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保国
摘 要:智慧课堂作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决策、评价反馈、交流互动、资源推送等方面实现了数据化、智能化,能够促进传统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全面变革,为智慧地教与学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文章分析智慧课堂的概念、历史智慧课堂构建的意义、原则,探讨信息技术支持下历史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教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1;G4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6-0050-02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历史作为一门特殊的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历史课程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因此,构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历史智慧课堂,是新课改理念的有效探索形式。本文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历史智慧课堂构建策略进行论述。
一、智慧课堂概念
智慧课堂指的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依托“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智慧课堂可以转变原有的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构建自主性、生成性、多模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体现课堂的智慧属性。智慧课堂不仅是一种新型高效课堂,而且是涵盖各个教学环节的一系列教学流程与体系,是融合软硬件设备的人机交互、资源共享、动态协作、实施测评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二、构建历史智慧课堂的意义
第一,动态数据资源可以助力学情分析。智慧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的静态的有限的教学数据,具有强大的动态数据分析功能。智慧课堂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智能分析学生档案库和教学数据库中的数据,从而为教学决策制定和学生学情分析提供保障。第二,海量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构建历史教学情境。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历史智慧课堂,集音频、视频、图像等为一体,可以用图片、影像、PPT等形式直观展示历史人物的形貌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还原历史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年代中,从而获得深刻的体悟。第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该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历史智慧课堂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交互式体验、多元对话、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历史智慧课堂构建原则
1.情感体验与思维激发相结合
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在切身体验中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主动生成新的知识体系,建构新知识图谱。历史学科独特的人文学科属性,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理性地分析判断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的能力,而且要具有感性地体悟历史事件中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的能力。因此,在历史智慧课堂构建中,教师必须秉持情感体验与思维激发相结合的原则,真正体现历史课程的人文特色。
2.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信息技术下的历史智慧课堂,要转变以往教师为主的局面,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就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引导学生由原有经验生成新经验的过程。基于建构主义的智慧课堂,必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与人协作沟通能力为目标。
3.动态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实现了教师数据分析、学生学情评价、课堂检测与测评的动态化。教师可以根据在课前、课中与课后数据库中采集到的数据、在线反馈学生预习、作业统计以及大数据下学生成绩和综合测评等进行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凸显课堂智慧。
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历史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智慧课堂的构建,不是指单一的课堂教学环节,而是涵盖课前、课中、课后的全部教学流程。不仅包括课堂教学中的智慧生成,而且包括课前的智慧学情采集和分析、分层教学目标设定,以及课后的实时反馈、复习巩固,并在此基础上,把每次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整合为完整的学情数据,存入数据库中,便于后续教学时提取和参考。
1.课前预设互动反馈,智慧采集分析学情
学生的学情等数据是动态的、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每节课开始前都要通过所采集的学生数据,科学分析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学习特点,为学生推介预习材料,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在平台上依据教师推介的预习资源,完成预习任务,生成预习数据,反馈给教师。教师再综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教学大纲和本节课的课程要求,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和针对性、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智慧课堂下学生预习时产生的实时数据的互动与反馈,使教师的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策略等的制定更智慧化,是智慧课堂生成的第一步。
2.课中创设情境与多元对话,打造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课堂的目标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提高学习内驱力。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进行驱动式教学。历史思维蕴含的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与逆向思维的培养,都离不开启发和诱导,因此任务驱动式和问题驱动式教学就成为历史智慧课堂的首要选择。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创设逼真的任务情境,以生动的呈现代替口头的解说,尤其是在涉及地图、历史事件时,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再现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能够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增强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和趣味性,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宏大的历史场面、细微的人物刻画或清晰的逻辑梳理,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真切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下,主动运用固有的知识和经验,形象地感知、具象地体验、辩证地思考,增强思考问题的多面性和深刻性。智慧课堂多元化、立体化的感受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实现由单向、双边对话到多边、多元对话的转化,让课堂真正整体化感知、一体化体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在情境中学生与历史对话、与历史人物对话,自主生成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能够达到课堂智慧环境创设和学生智慧碰撞、思维启迪的目标。
3.课程实时检测反馈与动态化调整,打造智慧学习流程
智慧课堂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来开展,统筹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三个阶段密切联系、协调统一。教师在每个阶段都可以实现对学情的实时监测和学生的反馈评价,并随时根据情况动态化、灵活地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是只要制定了教学策略,则不管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反馈如何,都按原定策略一教到底的静态化教学。而智慧课堂教学是互动的、双向的、动态的过程,融合“线上+线下”教学的方式,可以采用教学一体机基于教学云平臺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学习终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屏互动、多点触控,不仅运用了电子白板和多媒体的功能,而且可以达到实时资源共享和及时监测评价。随着教学的开展,学生在自己的终端随时完成检测,教师即时收到学生的学情反馈,智慧统计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真正达到双向交互、动态生成,使教与学成为一个智慧有机体。
五、结语
总之,要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历史智慧课堂,就要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在课前预设互动反馈,智慧采集数据,课堂上创设情境与开展多元对话,打造智慧学习环境,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实时检测、评价、反馈与动态化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打造智能、高效、多元、互动的现代化历史智慧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林建明.素养立意的历史智慧课堂构建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6).
[2]刘淑雯.中学历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4).
[3]王能玉,赵晨.利用电子书包打造历史智慧课堂[J].基础教育参考,2017(24).