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罡 李建明 李现朝 李俊才 颜志
摘要:埃及新首都CBD项目P2/P6标段土建主体结构采用预应力结构,且标准层预应力结构板厚度仅为220mm,在如此狭小空间内不仅要敷设双层钢筋、马镫、预应力筋、电气配管,而且彼此的间距及钢筋、配管保护层厚度都有严格要求。如何简单有效的完成机电专业预留预埋工作将会是影响整体结构施工进度的关键。自2019年3月筏板基础开始截止目前,机电专业施工内容为一次结构内管线预留预埋,将近十个月,虽然工作比较单一,但收获却很大。在此针对国内外现场施工特别是验收不同之处做个简短总结。
关键词:预应力、机电专业、预留预埋
一 材料品牌报审(MAT)及材料进场验收(MIR)
工程合同规定所有用于正式工程的材料必须经过监理和业主事先同意,未经监理验收任何材料不得用于工程。现阶段大宗材料如PVC管、裸铜缆等进场之前,其品牌、产品技术参数已被报批且通过,待到这类物资进场时,乃至最后入库前的验收几乎没问题。但是工程用量较少的材料如电气套管,因其与水暖套管在同一图纸即Build Work上,由于专业交叉极易忽略,此类材料进场时现场验收就会相对比较困难。除此之外,工程所用材料即使水暖监理已审批通过,但电气监理仍有可能会对材料不予认可。所以在施工前或者Shop Drawing图纸审批通过后,现场工程师必须仔细检查图纸并确定所有现阶段施工使用材料审批通过,如有个别辅材未通过,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可与现场监理沟通更改为已通过材料。
二 现场报验(RFI)及验收
与国内相比,国外现场监理权力较大,甚至可以与国内质监站的权威性画等号。就像所有材料都必须报验一样,所有施工工序同样需要报验。与国内监理稍有不同,国外监理验收极其细致认真,几乎每根线管、每个线盒都要检查其走向、位置、固定牢固与否。所以,现场工程师必须保持足够耐心,小问题及时整改,大问题耐心讨论,无理要求不妥协,积极讲道理争取。另外,一定要表现对给现场监理足够尊重,因为国外监理社会地位较高,而且好面子,这一点从属地员工平时的表现就能发现,绝大部分的属地员工都是比较敬畏监理的。
三 结构监理的工程联系单(SI)
千万不要以为对接好机电专业监理就万事大吉,因为结构监理可能会随时提出问题并拒绝隐蔽验收签字。以结构监理工程师下发的三个SI为例详述一下。
SI(01):管线密集,影响结构。虽然现场管线敷设是根据审批通过的Shop Drawing施工且机电监理工程师已验收通过,但结构监理工程师给出拒绝时,仍然需要重新探讨解决方案。经过与各专业监理工程师一系列讨论,最终方案是结构增加加密筋,问题虽然解决但增加了工序且拖延了砼浇筑时间;。
SI(02):剔凿混凝土,破坏结构。因设计变更原因,现场剔凿大约2公分深10公分长板面混凝土面层,此施工做法为破坏盖筋保护层厚度,在国内可以说是“正常现象”,但在国外不行,结构监理工程师拍照发SI。关闭这个SI的时候更是困难,最终,我们必须根据审批通过的“混凝土修补方案”修复且必须中方管理人员签字保证以后不再有任何破坏结构的行为才能关闭此SI.
SI(03):预应力处线管太多,影响结构。结构监理工程师要求预应力管附近线管不能太密集,必须减少三分之一线管由暗配改为明配。现场工程师不得不联合设计部汇同机电专业监理工程师一块探讨解决方案,最终整改四天,耗费大量人工,终于混凝土得以浇筑。
四 与监理相处模式(Friendship)
以上提到的几条事项可能让人觉得监理很难沟通,其实相处久了监理也是很通情达理的,只要秉承一个原则即“所有问题事前沟通永远比事后解决容易”,事情解决起来相对容易的多。遇事之前同监理工程师探讨,监理工程师感觉彼此尊重对方,而且不会找借口推辞肯定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甚至现场工程师可以邀请结构监理工程师去现场解决。
空闲之余,多与监理工程师交流,既让监理工程师觉得自己受到尊重,此次间的关系也会变得融洽,达到双赢模式即工作时间是工作关系,其余时间是朋友关系。努力总有回报,也许刚开始会磕磕绊绊,但结果会越来越好。目标只有一个:现场验收做到抽检乃至免检。
五 综合整改方案及要求形成预应力机电预留预埋技术交底
1.0 -目的
预应力层,PVC管道与预应力波纹管交叉处的暗敷设施工需满足结构要求。
2.0 –施工要点
标准层开始,结构板变为预应力板,板厚220mm,除去混凝土保护层及上下层钢筋,剩余间距仅为100mm左右。预应力管厚25mm,且要求预应力管与PVC电管下保护层20mm,上保护层25mm。由此造成PVC电管敷设空间非常有限,为避免验收时出现因交叉问题而返工,我单位制定如下原则,请施工时注意。
1、预应力波纹管十字交叉处,严禁走PVC电管;
2、预应力波纹管处,禁止PVC管交叉;
3、预应力预留木盒及其他配件处,PVC管与之间隔10cm以上;
4、因配电箱处线管过密,下翻线管禁止打孔下翻,分散預留线盒,可2根线管预留1个线盒,线盒距配电箱不超过1.5m,以后金属软管明配;
5、同一跨预应力管处,多根PVC管应同上或同下排布,否则视为预应力管与PVC管三管交叉;
6、线管与预应力管交叉处,如间距不够,需用φ10以上钢筋隔开;
7、线盒正好在预应力管处,视现场情况偏离预应力管10cm;
8、配电箱线管上翻处,4根一组,每组间隔10~15cm,且让开预应力管至少10cm。
六 结语
以上内容只是结合本工程的情况进行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能给国际工程承包商带来一点帮助。此外,不同的工程、不同业主或监理都有不同的要求,承包商也要根据当地规范结合工程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工程进行灵活性的管理。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