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1-06-29 11:46王祥秋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新工科

王祥秋

摘    要:紧密结合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针对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创新以及保障体系建设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等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工科;课程教学改革;课程保障体系;创新与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5-0070-02

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对照新工科对人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教学方法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作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如何顺应时代需要,以课程教学改革为主要抓手,全面推动理工科类专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特殊需求,成为当前人才培养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国内相关高校教育工作针对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开展了相关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林健系统地阐述了新工科的内涵及特征,结合我国新工科建设以及当前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重点分析了我国新工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1]。汤显等在本科生课程教学改革中,通过增强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与时效性,进行跨学科与跨专业的知识融合,并引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实践能力[2]。孙曙光等紧密围绕双创型人才培养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教学模式等内容入手,研究和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路径[3]。蒋杰根据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提出了基于BIM技術与互联网+云技术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4]。张爽等提出以工程项目应用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思路,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完善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5]。国内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为开展“基础工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基础工程”属于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讲授土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论是紧密结合土木建筑行业对本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与技能的特殊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课程教学方法,通过现场教学和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资源辅助教学等综合手段,努力提高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实效性和趣味性,着力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运用探究性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从实际工程中发现问题并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在“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并推行“科研信息进理论课堂”“科研成果进教材讲义”“科研项目进实验教学”“科研活动进第二课堂”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时刻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及时将科研信息融入理论课堂,将科研成果融入教案讲义,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前沿性。与此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将重大基础工程的施工录像、工程实例照片等相关教学资源纳入课程教学PPT课件之中,极大地丰富了课程教学的信息量,有效地将抽象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形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较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充分利用授课教师横向课题较多、技术服务面广等优势,吸纳大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技术服务项目,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工程实践。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在“基础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注重运用探究性和启发式教学理念,引导和启发学生从实际工程中发现问题并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根据本课程教学特点,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现场教学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即工程施工现场实地教学和实验室足尺模型实验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工程实践相结合。在现场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需求采用工地集中讲解与分散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此同时,充分利用雨课堂以及腾讯课堂等现代化教学平台,对部分教学内容与问题解答开展云端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学习评价方法改革

为了客观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加强课程教学的过程管理,构建以学生学习效能为基础,注重学习过程表现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在“基础工程”教学过程中,探索建立以专业理论水平、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相结合的多目标专业课程学习效能考核指标体系。研究建立以专业理论考试与专业实践能力综合测评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将学生课堂表现、工程实践与创新试验、团队创作成果等作为重要考核因子纳入专业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五、课程教学保障体系建设

(一)课程录像资源库建设

“基础工程”课程负责人充分利用广泛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咨询和开展横向科研项目研究的有利条件,广泛收集若干和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有关的教学视频资料,建立和完善本课程教学录像资源库,为丰富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以及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直观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课程试题库建设

课程负责人充分利用“基础工程”优质课程建设有利契机,通过与北京天演融智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基础工程”试题库软件,针对专业课程考试内容覆盖面不足等问题,将通过自命题和获取专业执业资格考试试题等方式,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课程试题库,以提高试题库的整体水平和试题覆盖面,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科学评估课程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网络课程建设

以“基础工程”优质课程建设为契机,广泛收集课程网络建设资源与土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网站平台,深入构思“基础工程”网络课程模块化结构,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类网络教学资源,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实现师生网络互动、解答学习问题以及习题解答网络化等功能,为师生网上互动交流提供了基础平台。

(四)課程教学团队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大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确保本课程主讲教授队伍数量与质量全面提升,以满足本课程教学队伍可持续发展需要。“基础工程”课程负责人充分利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以及土木工程学科博士点建设的有利时机,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加入本课程教学团队。与此同时,“基础工程”教学团队全面落实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采取随堂听课、教学研讨等多种措施,加大对“基础工程”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力度,全面提高本课程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

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如何抓住课程教学这一关键环节,结合专业课程自身知识结构特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构建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林健.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

[2]汤显,石蕴玉.新工科背景下数据挖掘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42).

[3]孙曙光,张蒙,朱瑾,等.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大学本科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评论,2019(1).

[4]蒋杰.新工科理念下的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8).

[5]张爽,田刚,潘伟英.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供热工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2).

编辑∕陈晶

猜你喜欢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变电站基础工程冬季施工经济技术性比较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