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推广,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训练日益贯穿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中。学前教育是为儿童进入小学教育打基础的,在这一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认知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如何利用家庭共育促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为主题,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总结,以期达到幼儿园和小学衔接教育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小衔接;教育
一、家园共育对幼小衔接教育的促进意义
(一)家庭教育理念对幼儿学习生活品行的影响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观念对其子女有着直接、深远、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行为,为小学教育打下基础,就需要幼儿园与家长积极沟通,深刻理解不同家庭的教育方法和儿童成长环境。通过家庭双方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可以为孩子的训练达成初步的共识基础,然后在家庭一体化的环境中相互配合,引导孩子正确有效的学习和生活行为,培养幼儿独立的自理能力。实现幼儿与小学衔接的平稳过渡。
(二)家庭实际环境助力幼儿生活习性的养成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时间跨度有很大差异,因此,仅靠幼儿园很难调整孩子的生物钟,在这个时候,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紧密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过渡时期,幼儿园可以按照小学教育的要求为孩子制定相应的作息时间,打造模拟小学教育。在此基础上,家长应适当安排和调整家庭生活中一些有效的活动,共同为孩子创造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成长。
二、家园共育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园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幼儿园或家庭任何一方单独教育都不能达到教育目的,需要双方的紧密合作。因此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密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一)家园共育,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首先就是家长的“衔接”,家长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事实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良好的习惯渗透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也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在孩子发展阶段之前,家长要耐心等待,不要扰乱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但这不是“急”能解决的,也不能强迫他们灌输他们认为适合自己的复杂知识,家长需要做的是等待花开。
(二)家园共育,帮助幼儿和家长了解小学生活
幼儿在进入小学前如果能够对小学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他们就会有意识的按照小学的要求改变自己,从而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儿园组织大班幼儿和家长到小学参观。通过参观校园环境、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条件和课间游戏,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幼儿园和小学在环境和学习上的差异,对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有了新的认识。小学教师应该对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更加包容,在课程设计中增加知识传授的兴趣。
(三)家园合作共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幼儿园到小学,常规的课程和作业学习取代了游戏和区域活动,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应该让孩子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小学生身份的转变。教师和家长需要在生活中扮演幼儿的观察者、支持者、鼓励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观察和挖掘儿童在生活细节中的兴趣和习惯,并给予相应的正确引导。
(四)家园合作共建情感导入活动,创设温馨氛围
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在思想心理方面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此时家庭合作营造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效果不言而喻。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得到更多的自信和情感表达能力,为未来的小学教育奠定情感基础。比如,举办家庭亲子教育活动,邀请老师、家长和孩子参与游戏互动,让孩子和老师、家长之间的感情得到升华。
三、总结
做好衔接,才能有足够的耐力。不要违背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人为地训练孩子加速发展。要想实现幼小衔接工作高效的进行,不仅要面对孩子,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参考文献
[1]王津津.大手拉小手,共促幼小銜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229.
[2]祁洁.教育游戏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能力培养实验研究——以“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培养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209.
[3]殷秀莲.重视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