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爽
(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037)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及软骨板破裂,致使髓核向破裂方向突出,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体征。该病主要症状为腰痛、下肢后外侧放射性疼痛麻木、踝关节及足外侧疼痛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劳动能力。LDH常发生于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其好发部位为L4-L5、L5-S1,约占LDH的90%以上[1]。随着近些年现代化及工作压力的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亦逐年上升。曾朝辉等[2]对湖南株洲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了全市五大行政区总检出率为13.17%,这一报告证实了LDH的高发病率。目前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按摩手法、牵引、物理因子治疗、小针刀及硬膜外注射、手术治疗等[3]。国内专家[4]认为绝大多数(80%~90%)患者经过非手术方法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仅10%~20%的患者需手术治疗。国外研究也表明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相近。针灸以其疗效确切,深受患者青睐。平衡针操作简便,即刻效果好,临床广泛应用。但是系统的临床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比平衡针联合常规针刺与普通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索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在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就诊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门诊患者,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平衡针联合常规针刺治疗的治疗组32例和常规针刺治疗的对照组28例。治疗组男19例,女13例,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两组患者年龄29~68岁,病程7~10年。治疗组平均年龄(56.94±9.74)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7.50±7.93)岁;治疗组平均病程(3.76±3.25)年,对照组平均病程(4.17±3.3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2)年龄20~70岁;(3)自愿接受针灸保守治疗,并能遵医嘱坚持治疗。排除标准:(1)年妊娠妇女;(2)合并腰椎结核、腰椎管狭窄、椎管肿瘤、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3)合并有严重心、脑、肾等脏器功能衰竭者;(4)同时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
1.2.1治疗方法 健康宣教。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嘱患者防寒保暖,进行适当规律的日常活动,并进行一定强度的锻炼[5],推荐步行,游泳。避免搬运重物,避免久坐久站,避免反复旋转、弯腰,避免长时间开车。卧中等硬度的床垫[6]。不穿高跟鞋。超重及肥胖者减重。
1.2.2对照组 参照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制定,脊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十七椎下、夹脊穴、阿是穴、秩边、承扶、委中、阳陵泉、昆仑。局部皮肤消毒,使用0.35 mm粗,合适长度的针灸针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手法,以得气为度,留针25 min。每日治疗1次,五次针灸后休息2 d,再行5次针灸,10次1疗程。
1.2.3治疗组 选取王氏平衡针联合对照组的常规针刺。腰痛穴,在前额正中,沿额纹划一横线,沿前正中线做垂线,交点即为此穴,若患者腰部正中部位疼痛为主,此穴针尖向下平刺,若患者左侧腰痛为主,此穴针尖向右平刺,若患者右侧腰痛为主,此穴针尖向左平刺,均进针2~3 cm。根据患者的病情,如果臀部及大腿后外侧疼痛,选取臀痛穴,左右交叉取穴,针尖向腋窝方向斜刺4~5 cm。若患者疼痛连及小腿,选取膝痛穴,左右交叉取穴,直刺3~5 cm。若患者疼痛连及踝关节及足外侧,选取踝痛穴,左右交叉取穴,平刺2~3 cm。平衡针诸穴均用泻法,不留针,强刺激手法行针3 s即出针。
两组分别在治疗前,第十次治疗后采用腰椎JOA评分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疗效评价。腰椎JOA评分表是临床评定下腰痛的常用量表,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感觉及运动障碍),日常生活受限度三个方面,总计29分,得分越低病情越重。视觉模拟量表(VAS)是国际公认的、通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患者在一10 cm的视觉量尺上对疼痛进行自我评价。0为无痛,10为剧痛。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JOA评分总体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经十次治疗后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对比( ± 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对比( ± s,分)
组别 例数 JOA治疗前 第十次治疗后治疗组 32 8.28±2.23 19.19±2.01对照组 28 8.04±2.44 17.89±2.33 t 0.398 2.321 P>0.05 <0.05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经十次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 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 s,分)
组别 例数 VAS治疗前 第十次治疗后治疗组 32 6.57±1.19 1.27±0.78对照组 28 6.83±1.34 1.92±1.14 t 0.796 2.604 P>0.05 <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之“腰痛”“腰腿痛”“痹证”范畴。近20年针刺治疗腰痛的关注度提升,平衡针、常规针刺、针刺运动疗法成为针刺治疗腰痛的主要研究热点。
韩笑[7]等观察平衡针法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状的疗效,能很好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症状,有即时效果和远期疗效。黄秋玲[8]等研究平衡针联合芒针治疗本病疗效优于单一针法。
平衡针作为现代针灸,它以中医心神调控学说以及西医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9],通过针刺来激发人体自身,促进机体良性转归。平衡针治疗本病的可能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影响ACT H分泌代谢,调节机体应激状态[10]。
综上所述,本研究平衡针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