认知与感悟,从而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以教材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辅助,充分迎合学生的成长发展特性和个性化发展差异,从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结合学生特点,保障教学计划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良好的传统文化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吸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从而确保学生受教育的优质性。
参考文献:
[1]吴燕.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策略分析[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10):50-51.
[2]王云芳.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与实施策略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